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立|凌宸:我现在怎样读书

 

很多朋友知道,我最近转让了部分藏书。为何作此决定?一是因为水平的提升、识见的拓展,很多书已对我无用;二是因为...



很多朋友知道,我最近转让了部分藏书。为何作此决定?一是因为水平的提升、识见的拓展,很多书已对我无用;二是因为值得反复通读的好书甚少,大部分只一遍了事或起工具书的作用,写作时备查资料,然而这部分功能已被电子书所取代;三是因为所居之地环境潮湿,不利于书籍的长期保存,所以,除了工具书(字典、词典之类)、古籍(经史子集)及我所中意的一些书之外,其余皆低价让出,既解决了我的负担,也可惠泽于士林,满足有需求的书友。

那么,我现在怎样读书呢?办法两种。

一、纸版书收藏,以港台版为主。原因有二:一是大陆出版物粗制滥造,虽数量惊人,但百分之九十九是垃圾,不值一读;二是港台出版多有好书,文笔、思想、内容乃至装帧皆不乏亮眼之作,值得收藏,而且相较于大陆版,重要的是没有删节,能保持内容的完整,此为收藏港台版的一大原因——试问谁愿意花钱买一本被阉割的残本呢?当然还是原汁原味的好。除此之外,因出版自由的关系(但香港现在已大不如从前,台湾倒是蒸蒸日上),港台书籍选题广泛、言论无忌,好书层出不穷,佳作琳琅满目,既有本土名家,也擅长外来翻译,其水平已远抛大陆,实在让人眼馋,随便抛出几本就让人心醉神迷——如李劼《中国文化冷风景》、钟祖康《笼中鸟以为自由飞翔是一种病》、练乙铮《练乙铮文集》……如何不让人有收藏之欲望?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一是售价高二是购不易,常让我有无可奈何之感。

二、纸版书以港台为主,电子书却无此限制。我的电子书有两类,一是长期从网络上悉心搜集而得,移动硬盘加上网络云盘,数量为几十个T,相当于一个中等图书馆,范围从文史哲到社经法、旁及天文地理各项杂俎,种类相当完备;二是在IBOOKS和KINDLE购买而得;IBOOKS在中国开通不久,略嫌书籍数量不多,但我所用的平板是IPAD AIR2,所以时常在上面浏览。KINDLE在电子书却是布局良久,书籍种类远比IBOOKS丰富,日常所需书籍在上面基本能找到,能满足我之所需。我在IPAD上面安装一个KINDLE后,既可以在IBOOKS里购书阅读,也可以在KINDLE里买书浏览,两者还可比价,甚是方便。

也有缺点,IPAD AIR2并不利于长时间阅读,久看眼睛胀痛。所以,我决定入手一台Kindle,据说此物的特点就是阅读体验近似纸版书,长时间看不伤眼,而且轻便易携带,久持不会太累,一次充电可管数周,极适合于我这样常久读书的人。前两日看新闻说这周就要出新款,功能更有所加强,且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如此一来,我的读书之法也就明了:以kindle为主、Ipad air2为辅,以购买电子书为主、收藏的电子书为辅,进行电子书阅读。至于纸版书的购买,则主要收藏港台版了。

此方法好在经济。正如我前面所说,很多大陆出版书籍收藏价值不高,非要阅读,购买电子版远比纸版便宜,而且除了新书,其实很多大陆出版书籍早有免费的电子版,可在网络找到。如不考虑阅读效果,其实这些免费电子版已足够——因IBOOKS、KINDLE是专门针对自己的阅读器开发,自然在阅读效果上更胜一筹。

再谈谈我在IPAD上的阅读APP。

我所用的读书APP有六:iAnnotate PDF、GoodReader、PDF Expert、Kindle、IBOOKS和CHMATE。

CHMATE是专门针对chm格式的书籍,其最大优点是可以作全文检索。众所周知CHM格式常常是文集、合集,所以正好可以利用此APP作全文检索。比如要搜《鲁迅全集》里提到“奴才”的地方,一搜即得,非常方便。

GoodReader和PDF Expert是我看PDF的常用APP,两者各有优点,因两者藏书可以互换——同一本书可在两个APP里打开,所以优点就不赘述。

iAnnotate PDF功能强大到我甚少用之。

Kindle和IBOOKS如上所提,是我购买电子书的两个主要渠道,在这两个APP购买的书籍,自然也在此阅读。

但是奇怪的是,在IPADAIR2上无法直接购买KINDLE里的电子书,我是在台式电脑上购买后,自动发送到IPAD上,难道苹果为了自家的生意,做了贸易限制吗?

APP谈完,再说说如何做读书笔记和如何作文。

读书笔记,我推荐李敖的方法。即是把书中有用之处,分门别类的保存下来,而且分得越细越好,这样在写作时,可迅速找到所需的参考资料。据李敖自言他的资料分类高达几千种,怪不得出书又多又快,这除了他才华横溢之外,也是平时的基础打得扎实。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除非记忆力天赋惊人,不然通常来说靠不住,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做笔记的好。而且时代不同,我们现在做笔记也不须像李敖那样把书大卸八块、毁书损容,在电脑上打字输入或直接复制粘帖,做成Excel文档或word文章,方便很多了。

作文方法,我推荐钟祖康之技。除了自己所做的资料库外,要学会利用网上的数据库。毕竟自己做的资料库再大也是有限,而网上数据库的资料却是浩瀚无穷,如同知识宝藏如何不应善加利用呢?足可以起事半功倍之效啊!正如钟祖康的心得感言:“由于我对许多事物(尤其是中国的)的看法与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看法有严重冲突,为了论证一个在他们看来极荒谬但我却深信不疑的说法,我往往需要把我过去近30年读过的,或听人讲过的书的有关内容搬出来,但单凭记忆是没有可能记得原文的,通常我只会记得作者、书名或若干关键词,我就凭这些依稀记忆中的数据加上锻炼多年的搜寻技巧,把所需的原书中的有关段落寻出,作为引文。这些从茫茫书海中寻找失落章句的行动,成功率极高,通常达95%。我的《来生不做中国人》和《中国比小说更离奇》,以及我这近10年的文章,就是在这大量电子藏书的协助下写成的。现在我随身的只有几百本书,而且不能作全文搜寻,以我「唯陈言之务去」和尽量「言必有据」的写作风格,绝不够用。

所以,在这个互联网年代下,最重要的是见解和意念,而不是死记书本原文,书本原文按一下键盘就有了。所以,互联网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挑战中国人传统的死记背诵强调所谓倒背如流的读书方法。过百万本书一次过的全文搜寻,令许多传统的读书和治学方法变得落伍。十年前或更久以前,要写一篇需引用大量数据的文章,不知要花上多少时间四处搜罗有关读物,写作时也要把所有读物铺满书桌,极不方便。要是写作人是四海为家的,更不可能带着最基本的几千本书到处跑。

这种网上阅读和搜寻的方法,对于我这类非小说写作的人尤为重要,但据我观察,虽然网上书库的技术已相当成熟,我说的这约200万本电子书(以英语占绝大多数),当中大部份也是普通人可以接触得到,但一般写作人似乎未能善用,在他们的文字中,我看不到其内容跟十年前没有互联网时的跑图书馆年代有甚么明显分别,令人失望。”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及写作方法,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助益。如果朋友们有更好的方法,也请不吝赐教,在下洗耳恭听。


    关注 讀立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