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书法杂志  新见碑帖:北齐《韩太妃墓志》

 

《韩太妃墓志》刻制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保存基本完整,志高73厘米,宽73厘米,具浅界格,凡28行,满行30字,通篇除去空格共785字……...

《青少年书法》杂志内容精选·碑帖类
北齐《韩太妃墓志》小考

文/赵耀辉


《礼记》曰:“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薮。”

《韩太妃墓志》即近年所出之地不爱之宝,正因为大地之无私,今方得为吾人所宝识。《韩太妃墓志》刻制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保存基本完整,志高73厘米,宽73厘米,具浅界格,凡28行,满行30字,通篇除去空格共785字,句读如次(文中残损之字,能根据残存笔画或文意释出者,写于囗之内):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
齐上党国太妃韩墓志铭
太妃字智辉,昌黎棘城人。韩王信之后,世雄东土,为州郡右职。及晋氏失御,族属横流,瓜分脔割,河清难俟,故高曾数叶,皆宦东燕,父征北恢,廓有远度,弱季为豪杰,所推魏氏,以德著州闾,故追荣备礼。太妃幼而敏慧,性识和平,孝慈之心,自然天至。少失父,事母太夫人,曲尽爱敬,几杖不越, 粥必尝,舒惨不由物候,喜惧系于颜色。及衣裳制裁,边豆程品,历手则工,径目靡失。加以婉娩帷屏,淑慎容止,行必中礼,言无可择,于是荣德内备,徽音外昭。

献武皇帝道映在田,势臻或跃,虽名实已崇,而闺房未广,遂闻而纳之。参江池之序,从参昂之列。恪勤夙夜,恩礼日隆。及位冠群侯,威加四海,同列之中,莫与为匹。既而太夫人薨,水浆不入口者数旦。虽礼杀外从,而疮巨内结,钻燧屡改,体未胜衣。魏武定二年有诏为女侍中。及明命已集,神器在家。广建懿亲,遂荒蕃服。天保元年有诏为上党王国太妃。王出镇两河,裁政万里。长自妇人,年涂鼎盛而留心奉职。小大以情,虽有明哲之姿,实兼圣善之咏。方谓天地无亲,流谦易损,以此母仪,被之邦国,而报应多爽,仁智同亡。以天保二年十一月廿八日薨于冀州之府舍,春秋四十八。悼起长信,怆结宸居。

列邦雨泣,申诚致礼。哀荣之典,事尽一时。有诏云:“追远纪终,载之先典。故上当王国太妃韩氏,昔奉巾栉,本自良家,义结宫闱,恩深世祀,加以体度和婉,才识柔明,德表外园,声流蕃国,庶保遐年,长垂咏范,天不祐善,奄至云亡,陵茔有期,永怀感怆,眷言终制,礼秩宜崇,可追赠上党国太妃。蜜璋画绶,有司其量,案旧仪以副朕意。”天保三年二月廿二日迁葬于义平陵之东。太妃性操恬厚,神情婉慧。言作女师,动为嫔则。声宣在室,德映言归。宜飨大年,受公卿之贺。克隆多福,盛伊洛之游。天德不厚,人生已促。逝辞华馆,长归秘丘。山水或改,用铭幽隧。其铭曰:

蔼蔼洪绪,悠悠远胄。载德曰新,传风唯旧。征北既挺,方辰大秀。礼备国章,荣增前构。世业滋启,余美方成。克诞柔令,有馥家声。优游诗史,肃穆闺庭。终和且慎,休有令名。六行无违,四德孔备。贻风列啬,赞道中馈。肃承朝夕,宪章无坠。礼加逾贬,居幽罔愧。兴圣启运,神宝攸归。庸亲并建,车服有辉。宜其永锡,式范蕃闱。一嗟物是,长怨春非。阳精下暗,阴沟上涌。宿草方滋,荒榛日拱。埏门一闭,归途自拥。松柏余休,且慰丘陇。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志主韩太妃,为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妃,《北史》有传,然所记甚为简陋,仅寥寥数语而已。《韩太妃墓志》正可以补其简陋。据志文知,韩太妃,字智辉,而未详其名,此或为其生前以字行之故。志言韩太妃为昌黎棘城人。按,清初顾炎武在所著《京东考古录·考昌黎》中认为昌黎有五,魏晋之昌黎在“渝水下流而当海口”,即今辽宁省义县附近。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据志文,韩太妃“以天保二年(551)十一月廿八日薨于冀州之府舍,春秋四十八”,依此推算其当生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503),其时高欢年方7岁。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关于韩太妃之家世,志文没有详述,仅言其为“韩王信之后,……高曾数叶,皆宦东燕,父征北恢,廓有远度”。据《北史·韩太妃传》知,韩太妃有兄长曰韩轨。韩轨其人,《北齐书》及《北史》皆有传记,据《北齐书·韩轨传》载:韩轨初随高欢起兵于信都,先后以军功被封平昌县侯、泰州刺史、安德郡公、瀛州刺史、中书令、司徒等,及北齐建立,先后受封安德郡王、大司马,卒后赠假黄钺、太宰、太师,谥曰肃武。另,韩太妃有子曰高涣,封上党刚肃王,后为高洋所杀,其墓志亦于近年出土,正可与《韩太妃墓志》互校。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志言:“献武皇帝道映在田,势臻或跃,虽名实已崇,而闺房未广,遂闻而纳之。”此言高欢纳韩太妃事。此事亦见于《北史·韩太妃传》所载:“神武微时欲聘之,轨母不许。及神武贵,韩氏夫已死,乃纳之。”通过史志互校可知,韩太妃嫁高欢,为夫卒后改嫁。关于其前夫,史志皆不见载,此或为避讳之故。至于高欢纳韩太妃的具体时间,史、志均所未载。据近年新出土的韩太妃与高欢所生之子《高涣墓志》知,韩太妃生高涣之年为北魏永熙二年(533),其时韩太妃刚好30岁,也就是说,高欢纳韩太妃的时间当在此之前。此外,高欢与韩太妃的婚配在《北史·韩太妃传》中有一聘一纳两处描写,通过这两处描写亦可看出事之曲折。先是在高欢身份卑微之时欲聘韩太妃,而为韩太妃之母阻挡,并嫁韩太妃于他人,至高欢发达后,恰好韩太妃丈夫已卒,高欢才得以纳之。此若为好事者窥知,或可演绎出一个穷小子发达后不忘初恋的故事,此题外话,观者一笑可也。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志言东魏武定二年(544)诏韩太妃为女侍中。按,女侍中,为北魏女官官名,掌宫内诸事,次于内司,与作司、大监相当于外廷二品官。据《北史》载:“……清河王岳母山氏,封郡君,授女侍中,入侍皇后。元叉之妻,亦拜女侍中,封新平郡君,此类不一,则知当时女侍中之号,非必专处后宫嫔御,盖有近宗与夫臣下妻母为之者,正以示殊宠耳。”通过此段文字,并联系到当时高欢所处的地位,韩太妃之受封女侍中大概乃“妻因夫荣”之故。墓志又言,天保元年有诏韩太妃为上当王国太妃。据《北齐书》载,天保元年高洋称帝后,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高澄为文襄皇帝,尊王太后为皇太后,而韩太妃之上党国太妃之封亦当在此列。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据志文,韩太妃于天保三年(552)二月廿二日迁葬于义平陵之东。按,义平陵,即高欢的陵墓。《北齐书·高欢传》载:“……八月甲申,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魏帝临送于紫陌。天保初,追崇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义平陵所在的“邺西北漳水之西”,即今之河北省磁县一带,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韩太妃墓志》作为近年新发现之北齐皇室墓志,其形制之大,刻制之精美,实属罕见。兹志书法通篇一派中正平和之气,尽显皇家之仪轨。兹志书体结体宽博沉雄,用笔从容有度,在同时代书法中属于圆润典雅一类。其以横画为主笔,结字扁平,取横向之势,外松内紧,极尽从容之态。用笔以中锋为主,多取隶意,妩媚秀逸,起笔与收笔圆藏圆收,字里行间充溢着不激不厉的温文之态。此外,为了打破雷同之感,在相同字形的处理上,亦不尽相同,如第16行第18字“纪”字和第17行第18字“祀”字,即通过字之右部“竖弯钩”的变化来于平中求不平。而某些字则又取篆书之形态,如“啬”“山”等字以及“宿”字之“百”旁、“性”“情”等字之“忄”旁等,此可谓“书法之“返祖”现象,亦别有一番风味。
北齐《韩太妃墓志》拓片(局部)


参考文献

[1]田立坤.三燕与唐昌黎考[J].辽海文物学刊,1993(01)
[2]唐·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刘涛.中国书法·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赵耀辉,号曦盦,1988年生于河南伊川。曾任洛阳平乐牡丹文化产业园区美术馆馆长,现为河洛艺术博物馆馆长、洛阳传拓学会副会长、洛阳无篱园石雕艺术博物馆学术主持。治学范围涉及金石学、文字学、艺术史等,各专业报刊发表数十万字学术文章。


本文刊登于2015年第4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碑帖介绍”栏目。欲知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2016年《青少年书法》杂志!

订阅投稿

青少年书法杂志



欢迎订阅2016年《青少年书法》杂志

订阅

邮局订阅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或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

邮发代号

36—227(青年版),定价10元,全年120元。

36—101(少年版),定价8元,全年96元。

投稿

电子邮箱

qsnsf.snb@163.com;

qsnsf2004@163.com

投稿地址

郑州市经五路66号北楼212室《青少年书法》杂志,邮编450002

联系电话

0371—65788176
青少年书法杂志

微信号:qsnsfzz

书法伴我快乐成长!



一键关注   青少年书法杂志

电话:0371—65788176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订阅杂志!


    关注 青少年书法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