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大拜为什么能身心健康,还能开智慧?

 

大拜为何要五体投地呢?因为这样可以让身体健康、开智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详。是福慧双修的好方法。每天坚持拜一百零八个或者拜三百个。慢慢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了。...





人生是一场修行
修身、养性、读书、旅行、事善能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前段时间武术老师告诉我,打拳之余,要想去拙力,坚持做大拜是个不错的方法。

我的家人身体也不是很好,长跑也不适合,如今她也在做大拜。

这让我想起去西藏的路上,有很多朝拜者一路拜到拉萨。

拉萨大昭寺广场每天有很多人在朝拜。

当时也没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大拜。

五体投地大拜为什么能让身心健康,开智慧呢?

我们先看看大拜是怎么来的?

原来大拜是佛家传出来的。就如同八段锦是道家的导引功一样。

佛就是觉者。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楚的人。

 拜佛为何要五体投地呢?因为这样可以让身体健康、开智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详。是福慧双修的好方法。 

修行就是在‘修心’。

我们的一切烦恼痛苦起因于太执著。

所以拜佛时,五体投地之后,接著手要提起来转一个弯,再张开,这是象征得到光明。

 在双掌著地时,手掌向里边不是黑暗的吗?当很婉转地张开就得到光明了,这表示接受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的慈悲智慧。

   然后握拳,这时不叫执著,叫做把握。你‘把握’了就不要只放在自己的口袋,你还要很婉转有技巧的还诸大地,因为大地培育了众生及一切生命形态。

在顶礼拜佛时,要将我们的无明烦恼等执著,很婉转,很善巧地放下,同时把握慈悲智慧;除自己受用外,还要回向在大地生长的一切众生。然后就用手指尖撑起上半身。

为什么要向内转?

因为从心里面向内心求,向内心去反省。你有了智慧光明、慈悲喜舍,你便要向外宏扬。除了这表法,它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我们手的内侧有三条经络,第一条是肺脏跟淋巴系统,中间的一条是血管跟神经系统,第三条是心脏系统跟小肠消化吸收系统。惟有这样提起来转一个圈,才能完全发挥两面肌肉的运动。

用医学的角度我们看看大拜对身体的好处?

那要怎么来运动呢?所谓运动就是运用各种方式来活动我们的身体、四肢,以及内脏,乃至身体的任何部分,让它帮助我们去除疾病,达到身心安宁,这是运动的最终目的。

运动必须要有肌肉,那身体器官的肌肉分几种呢?

A、随意肌

脸部、颈部、四肢、腹部、背后都有肌肉。内脏当中,如心脏就有很强壮的肌肉;

B、不随意肌

胃肠、子宫、膀胱都有肌肉,可是它不听我们支配,所以称作‘不随意肌’。

C、无肌肉的器官

肺脏、肾脏和肝脏都没有肌肉。

其中横隔膜和腰大肌能让不随意肌和无肌肉器官得到运动或按摩。

横隔膜上面是肺和心脏,下面是胃肠、胰脏、肝脏、肾脏、膀胱、子宫、卵巢、小肠等。横隔膜的上下运动还可以按摩心脏、肝脏(因为肝脏就在它的下面)胃、胰脏和脾脏。

腰大肌约在脊椎骨中间,横隔膜后面的地方,它黏在脊椎骨,斜斜的往前下方走,走到骨盘的中间附近。

上半段与下半段运动是不一样的,当下半部运动时,就可以按摩,使得血液冲洗下面的子宫、卵巢、膀胱、大肠、摄护腺等。

那么,我们如何让横隔膜与腰大肌来运动呢?

大拜是很好的办法。

  第一步、身前屈,这时上半身与下半身形成九十度,头也是水平的,既不垂也不仰。 这时腰大肌下半部便收缩,这时它就把横隔膜拉下来,再配合身体前面的腹直肌,后面的背肌放松,人就是九十度鞠躬,此时横隔膜运动与腰大肌下半截运动。

  第二步、跪下去五体投地后再起来时,这时必须要用脚大趾,用它踮起来使臀部提高,如此腰大肌上半截收缩,就能把下半身提起来。

再谈到如何运动大脑,能让大脑聪明?

大脑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和智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大脑没有肌肉,所以有头骨特别保护它,整个紧密的把它包起来。

大脑里边有一个很小的器官——内分泌腺,其中对人类特别重要的,叫做脑下垂体。它是我们寿命的闹钟, 因为它既然掌管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机能,全受它的调度。

经过人类几千年来的试验考证,我们知道大拇指、大脚趾的腹面和额头眉心,就是我们脑下垂体的反应区。

所以大拜时,五体投地。首先是大脚趾收到讯息:皮肤底下的神经接受到压力,传达到脑下垂体。然后,弯腰、头著地、翻掌。起身的时候,用手指尖的力量把上半身撑起

为何有如此体会呢?有人头痛多年。如果因缘具足,碰到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他很可能就会在大脚趾的脑下垂体穴道反应区上放血或扎针,这样很快就治好头痛。如果效果还不够明显,可能要用到手的大拇指,更严重一点,就要在眉心(印堂)下针。几滴血被放出来,头就不痛,所以‘一针见血’,被形容为马上见效。

五体投地大拜确实能让修行的人,身心健康并开智慧。

净空法师曾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每天坚持做三百个大拜。

我们可以买个拜垫,每天坚持拜一百零八个或者拜三百个。慢慢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了。


心即理 •  事上练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朱熹

問道公社•微自媒体学习社区

传递•爱学习的价值观

微自媒体•管理销售•智慧修行

公众号:buruhechaqu
止泊茶業 • 品一品古树茶的味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


    关注 不如喝茶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