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武汉“老司机”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经验

 

鹏鹏老师作为连续7年,每年坚持自费参加香港、北京、上海三大电影节的武汉“老司机”,带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经验。...



鹏鹏老师作为连续7年,每年坚持自费参加香港、北京、上海三大电影节的武汉“老司机”,带来对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的体验,也给以后想利用双休时间参加国内三大电影节的上班族影迷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从2010年冲着《柏林苍穹下》那次说走就走的电影节旅行,一路坚持到2016,整整7年。对一个武汉的(伪)文艺青年来说,既不易,也没有那么难。



还记得前几年,每天刷片结束回到酒店,无论再晚都会先啪啪啪敲完一天的观感再睡觉,这两届不知是不是年龄渐长精力不济,单日刷片量减少不说(最高峰是一日六片,如今一天排四场已是难以坚持),回到酒店也是睡觉为大。



其实每次电影节下来,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看得片子啊,放映的情况啊,场内场外的经历啊,今年的总结已经拖了小半个月了,趁着记忆里面还比较新鲜,赶快写下吧。

一、观影情况

托2016年端午节长假和上影节日程完美错开的福,没法请假的我只剩下6月18-19日两天的时间可以去了,其中19日下午3点半以后的时间还得留着返程,所以这趟上影节行程真的还蛮赶的。加上本届排片表与本人严重八字不合,想看的片都挤在同一个时间,空出来的时间又找不出想看的片,试过各种排法外加纠结n次之后,最后共确定了六部:《东成西就》、《白夜》、《机器人总动员》、《飞向太空》、《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边境杀手》,新片只有一部,而且是网上熟肉支援发布多时的片子。下面就综合现场各种观感谈谈这六部片吧(评分满分为10分)。



《东成西就》1993(和平影都):

这片真的是承载了大学时光满满的回忆啊,也是今年上影节自己必看的片子。和平影都的ATMOS厅放映的画面非常好,只是过去听惯了这片的国语配音,此次修复版的粤语原声反而没有那么亲切了。



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梁朝伟很挫的香肠嘴,张国荣王祖贤的眉来眼去剑和情意绵绵刀,还有差点把早饭都笑吐出来的梁家辉销魂版《双飞燕》,非常满足。周六的大清早用一场大笑来开始自己的电影节之旅,还真是蛮好的选择啊。



外挂字幕应该是直接取自本片的国语配音,少量地方国语版的表述和粤语版还是有些差别的,全程基本同步。8.5分。



《白夜》1957 (新衡山):

其实这部片子才是驱动我来上海的最大动力。读大学的时候看的CC版DVD,大概也是感情空白加上没啥社会经验吧,整个故事让我感触特别深,男猪脚最后一个人在雪地里的背影直到现在还常常在脑海浮现;当年看完片还专门买来了陀氏的原著看,那会儿就觉得一个人为了深爱的人幸福而选择放弃和离开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这次再看,却觉得男女主角的各种行为动机和决定实在是有点脱离现实和不可理解,现场的观众也是频频笑场。35mm胶片放映效果尚可,新衡山左半屏幕虚焦的问题还是存在,画面比例正确,字幕同步率70%。7分。



《机器人总动员》2008(兰生典尚):

个人皮克斯电影排名前三的作品,想必也是众多宅男感触颇深的一部动画片。因为转场时间太短,想着铁定要迟到,索性《白夜》散场后和群里一众新老朋友面基聊了会儿,最后赶到兰生大厦晚了10分钟,开场默片部分错过了大半。



片子没啥可说的,能够在大银幕看到瓦力在外太空拿着灭火器和伊芙共舞的画面,也算今生无憾了。DCP拷贝自带简体中文字幕,兰生的金属幕上方正中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污渍,有点煞风景。9分。

《飞向太空》1972(新衡山):

买这部片的票之前犹豫了很久,一直担心扛不住,却又不甘心错过老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这部最新的修复片,最后还是决定拿下,然后……意料之中的睡了两次(编者:片长167分钟,2小时47分钟)。老塔的片子感觉除了伊万的童年,其它都不是那么好理解。



这次大银幕观影,整个人一直就处于搞不清楚状况;和似乎搞明白了,感觉很牛x的状态摇摆中,“不明觉厉”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俄罗斯最新修复DCP拷贝很棒,外挂字幕翻译是按照俄文来的,同步不错。8分。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1983(曹杨影城):

纪念大卫鲍伊买了这场,一开始坂本龙一的音乐响起,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全场自觉地鼓起掌来。这音乐太熟悉了。片子当年看DVD的时候没啥特别的感觉,这次看也差不多,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不喜欢。



大概是近年受二次元文化和基腐文化影响太深,场内不时响起哄笑,气氛诡异。自己的票是在影院的进出过道处,类似飞机的紧急出口,腿可以伸长的那种,一开始还觉得很爽,后来发现开场一小时了,还不断地有大批观众进出,你的视线就不时被这些进出的身影影响,简直杯具。更杯具的是曹杨影城那不时抽风的外挂字幕机,整场的字幕同步率不到50%,基本上你只能靠听力和片中说日文时的英文字幕来理解。6分。

《边境杀手》2015(上海影城):

2015年挺火的一部动作片,故事本身并不算出彩,最后的情节模糊黑与白、正义与邪恶的界限也有些刻意,但几场动作戏在气氛营造、画面调度上简直是绝了,战斗打起来毫不拖泥带水,看得人压迫感十足,手心出汗。



特别是最后tunnel里直捣老巢那场第一人称红外感应视角的那场戏,画面凌厉粗暴,满是罗杰迪金斯大神的功力。自己的最后一场在电影节大本营上海影城看这部片子4k版,真的是爽爆了。外挂字幕同步较好。8分。



二、购票经验

上海电影节展映环节的票是大家年年吐槽的一个点,作为一个跑了七年电影节的“老司机”,从一票通、格瓦拉直到现在的淘票票时代都经历过,锁票啥的早就习以为常了。今年开票之前就在电影节群里放话说今年坚决不抢票了,群里朋友们都说我是忽悠人。



实际上……我确实没有开票日清早去抢,因为自己在外面出差,开票日当天早上出票系统嗝屁了,一直到11点左右才陆续恢复。当天下午瞅着得空的功夫刷手机,陆陆续续买下了自己片单的票子,座位嘛,依然都是那些边角的区域,好座位果然又是在后面的几天偷偷挤牙膏似的放出来……这真特么是一件特别特别闹心的事儿。



明年干脆一开始都不买了,加入一两个电影节群或者转票群,大家在微信上互相通风报信,除了超级大热门,其他的片子根本不用愁最后买不到票。

三、其它

跑了七年的上影节,心态上面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变化:过去比较拼,一天不排5-6场,不把所有的时间都填满,感觉就好像特别浪费,空余的时间都用来赶场,吃也就是影院门口的快餐或便利店的面包饭团随便对付一下;现在每天弄个3-4场,看完了回酒店休息休息,或是商场逛逛,专门去找个好点儿的餐厅犒劳犒劳自己。



自己想想原因,大概这么几点吧:一是每年北京上海香港甚至台湾和海外转,免不了都会去当地的商业艺术院线或是文化活动凑凑热闹,大银幕观影的来源多了,对单个电影节的依赖程度自然降低;二是过了三十岁,不像小年轻那么能抗了,还是要劳逸结合;三是越来越觉得,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应该用最舒服的方式去做,一旦变成了生活的负担,就没意思了。

一个私人和他朋友们影志性质的公众号


    关注 毛犇的电影观后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