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记忆:我是怎样进的红峰厂

 

1965年初,平凉城内风传:平凉最大的国防兵工厂要招工了……进入7月份,招工消息得到证实,红峰厂在城内各管区...



1965年初,平凉城内风传:平凉最大的国防兵工厂要招工了……

进入7月份,招工消息得到证实,红峰厂在城内各管区正式招工了。闲散在家的社会青年奔走相告,我也赶紧跑到西街管区报了名。在那个工人阶级高于一切的年代,能进入国防三线保密厂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三线建设时期的张贴画(资料图)
要想进入红峰厂,得过“三关”。首先是政审关,家庭要清白;第二关是体检关,身体要健康;第三关是文化关,考试要合格。文化考试安排在中山路小学进行,考的课程是初中数学和语文。这对我这个刚出校门的高中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成绩出来后,我的数学接近满分,语文也是高分。

8月25日,新学徒正式入厂了。厂里派来5辆大卡车,载着我们这些连过“三关”的150名新学徒驶往平凉城西郊的厂区。

厂门口聚集着先期来厂的东北、四川老工人和平凉区县选调支援三线建设的干部,以及一大批部队转业、退伍的军人,敲锣、打鼓、放鞭炮迎接我们这批新学徒。热烈喜庆的场面,像一股暖流浸透了我们的心肺,让人十分感动。我终于踏进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大家庭。

20世纪70年代红峰厂大门
建厂初期,厂里还没有单身宿舍。大卡车将我们送往鸭儿沟原平凉通用机械厂留下的四栋简易平房,木板床、大通铺,就成为我们临时的家。

每天早起,大家自觉排好队去厂里,先集体进行军训,然后在大食堂席地而坐,听老工人作忆苦思甜的报告,听老八路、首任厂长范明谦讲述在延安窑洞里利用废抢、旧弹制造枪弹的光荣史。范明谦讲到,在延安曾亲手造出了第一盏汽灯,送给了中央首长。

短暂的集训结束,我们被分配到各个车间,投入到紧张的建线劳动和生产试制当中。在那个年代,工厂上下政治气氛十分浓厚,大部分青工纷纷加入共青团和工会组织。党团组织作用很大,经常开会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讲无私奉献,不计较份内份外。青年谈恋爱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作怪,很多青年谈恋爱只能秘密活动,否则党团组织会进行帮教的。

红峰厂建设者们促膝谈心
1966年初,工厂第一栋三层单身楼房破土动工了。每天下班,无人组织,大批男女青工饭后主动到工地和建筑工人一道加班加点,拉砖送水泥。不少老工人也来工地劳动,一干就干到深夜。短短几个月时间,一栋单身楼拔地而起,并顺利竣工了。

我们当年进厂的几批青工和单身汉按车间和单位搬进了新建的楼房。工厂为每个宿舍配备了木床和桌椅。住宿条件的改善,让年青人兴奋不已,楼道的卫生,洗涮间、厕所经常被“无名英雄”打扫的干干净净。

注:此文作者为原红峰厂工会主席朱理忠,谨向他表示衷心感谢。文字略有修改。退休老同志陈长荣(原红峰厂副厂长)、惠定金(原红峰厂中层干部)也辛勤撰写了回忆文章,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另:“三线记忆”系列文章在红峰公众号首发后,所引发的热潮经久不息。有位名叫“绕梁”的用户留言说:“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公众号,红峰子弟,生活了十七年的地方,满满回忆啊,找时间回去看看。”这充分印证了红峰厂对曾经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的深远的影响,也契合了我们重拾记忆的初衷。岁月如风流逝,新一代红峰人不忘初心,正自砥砺前行。


    关注 甘肃红峰92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