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授关于读经与知识、才艺的论述

 

关于读经与知识、才艺的论述一个人确实有各种的需要,但是呢,各种需要我们怎么去看。或者说一个人啊,多样的才华,...



关于读经与知识、才艺的论述


一个人确实有各种的需要,但是呢,各种需要我们怎么去看。或者说一个人啊,多样的才华,多样的学问要什么时候完成?比如说一个人需要五种学问,这五种学问是从一出生就要五种平均呢?还是它有轻重、本末,甚至有先后,那要对整个人生完全了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是百年大计,百年就是人生百岁;大计,就是一种计 划。一般我们的人生计划,大多只有几个月或者几年。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国家对整个国民的教育需要对一百年的时间好好的规划。所以孩子如有一百岁,请问呢,他在这一百岁里面他怎样的走他的人生,这叫做百年大计。

那么我们对于孩子,现在他是几岁了,那我们给他什么样的教育。那你如果说一个人人生要有五种或者六种才华,那么这种才华在什么时候来教导比较方便,或者说没有所谓的方便不方便。只 要一个人他有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兴趣,那么他随时都可以学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那么他到最后总是学不出来的。所以任何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什么时候要学什么,什么时候不要学什么,这要看机缘,机缘到了,那么他要学是很容易的。我们只要培养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好 学,他很喜欢学习。讲来他看到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会什么,这种能力是最重要的。这个叫做本啊,有本就有末,所以君子悟本,本立而道生。

所 以我们才艺的学习,在读经的私塾里是不被重视的,为什么不重视呢?因为他现在的时间读经都来不及了,只有让他读很多经,让他有满肚子的学问,将来要学什么呢是很容易的,要不相信我们看其他的孩子,他也是家长从很早就让他学这个学那个,请问他长大以后有什么才华,一般的人都是没有什么才华,连赚钱都来不及 了,连养家都来不及了,他还有什么才华,他想学吧,又不想学,懒懒的,所以一个人如果不好学,一辈子没有什么成就,他如果好学呢?随时都会有成就,我 举一个例子,有些学堂教书法,那么写书法也是很好的一种才艺,我也支持,我自己也学过书法,所以我当然也很支持学书法,但是呢有些学堂学书法有没有鼓励,有没有较多的学堂那样学书法。那没有学书法的学堂有没有觉得遗憾,说大量学书法就不行,其实学不学书法都无所谓,但是如果读经孩子长大了,要学书法,只要 几个月就可以学好了嘛,你为什么要学那么久呢?

书法是很简单的,你要弹琴,弹琴是很简单的,但是他要好学。比如说以前在教读经课,社会上有人来反馈,因为我们那学校是开放的嘛。有一个人,她已经30多岁了,她跟10几 岁的学生一起读经一起学书法。她经常来跟我们很熟,就讲她的故事,说她为什么会来读书呢。她本来是读护理的,做护士,从初中就读护士,读了三年,十七八岁就去当护士了。但是她做护士很不高兴,因为她每天面对愁眉苦脸的人,她不喜欢这样,不喜欢她的职业。所以学校读书,进入什么行业,不一定能成功的。她就想 什么行业是她喜欢的呢?就想有一个职业一定是她喜欢的,就是教钢琴的老师。她就像做一个钢琴老师多么好,她自己弹钢琴多么快乐。于是她就问钢琴老师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当一个钢琴老师,钢琴老师说,你每天坚持练习八个小时,不间断的三年后你就可以做一个钢琴老师。她就跟着这个老师学,弹到手长茧,三年之后真的 当钢琴老师了。而且是很好的钢琴老师,她每天都有学生要教,每天都很快乐,而且丰衣足食了。现在她还来跟我学书法,所以要学才艺太简单了。

那你说我教他弹钢琴是要他成国际演奏家,那不得从三岁开始弹?我告诉各位,平均要一亿人才能出一个国际演奏家。我们大多数时候学才艺,只是要消遣自己,如果是这样,好学 的人是很容易就学会的。人是需要才艺方面的学习,但是你把他放在什么地方。所以依照我的规划,13岁之前什么才艺也不要。把经读好了,他想学什么,13岁以后再学。那时候学得更扎实,更少的时间,更少的金钱,学得更好,而且还自得其乐。现 在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而且还蛮痛苦。一个一辈子只要有一项才艺就好了,不需要那么多。

我办书院,不管孩子以前有没有才艺,但到书院里来一定要有才艺。那我们选择比较对人生意义比较重大的才艺,所以到书院的孩子一定要学书法,学弹古琴。不一定要学弹钢琴,除非他以前已经学过了。他没学 过弹钢琴,学弹古琴就好了,为什么了?如果这个孩子出国去,他如果会弹钢琴,没有什么他 会谈古琴,他就很了不起。所以我们中国人弹古琴为主。那么弹古琴不会那么困难的,他随时可以开始学,不一定要从小学才可以学好,把一个人的人格培养得这样的纯正,把一个人的聪明开发出来,把一个人的责任感培养出来,他对自己有责任,他喜欢去追求人生的境界。像这样的人他遇到什么都可以学习嘛!所以我们不是 不让孩子学,而是时候还没有到。这就是我的回答(鼓掌)。



读经教育的课程安排是:读经、体能、阅读、才艺、功课。

其实有些地方条件够,有些地方条件不够,都没有关系。读经,如果条件都不够,只要读经就好,那么体能呢,假如没有好的体能教育,只是跑跑跳跳就够了,如果有,那体能最好比较好的设计,如果没有也比较没有关系,因为这是额外的。

但是身体活动一定是要的,至于用什么身体活动让它更好,有就好,没有也没关系。因为这时候还比较没有训炼也没有关系,十三岁以后再训练;或者说,读完相当的经典以后再说,还来得及。

那么再来是阅读。那现在阅读也可以,但现在阅读会妨碍读经,不仅会妨碍读经的时间,会妨碍读经的心。因为他喜欢读嘛,他喜欢“驰聘”嘛,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不仅是现实的驰聘,你在心里也在驰聘。那也是令人发狂。

那才艺如果去学也比较会分心?

会分心。所以说不要占太多的时间。假如有,不要占太多的时间。那没有,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饱读诗书之后再来学,他也很快会进步,所以有条件也可以,不禁止,但是不可以过度。一个度不能超过。

那象有人说小朋友只是在那个环境看一看,也不一定要操作,因为如果让他操作了,他会进步。为什么会进步?阅读课外读物会进步,他知识量很快会进步。一个人就很高兴很高兴。人是求学的,人是读书的。因为人是喜欢满足他的好奇心的。他的好奇心的无穷无尽的,所以他追求无穷无尽,照老庄来讲这就是向外“追逐”,所以要虚其心嘛,要实其腹嘛,实其腹就是你的心灵不要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掉。那么实其腹就务了本。那这样都是一种警告。佛教有所谓的知识障。

但是呢,其实知识不应该障。但是一个心灵要有主从本末,教育要有本末先后,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为本什么为末,那这样排好了,你随时要观察孩子,看看有没有因为别种学习而心神动荡,因为他的本还没有固住以前,就象一颗树种下去,他的根还没有生长很好以前,你就摇一摇,它就死掉了,不生长了。所以树根都长得很好了,树干长粗了,然后开花结果了,然后到处生枝都没有关系,风吹雨打也没关系,所以本先固住。

因为一个孩子,他自己不知道他的心灵怎么去把握。这就要我们来保护他的心灵,往一个地方去深入,那么将来要发展出来这些所谓的知识是很容易的,所以第一个,知识是令人很有感觉的,会产生很大兴趣的,会想要去追求的,因为它会让人得到很大的满足,会很快乐,所以读书变得很快乐,所以他就天天想去读书。所以有些人说,唉哟,我的孩子不喜欢读经,他喜欢听故事,他喜欢阅读故事书,哇,这个很好啊,这个孩子知识量大,这个孩子会讲很多的东西,我们家长老师都不如他,那家长和老师也都很满意,结果他的心灵的深度10.05 就停留在那个地方了。最怕这个。

所以不可以去一直开一直开,如果有的话也要浓缩,也要缩紧,甚至完全拒绝,完全断绝,因为我们很难把握这个心会不会跑出去,很难把握的,它跑出去了,你很难抓回来。

然后呢,才艺也是这样。才艺的学习会使人很快进步,比如他会弹琴,不管弹什么琴,弹钢琴,弹小提琴啊,他只要弹个三五天,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唉呀他进步很快同,本来1、2、3都不会弹,现在KIKIKAKA他会弹了,呵呵他高兴了。就好象一个孩子,去学骑脚蹋车,他一学会了,就想天天骑给大家看,这个骑脚蹋车有什么好表现的,但是他就想表现出来,以为他得到一个人类最高的技术了,就这样。因为他很容易得到。

所以,知识与技能,很容易让人进步,为什么?因为它们是累积型的。我今天读一本书,明天读一本书,明天总比今天认识多一点,日知其所无嘛,我是累积的嘛。那我去学弹琴,我越学越会进步,只有进步不会退步的嘛,而读经呢,当然只有进步不会退步,但是,读经他不知道自己在进步,你去读很多的课外书他自己知道自己在进步,我昨天不懂今天懂了;那读经只有,这本书我本来不会背,现在会背了,但是这种进步他比较不容易知道自己在进步。所以读经是很难引导的,但是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孩子要指导他阅读是很容易引导的,所以不用指导。那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孩子要引导他学习各种才艺技能是也是很快的。



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的孩子才艺一般他也很不喜欢呢?每次回来家长都去批呢?那就是,第一个,他不聪明,第二个不好学,所以最重要是培养聪明和好学,而不是培养他去学什么。问题在这个。培养聪明和好学你就按最好的办法。因为有一句话说,学音乐的孩子都变聪明,这句话是对的,所以很多家长就让孩子去音乐,果然比较聪明。但是很少家长知道,读经的孩子也会聪明而且比弹琴的孩子更聪明,还有,弹琴弹好的,孩子他几乎不可能读经了,但是读经读得很好的孩子,他很容易就会弹好钢琴,你想一想,这个是算盘可以打出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可以想出来的,但是很多家长都想不到,而且你跟他这样讲,他说我的孩子学钢琴学了几年了,不能不学啊,大家都在学钢琴啊现在不学怎么办,他老是不知道,你三年五年之后再学,很快就超过,这个速度很快。

所以知识技能,这是西方的学问。总之,因为西方人是以人类的认识心为主所开发出来的学问,这个认识心简称识心,那么认识心在佛家来说呢是错误的心,是污染的心,是烦恼的心,是假的心,它必须转的,所以说转识才能成智,所以修行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一个要领,就是你的识心转掉了没有。而西方人呢这几千年来一直发展识心的能力,所以如果用释连牟尼佛的眼光,西方是要走向毁灭的,西方人的学问是没有意义的,叫做戏论。

但是西方的学问你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因为人活在现实中,这个识心就是现实的心,那活在现实中你没有识心你变成呆子嘛,你的识心发展不好,你的科技发展不好,你落后,这是人类的命运啊,所以人类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我发展识心但是不被识心所淹没,我还能够掌握这个识心,这个识心只是帮助我们现实生活的方便,但是我们生活方便的目的是要我来认识智慧。

但是现在孩子呢,你如果开发他的识心呢,他智慧的基础就太少,结果是发展了识心浪费了智慧心,你这种教育叫做得不偿失啊。何况你发展识心他也不让你发展,他不喜欢读书,他不喜欢思考,那你更糟糕。所以我们用智慧的教育,不仅是储藏了智慧的基础,而在储藏智慧基础的时候,他又累积增进了智(ZHI识)心的能力,所以将来是智慧的能力跟认知的能力,是同时并进,同时作用,而到最后,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一定能够掌握他认知心的运用,所以他也会很有才华,但是这个才华归智慧所用,这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

这个很简单啊,我们应该把整个教育整个人性,全部讲清楚了,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犹其是一个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或者说不要说一个孩子,一个人在还没累积材料的时候,你去做那些认知心的发展,第一个,你发展得不好,第二个,你发展以后啊可能也会给世界带来祸害,何况如果是一个儿童的话,你的认知的能力,他是有关于你聪明不聪明的,聪明不聪明是有关于脑神经的发展不发展,而你的认识的能力是要运用于脑神经去运作,而脑神经怎么运作,脑神经发展好,运作得快,脑神经发展得不好,运作得慢。而你去发展认知心,它不能够增加脑神经的发展,不过你去诵读,是可以增加脑神经的发展。所以读经可以让一个孩子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能够让他聪明的时间只有十三年,就不够再聪明了。那么这个老是讲老是讲,讲那么多了,每一次都讲这样,于是了解的人都知道,十三岁之前,就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提升一个孩子将来认知的能力,就是聪明。那么你知道聪明之上还有一种智慧,那么让他聪明又有智慧的方法,就是用经典来涵养他的智慧,用读诵的方法增加他的聪明,而且只有读诵的方法,它的智慧的语言才能深深地埋在心灵里面,他将来才有酝酿、成熟的可能,就这样子,所以讲来讲去,就一定,这条路只有这样走,人人只有这样走,那么许多人都认为,那么人自然会有喜欢认知的心,小孩子也喜欢认识啊,是,所以我们没有把它降低到零。

:

问:过早让孩子学习才艺、阅读会影响孩子读经吗?

是的,会分心。所以说不要占太多的时间;假如有,不要占太多的时间。那没有,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饱读诗书之后再来学,他也很快会进步,所以条件也可以,不禁止,但是不可以过度,不能超过。阅读课外读物会进步,他知识量很快会进步。一个人就很高兴很高兴。人是求学的,人是读书的。因为人是喜欢满足他的好奇心的。他的好奇心的无穷无尽的,所以他追求无穷无尽,照老庄来讲这就是向外“追逐”,所以要虚其心嘛,要实其腹嘛,“实其腹”就是你的心灵不要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掉,那么实其腹就务了本。那这样都是一种警告。

再来是阅读。那现在阅读也可以,但现在阅读会妨碍读经,不仅会妨碍读经的时间,还会妨碍读经的心。因为他喜欢阅读,他喜欢“驰聘”嘛,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不仅是现实的驰聘,在心里也在驰聘,那也是令人发狂。



佛教有所谓的知识障。其实知识不应该障,但是一个心灵要有主从本末,教育要有本末先后,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为本什么为末,这样排好了,你随时要观察孩子,看看有没有因为别种学习而心神动荡,因为他的本还没有固住以前,就象一颗树种下去,他的根还没有生长很好以前,你就摇一摇,它就死掉了,不生长了。所以树根都长得很好了,树干长粗了,然后到处生枝都没有关系,风吹雨打也没关系,所以本先固住。因为一个孩子,他自己不知道他的心灵怎么去把握。这就要我们来保护他的心灵,往一个地方去深入,那么将来要发展出来这些所谓的知识是很容易的。所以第一个,知识是令人很有感觉的,会产生很大兴趣的,会想要去追求的,因为它会让人得到很大的满足,会很快乐,所以读书变得很快乐,所以他就天天想去读书。

所以有些人说,“唉哟,我的孩子不喜欢读经,他喜欢听故事,他喜欢阅读故事书,哇,这个很好啊,这个孩子知识量大,这个孩子会讲很多的东西,我们家长老师都不如他”,家长和老师也都很满意,结果他心灵的深度就停留在那个地方了,最怕这个。所以不可以去一直开一直开,如果有的话也要浓缩,也要缩紧,甚至完全拒绝,完全断绝,因为我们很难把握这个心不会跑出去,很难把握的,它跑出去了,你很难抓回来。

然后呢,才艺也是这样。才艺的学习会使人很快进步,比如他会弹琴,不管弹什么琴,弹钢琴,弹小提琴啊,他只要弹个三五天,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他进步很快,本来1、2、3都不会弹,现在KIKIKAKA他会弹了,他高兴了。就好象一个孩子,去学骑脚蹋车,他一学会了,就想天天骑给大家看,骑脚蹋车有什么好表现的?但是他就想表现出来,以为他得到一个人类最高的技术。其实他很容易得到。所以,知识与技能,很容易让人进步,为什么?因为它们是累积型的。我今天读一本书,明天读一本书,明天总比今天认识多一点,日知其所无嘛,是累积的嘛。去学弹琴,我越学越会进步,只有进步不会退步的,而读经呢,虽然也只有进步不会退步,但是,读经的时候他往往觉察不到自己在进步,去读很多的课外书他自己知道自己在进步的,我昨天不懂今天懂了;读经只有,这本书我本来不会背,现在会背了,但是这种他比较不容易知道自己在进步。所以读经是很难引导的,但是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孩子要指导他阅读是很容易引导的,几乎不用指导,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孩子要引导他学习各种才艺技能也是很快。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的孩子才艺一般,孩子也很不喜欢学,学得很痛苦呢?那是因为,第一,他不够聪明,第二,他不好学,所以最重要是培养聪明和好学,而不是培养他去学什么。培养聪明和好学你就按最好的办法。因为有一句话说,学音乐的孩子都变聪明,这句话是对的,所以很多家长就让孩子去音乐,果然比较聪明。但是很少家长知道,读经的孩子也会聪明而且比弹琴的孩子更聪明。还有,弹琴弹好的,孩子他几乎不可能读经了,但是读经读得很好的孩子,他很容易就会弹好钢琴,你想一想,这个是算盘可以打出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可以想出来的,但是很多家长都想不到,而且你跟他这样讲,他说我的孩子学钢琴学了几年了,不能不学啊,大家都在学钢琴啊,现在不学怎么办,可他不知道,你三年五年之后再学,很快就超过,这个速度很快。

所以知识技能,这是西方的学问,总之 ,因为西方人是以人类的认识心为主所开发出来的学问,这个认识心简称识心,那么认识心在佛家来说是错误的心,是污染的心,是烦恼的心,是假的心,它必须转的,所以说转识才能成智,所以修行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一个要领,就是你的识心转掉了没有。而西方人呢,这几千年来一直发展识心的能力,所以如果用释迦牟尼佛的眼光,西方是要走向毁灭的,西方人的学问是没有意义的,叫做戏论。但是西方的学问你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因为人活在现实中,这个识心就是现实的心,那活在现实中你没有识心你变成呆子嘛,你的识心发展不好,你的科技发展不好就落后,所以人类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我发展识心但是不被识心所淹没,我还能够掌握这个识心,这个识心只是帮助我们现实生活的方便,但是我们生活方便的目的是要我来认识智慧。

但是现在孩子呢,你如果开发他的识心,他智慧的基础就太少,结果是发展了识心,浪费了智慧心,你这种教育叫做得不偿失啊。何况你发展识心他也不让你发展,他不喜欢读书,他不喜欢思考,那更糟糕。所以我们用智慧的教育,不仅是储藏了智慧的基础,而在储藏智慧基础的时候,他又累积增进了识心的能力。所以将来是智慧的能力跟认知的能力,是同时并进,同时作用,而到最后,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一定能够掌握他认知心的运用,所以他也会很有才华,但是这个才华归智慧所用,这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

这个很简单啊,我们应该把整个教育整个人性,全部讲清楚了,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尤其是一个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或者说不要说一个孩子,一个人在还没累积材料的时候,你去做那些认知心的发展,第一个,你发展得不好,第二个,你发展以后可能也会给世界带来祸害,何况如果是一个儿童的话,他的认知的能力,是有关于聪明不聪明的,聪明不聪明是有关于脑神经的发展不发展,而他的认识的能力是要靠脑神经去运作,而脑神经怎么运作,脑神经发展好,运作得快,脑神经发展得不好,运作得慢。而去发展认知心,它不能够增加脑神经的发展,不过去诵读,是可以增加脑神经的发展。所以读经可以让一个孩子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能够让他聪明的时间只有十三年,以后就不能再增加聪明了。那老是这样讲,讲多了,于是了解的人都知道,十三岁之前,就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提升一个孩子将来认知的能力,就是聪明。聪明之上还有一种智慧,让他聪明又有智慧的方法,就是用经典来涵养他的智慧,用读诵的方法增加他的聪明,而且只有读诵的方法,它的智慧的语言才能深深地埋在心灵里面,他将来才有酝酿、成熟的可能。所以讲来讲去,这条路只有这样走,人人只有这样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招生简章


    关注 庸谦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