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 不相信奇迹就是不相信历史!

 

上至垂垂老者,下到咿呀言语的孩童,只要生于一国,“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就不会泯灭。...



传记/战争类影片,好像一直是很无聊的一种存在。。。

每次看到,就有一个感觉,

尤其在贴满了“爱国主义”标签之后,大家本能地戴上“有色眼镜”,想必一定是一场神乎其神、酣畅淋漓的“手撕鬼子”大戏。

我军英勇杀敌,运筹帷幄,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敌方贪生怕死、命如蝼蚁、溃不成军、连连战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主旋律影片都是这个样子。

比如:

《鸣梁海战》(2014年)


导  演:金韩民

豆瓣评分:7.0

根据真实历史改编

韩国总统朴槿惠亲自点赞推荐,并创下了“最多观影人群占国民比例最高”的吉尼斯纪录。

(好像是三分之一的韩国人都为此片贡献了票房。)

这些都是虚的,好看才是真的。

鸣梁海战 —— 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梗概】:被视为朝鲜民族英雄的名将李舜臣,亲自率领仅有的12艘战船,出海迎战日本的330余艘庞大的舰队,利用鸣梁海峡的潮汐规律,最终击败了来犯倭寇,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

坊间说,不相信奇迹就是不相信历史。

所以,这是奇迹,也是真实的历史。



一代名将——李舜臣,在十六世纪,日本侵犯朝鲜时,立下汗马功劳,被视为民族英雄。而他的饰演者就是崔岷植,没错,韩国最有魅力的男演员票选 NO.1,绝对的殿堂级实力派,被称为“韩国周润发”。

所以,由最有魅力的演员来出演民族英雄就是众望所归的事儿了!~(≧▽≦)/~

电影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将这样一个被传奇化、高度神化的民族英雄还原为,真实、立体、丰满、有血亦有泪的人。

是一个垂垂老者,亦多梦,难安眠。本是久经沙场,看透生死无常的骁勇大将,在梦里,与昔日并肩作战不幸战死的部下相见时,老泪纵横,愧疚之言发自肺腑,也是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

是一位将军,迟暮之年,老当益壮,临危请命,用八个字表决心:“今臣战船,尚存十二”。此战不战也得战,战也得战。这样决绝英勇,必是抱着誓死的决心,背水一战。

12艘战船VS 300余艘组成的舰队不是一个数量级上,好吗?

这样悬殊的差距,无异于以卵击石。

军心怎么可能不惶惶?!

临阵脱逃者日益增加,恐慌,像瘟疫一样弥漫在人心中。

兵书有言,“置之死地而后生”。李舜臣命令烧掉营房,俨然再现了项羽破釜沉舟的悲壮之势。

逃避战争就能保存我们的性命吗?

陆地就安全吗? 

无居所,也无退路 ,不要苟且偷生 

抱着必死之心战斗则生 

贪生怕死则必死无疑



自此,士气大涨。

不提那些赫赫战功,是一位慈父,言传声教之中严格教诲自己的孩子,同时又疼爱体恤战亡部下的孩子,尽显父爱的深沉。

也是一个儿子,临出战,祭拜母亲。

母亲,我这个不肖之子

就要去见您老人家了

希望我的死不是徒劳无益的

鸣梁海峡翻滚不息的浪涛,见证这位爱国将领的赤子之心!



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为打败外敌的战胜方,并没有展现人们振臂高呼,没有锣鼓喧天,没有普天同庆,没有耀武扬威。而是将镜头转向了这位身经百战、战功显赫的老将军,面对波涛翻滚的海面,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样的深仇大恨

如何是好

原来,叱咤风云戎马一生的将军,骨子里并不看重自己的赫赫之功,而是企望和平,国家安定,百姓乐居。

这场奇迹并非只是李舜臣一人的功劳,也是军民齐心的结果。上至垂垂老者,下到咿呀言语的孩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助力这场海战。只要生于一国,“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就不会泯灭。

所以,这样一部被深深烙上了“爱国”“英雄”标签的电影,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是不可估量的,掀起一股强劲的集体狂欢风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好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片,这样的反思,既是一场爱国情怀的感召,更是珍爱和平的呼喊!
— END — 
图片来自:豆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好,七月!
i 微校就到这里,bye ~


    关注 i微校社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