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Wyatt Kahn的自我对话和对外表态

 

由于好友在表演艺术(performingarts)行业工作,我有幸开始接触这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但尚好的...



由于好友在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s)行业工作,我有幸开始接触这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尚好的是,表演艺术跟所有艺术形式一样,都是个人经验,都有大众小众偏好,其中的深浅好坏也都没有绝对标准,是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

表演艺术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泛,从视觉艺术到舞蹈,到电影,到声音,到建筑等等,包罗万象的存在都是这个行业里大家关注的东西。这个领域不断在从不同角度挖掘文化的潜台词,为大众提供看待世界体悟艺术的新视角。我逐渐开始对其感兴趣是因为在众多艺术形式里,performing arts尤为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从人本身出发的艺术,人的肢体语言,器官感受,大脑运作,表达方式,社交动机等,一切的一切都被观察着并被记录着,所有的互动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所以它格外生动,不是一个只能被品评的静物。



Performa机构作为纽约表演艺术行业的领军团队,不断致力于扶持各类表演艺术,让艺术家们有传递平台,也让观众们能更深层地参与到表演艺术领域。在Performa Biennial之际,他们为大家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各种表演,从早到晚不停歇,所以我也开始了自己的performing arts tour。



昨晚看的第一场表演来自于纽约艺术家Wyatt Kahn。

先来看看他的静态作品:他的作品大多由担架板和原料帆布制成,三维二维的视觉变换,以间隔制造出的立体空间感,都是他作品的亮点。他在去年被Complex杂志评为最值得关注的25位年轻艺术家之一,也被Architectural Digest评为“下一代”艺术家的新星。所有这些头衔都不是说要定义他什么,而是要说明他在短时间内所得到的关注和肯定,的确不来自虚无,他的作品一直在铿锵有力地表着态。

Wyatt Kahn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当下的极简艺术增添了新的“矫情”,也添加了一些新的“无所谓”。他的作品让人觉得effortless,但看久了又会觉得有故事。他用简单的材料所营造出的立体通透感让人仿佛可以在时空间游走,可以回到儿时堆积木的时光,可以回到老师讲解立体几何的数学课上,也可以回到自己内心最简单纯粹的架构里。














回到我昨晚看的表演,Wyatt Kahn都干了些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他上演了一出木偶剧,木偶是他的作品们,他给自己作品赋予了生命,让它们之间去探讨他的创作过程,探讨当下的艺术现状,也探讨观众与艺术品之间的微妙关系。在那场对话里,每一块材料都希望自己被重用,能成为最后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但是创作就是一个自由游走的状态和自我挣扎的过程,所以没有什么注定的作品,也没有注定会被使用的材料,一切都在变化,并在变化中升华或衰败。

对话中还聊到了social media famous,聊到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理解和误会,也映射出其实现今许多作品为大众提供的乐趣不在于理解,而是互动(自拍,拍照,讨论等)。





所以在我看来,昨晚的表演表面上是一场Wyatt Kahn为自己作品准备的party,其实更是将自己的创作过程以轻松娱乐的方式搬上舞台接受大家的点评,是一场自我对话,也是对外表态。内容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很有创意的展示,但就形式来说,艺术家的确需要勇敢地解剖自己,用不同的形式面对自己,也鼓励大家用新的视角去看待不同状态下诞生的艺术作品。

演出之后,跟朋友讨论这个表演,讨论这个艺术家,讨论整个表演艺术的发展。我们各抒己见,谁都没有在刻意追求想法的完全一致。也许所有的艺术,所有的存在的意义都是如此,更多是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话题,灵活的思路和封闭状态下的新的可能性,并不是要带领任何人走到终点找到答案,而是每个人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都在完成些什么,成长些什么,收获些什么。若是如此,艺术大致便有了更朴实的普世价值。


    关注 bia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