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丨真山难老。

 

浙江美术馆、山西博物院主办的“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现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这是山西人傅山在江南重镇的首次规模化亮相,展出66组件傅山之作,一些重量级藏品如《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更是首次离馆展出。.........





2016年7月1日上午,由浙江美术馆、山西博物院主办的“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如期开幕,这是山西人傅山在江南重镇的首次规模化亮相,参展的66组件傅山之作(由50个卷轴、13本册页和3件手卷组成)来自山西博物院,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认为这是“南北馆际之间交流迈出的一大步。”本次展览获得山西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他们可谓倾囊而出,一些重量级藏品如《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更是首次离馆展出。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余良峰向在场的观众介绍到本次展览被精心划分为五个部分:法书正脉、篆隶入真、奇崛行草、文人画逸、三世造奥,将傅山的人生旅程与艺术成就和谐相容又脉络清晰,十分值得观众细细品读。同时,这次展出的13本册页不仅在内容上成为解读傅山的重要入口,原本的展示缺陷(只能展出两页,观众无法全面了解)则被巧妙地变成亮点,通过一周翻动两次(每周二和周五)的方式让“动”了起来。

书法网甄选部分展品作展示,大多数作品是首次面世。

傅山    太原晋祠“难老”题字
傅山其人:“遗民画派”代表人物

明末清初,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各方揭竿举义,加之清军入关,国破家亡,激起了“反清复明”的抵抗运动。政体的动荡往往促使思想的活跃,在文学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以明遗民士大夫文人为代表的崇尚“高古奇逸”风格的巨浪,由此也出现了一大批特立独行、高标卓识的书画家,书画风格冷逸出尘,格高意远,后世誉为“遗民画派”。傅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傅山画像
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阳曲县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青主、仁仲,又字侨山,别署公它,亦曰石道人、啬庐,入清后出家为道士,号朱衣道人,名真山,丹崖翁、松侨、侨黄老人等。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诗人、医学家,且武功卓绝,著述甚丰,学问深邃广博,被尊为一代宗师,是明末清初学术界的一座高峰。梁启超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同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师”。
丨法书正脉丨

草书/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
轴/绢本/119.5cm×46.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适桓公十月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忧,殷生数问此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

此帖草书为傅山临本。比较王羲之的《伏想清和帖》,极为不同。王羲之的作品是典型的小草,许多字并不相连。傅山的临作中,字与字之间的空间被压缩,且有许多萦带。另外,王羲之的笔画与结字严谨,带有令人赞叹的精巧与优雅。傅山的这幅临本,字间的空隙更为狭窄,笔画连绵不断,使作品几乎成为典型的“一笔书”。 用笔狂放,笔法上亦不受拘束而挥洒自如,结字用笔皆出己意。整幅作品坚苍浑穆,潇洒奇逸,将明末之连绵狂草推向一个高峰。
草书/临王羲之《诸从帖》
轴/纸本/186.5cm×40.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诸从,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傅山临。 
草书/临王昙首《昨服散帖》
《哭子诗》 册
27.5cm×24.3cm( 共计 21 开 )
山西博物院藏
《哭子诗》 册之一
《哭子诗》 册之二
《哭子诗》 册之三
《哭子诗》 册之四
《哭子诗》 册之五
《哭子诗》 册之六
《哭子诗》 册之七
《哭子诗》 册之八
《哭子诗》 册之九
《哭子诗》 册之十
《哭子诗》 册之十一
《哭子诗》 册之十二
《临帖残稿》册
《临帖残稿》册之一
《临帖残稿》册之二
《临帖残稿》册之三
《临帖残稿》册之四
《临帖残稿》册之五
《临帖残稿》册之六
《临帖残稿》册之七
《临帖残稿》册之八
《临帖残稿》册之九
《临帖残稿》册之十
《临帖册》册
《临帖册》册之一
《临帖册》册之二
《临帖册》册之三
《临帖册》册之四
《临帖册》册之五
《临帖册》册之六
《临帖册》册之七
《临帖册》册之八

《临帖册》册之九
《临帖册》册之十
《临帖册》册之十一
《临帖册》册之十二
《临帖册》册之十三
《临帖册》册之十四
《临帖册》册之十五
《赠李天生诗册》
《赠李天生诗册》之一
《赠李天生诗册》之二
《赠李天生诗册》之三
《赠李天生诗册》之四
《赠李天生诗册》之五
《赠李天生诗册》之六


明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十九日(公元1607年8月11日),傅山诞生在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傅氏自明初世代官宦,颇为显赫,加以诗礼传家,可谓书香不断,尤其是傅山的祖父傅霖和父亲傅之谟。傅霖官至山东辽海兵备道,嗜好班固《汉书》,傅之谟虽未出仕,却在家乡开馆授徒,他们对傅山的人格形成和书学奠基,影响最深远。

傅山的中年,明王朝穷途末路,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为了保持气节,38岁的傅山入山为道士,更名真山,身披朱衣,自号朱衣道人、丹崖翁等。他还以行医作掩护,四处云游,进行秘密的反清活动。顺治六年(1649年),他参与了汾州义军的反清斗争。顺治十一年(1654年),与宋谦同谋在河南举义的策划,失败被捕后经人营救出狱。面对满清异族统治下的生活,他曾以“不生不死间”来形容,傅山《东海倒座崖》诗曰:“关窗出海云,着被裹秋皓。半夜潮声来,鳌抃郁州倒。佛事要血性,此近田横岛。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表现出其坚决顽强的抗清斗志。傅山曾于牢中绝食九日,一来以示抗争,再也欲求速死。后来虽在门生故旧的百般营救下得释,却“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更作《不死》诗以示羞惭。

晚年的傅山,隐居太原土窑,托病拒绝康熙皇帝为笼络汉族精英人士特设的博学鸿儒科考试,坚辞康熙赐予的“内阁中书”职衔,高风亮节,耿耿傲骨,举世叹服,加上其在诗文、书画上的巨大成就,被尊为遗民魁楚,诗人士子以傅山为一种强大的文化象征,争相以一睹先生真容、面临謦欬为幸事,于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名人相继会晤傅山,期间有顾炎武、屈大均、阎尔梅、阎若璩、朱彝尊、李因笃、谢彬、戴本孝、吴雯……太原附近的双塔松庄、崇善古刹,都留下了这些硕学雅士拜访傅山的足迹,使之成为17世纪三晋文化史上最为灿烂的亮点。

傅山博览经史子集等儒家典籍,出家后,浸染佛道经要,颇受道家思想影响,曾言:“老夫学老庄者也,于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著名思想家、史学家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如是评价:惟独傅山不然,他大胆地提出了百家之学,对于六经与诸子无可轩轾地加以阐发和注释,首开近代子学研究的蹊径,这不能不说是 17 世纪中国思想界的一支异军。傅山较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相比,思想、视野更为博杂,主张经、子不分,反对儒学道统,将诸子百家、经学及理学融于释道,在音韵学、金石学方面亦为精通,且尤重经世致用的变化之方,为近代国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蹊径。
 |篆隶入真 | 

《裴度传》节录
《残稿》
《残稿》之一
《残稿》之二
《太原段贴》残稿
《霜红余韵》
《霜红余韵》之一
《霜红余韵》之二
《霜红余韵》之三
《霜红余韵》之四
《淮海集》
《淮海集》之一
《淮海集》之二
《淮海集》之三
《杂抄册》
《杂抄册》之一
《杂抄册》之二
《杂抄册》之三
《杂抄册》之四
《文昌帝君阴骘文》
《寿王锡予四十二韵》
十二条屏


草书《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


此十二屏是傅山为祝友人王锡予六十寿辰时所书,墨迹绫本,毎幅皆高两米,通宽在六米开外,堪称傅山草书中巅峰之作。作品曾为李宗仁所藏,后转赠周恩来,今存于山西博物院。全篇墨色如新,草书间以行书,近似王觉斯,远追米襄阳、颜鲁公意,偶参篆法。文中有“即兴漫书,得四十韵”语,可知为傅山即时遣兴之作,故而犹显性情。毫芒间神采飞扬,气势宏大,笔势婉若游龙,缠绵而酣畅。跌宕处有鸾舞蛇惊之态,或展若蝉翼,或腾如崩云;敛束处则呈回旋太极之势,筋骨相抱,圆融一体。作者在吟咏间,染翰操觚,意于兴会,一派仙风道骨。
局部大图
注:图文来自网络,由书法网编辑。

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中国书法第一私人定制平台 | 墨品定制 】APP或者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墨品定制】,直接和一千多位书法家定制一件您想要的书法作品!


    关注 墨品书法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