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的路该怎么走---交流会的后遗症

 

正是路长,很多人退缩了;也正是路长,玄奘、张骞青史留名了。...



请耐心读完,这是从我的角度总结了南航IE交流会8小时交流内容。

起因
从年初开始就开始筹备交流会的形式。想找到一种能让大家敞开心扉去告诉别人自己对于IE的想法交流形式。

我想找到一个答案、结果。从而去面对一个我听过了多次的、伴随着苦笑的论述:我是我们班上唯一一个还在做的IE的;从而去回答一个我被问过多次的、迷茫信心殆尽的疑问:现在做IE两边不讨好,收入也很低,我还应该坚持吗?

所以发起这次交流会是出于我的私心。
遇见
4月9日。在南航经管院的小小的咖啡厅里,我们如同老友一般围坐在一起。思维开始活跃了、跳跃了。我仿佛看到了空气中思想的交换。
答案(此部分为重点)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答案。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努力尝试找到开篇问题的答案。

1、定义

在弄清IE要不要坚持下去之前,首先,要定义IE。我不要美国IE协会的定义,我不要中国IE协会的定义。我需要自己的定义:系统的优化者。这个定义灵感来源于Prof. Liu的开场第一句话:“IE和OR的共同目标是Optimization”。(插一句:我真心强烈建议在中国把IE改名叫做“优化工程”。可能日子好过很多……)2、IE的路怎么走?

弄清楚的定义之后,怎么走?我在Prof. Xie,和 Steven的分享中找到了答案:

a、企业现有大环境与国家战略规划

企业分为好多种层级,有苦苦挣扎在盈利边缘的,有刚刚实现盈利注重产品质量、交货期的,有能协同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不同的IE在不同的企业阶段需要不同的技能。但是很现实的是,我们的国家的数量最多的民企,是处在盈利边缘,在这个阶段很难让企业注重到优化,所以这个阶段的企业的观念中IE的价值自然较低。所以现阶段,大部分的IE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认同。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国际社会环境压力下,我们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战略规划中,但其中没有工业工程的身影。这个可能会让我们直接从1.0、2.0状态下飞跃到4.0有点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制造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升级,也是管理的升级。所以观察制造业大环境,IEer现在要的事情是坚持,等待市场环境倒逼、等待国家战略规划上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可能今年,也可能在强行经济刺激之后的若干年。而现在,我在敢于创新、要做到极致的轰轰烈烈的服务业创业中,朦朦胧胧看到了属于IEer们的机会。b、企业小环境

IEer天生是一名领导者、协同者、管理者,这样的领导、协同、管理能力来源于横向知识的贯通。IEer也能随着企业本身不断的升级,不断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这样的适应能力来自于对于纵向知识的精通。那么IE的横向、纵向能力如何能应用到工作中呢?

纵向能力:从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价值重点(一定要搞清楚企业的价值重点,试图在挣扎的小公司中推行整合供应商,这是天方夜谭)出发,对于IE纵向能力要求较低,大部分局限在工时测定、SOP制定阶段。因为这样低要求的纵向能力,很容易被取代,让现在的IEer产生担忧、顾虑。这个有待于企业本身升级,提供数据分析师、创新工程师这样的岗位去匹配IEer比较高阶的纵向能力,这个需要等待坚持到那个时间点。当然,同时IEer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纵向能力。

横向能力:而与横向能力匹配的管理岗位需要更多的实践的经验,更加需要时间、实践的积累。还是需要坚持。

c、个人大环境

随便什么样的社会形态,甚至不是人类社会,都是只有一小部分的管理者;都是只有一小部分奋斗着;都是只有一小部分眼光远大者;当然,想要主动寻找出路的人也是一小部分。

d、个人小环境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要在大环境中成为怎样的人,我相信愿意自己主动寻求出路的人,和奋斗者、管理者、目光远大者的集合往往是重合的。毫不掩饰的说,我想成为主动寻求出路的人,但是困难好几次把我打趴下,我重新站起来。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下一次困难把我打趴下的时候,我是否还能站起来。但是我觉得我会再次站起来的。

Q:怎么走?

A:面对困难,坚持着走。

Q:坚不坚持?
A: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结尾
最后感谢南航经管院,感谢朱处长、谢教授。感谢Steven,大伟,林冬。感谢大家的交流互动。交流会结束了,我们IEer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反而激发的更多。这个就是我说的后遗症。

IE未来的路还很长,正是路长,很多人退缩了;也正是路长,玄奘、张骞青史留名了。


    关注 工业工程真牛X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