修水王祥辉:在桑田里“种”出一个企业

 

对土地怀敬畏,和农民有感情,涉农企业若能如此,一定会得到这方水土的极大回报。...





频道按

讲述财富故事,分享成功之道。姚星宇频道(yaoxywz)计划独立采访48位九江创富人物,精心撰文,免费刊发,欢迎推荐采访对象!首篇推出之前专访修水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祥辉的文章,如有合适人选,请在文后留言。

在“百度”输入“九江王祥辉”,搜索到的相关网页并不多,倒是数年前一场主题为“努力比机会更重要”的辩论赛中,正方四辩的发言稿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我们再来看看修水县祥辉公司董事长王祥辉:他放弃国家干部身份,以拉板车、扛玻璃为起点,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的市级龙头企业老板,被誉为‘成功的商人’。”

此去经年,王祥辉还是那个爱拼务实的王祥辉,从事的依然是蚕桑产业,只不过现如今他的企业已更名“江西修水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简单质朴的公司名称背后,是他对蚕桑不变的情结和一贯的坚守。

出生于江西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修水县,自小就体验过摘桑葚、养蚕宝之乐,王祥辉对种桑养蚕情有独钟。多年后,辞职下海后的王祥辉投身房产、文化等产业,正当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却萌生了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带领农户增收致富的想法。

仅仅情有独钟,难免感情用事。经过一番理性分析后,王祥辉认为在修水发展蚕桑产业既有“桑基”,更有商机。修水全县适宜栽桑的耕地面积达到30万亩;气候也非常适合桑树生长,年无霜期达200多天,且没有工业污染,蚕茧质量好;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满足蚕桑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王祥辉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蚕丝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早在1990年代,修水的养蚕户大多是散户,没有一个整体运作的企业,很多订单都接不下来。

2001年,王祥辉注册成立“祥辉公司”,买设备、招员工,张罗着做大做强修水茧丝绸行业。随着企业稳健发展,王祥辉开始组建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面临着融资困难、开拓市场乏力等难题。等和靠是没有用的,只有积极面对才会有出路。”王祥辉说。



一路打拼,王祥辉的企业运行良好。2010年,为了进一步做大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王祥辉找到中意的合作伙伴,联合浙江省嵊州悦龙领带服饰有限公司、江苏省灌南丝绸有限公司,投资过亿元组建江西修水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江西首家丝绸生产企业,每年可生产丝绸100万米,顺利投产后使修水县有了蚕丝的终端产品,蚕桑产业形成了制种、催青、收烘、缫丝、丝绸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彻底告别了“修水的丝、浙江的绸”的局面。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王祥辉也越来越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自主开发了“锦绣唐潮”系列产品。在王祥辉看来,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名牌的基础,优良的产品质量是最好的推销员,品牌的核心是产品质量。近年来,“养蚕人”始终把提高产品的质量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引进技术管理人才;积极构建完善的智能化销售及服务网络,不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2012年、2013年,企业连续两年获九江市优秀企业、九江市企业技改扩能奖、修水县企业规模奖;“锦绣唐潮”先后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

如今,“养蚕人”茁壮成长,下辖缫丝厂、织绸厂、丝绸家纺厂、蚕桑技物服务中心公司等,员工从原来不足10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余人。

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产品由原来的单一缫丝发展到现在织绸、服装、综合开发等,成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西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西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养好蚕、剥好茧、拉好丝’这简简单单的9个字就是企业的理念;创业10多年来,我们一直和蚕农打交道,还建立了6个蚕桑生产合作社,每年可消耗鲜茧25000担,兑现茧款4500万元。作为涉农企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多惠农、不伤农,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王祥辉如是坦言。

脚下有地,心中有农,“养蚕人”一定会越走越远。



采访手记: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有多长?舆论界和企业界一度流行过“三年周期”的说法。创业10多年,王祥辉的企业一直正常运转,不断做大做强。这成功的背后,是他不改初衷的执着追求和务实拼搏的埋头苦干,也离不开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和市场氛围。作为涉农企业,“养蚕人”农而不“土”,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注重品牌建设,加强质量管理,懂得强强联手,努力开拓市场……,或许这些正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持续生命力。而更重要的是,身披“农字号”,他坚守初衷,做到不伤农,力争多惠农。

对土地怀敬畏,和农民有感情,涉农企业若能如此,一定会得到这方水土的极大回报。


    关注 姚星宇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