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在西安过的“别样”暑假

 

文章来源:华商论坛饭兵兵2015在西安,每年都有百万以上的流动人口,他们为了生活,背井离乡...





文章来源:华商论坛 饭兵兵2015



在西安,每年都有百万以上的流动人口,他们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到大城市里打工,因为生存艰难,大都无法将子女一起带到城里。这些本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只有留在农村家中,寒暑假的时候,才有机会和父母见面。

每年暑假,这些孩子都会像“候鸟”一样,从全国各地来到西安,到城市里和父母一起度过短暂的假期,体验暑期的“新生活”。



13岁儿童和他的小鸭子


你希望妈妈回家么? 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杨松都会犹豫片刻,然后斩钉截铁地说出“不希望”三个字,“因为要给家里挣钱,还要给哥哥盖房子。”

然而想让妈妈回家、想要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杨松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他明白,如果不挣钱,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7月伊始,整座城市笼罩在近40℃的热浪里,昏昏欲睡的午后,在建国门里的菜市场,一个卖洋葱的摊位前,杨松和妈妈面对面地坐在路边的台阶上,谁都不说话。台阶上有块用塑料筐子围起来的空地,里面放了几只小鸭子,杨松低头把脸埋在胳膊里呆呆地看鸭子,妈妈数着泡沫盒子里的零钱。这是杨松来西安的第6天,因为没有伙伴,他只有和小鸭子一起玩。

13年前,杨松出生在老家河南周口的一个村子,从出生起,他们就打上了贫穷的烙印,为了摆脱现状,他的父母不断地到大城市里打各种零工,从小他和哥哥就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

为了供他和哥哥读书,杨松的父母甚至连过年都不回家,只会寄回来部分打工赚的钱,然而就在家里的情况稍微好转的时候,2011年,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

“从那以后,妈妈去了很多城市打工,为了给家里减轻压力,哥哥也辍学去浙江打工了。”杨松说,2014年,他的妈妈再一次来到西安,做起了蔬菜生意。

因为妈妈答应过杨松,暑假要接他到西安一起过,学校刚一放假,杨松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西安。这是杨松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西安,然而在城市里的暑假,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

“妈妈每天都很忙,每天凌晨3点,她就要去新桥的市场里拉菜,回来后七点钟叫醒我,我们一起去菜市场摆摊,直到晚上路灯亮了才收摊回家。”杨松来西安快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都辗转于菜市场和家中。

杨松告诉记者,他知道自己过完暑假还要继续回到老家,“以前我还觉得妈妈总是没时间陪我,现在看到其实妈妈也非常辛苦。”杨松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有能力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夜市小摊里的短暂亲情

“老板,来碗炒面;老板,来份炒米饭打包……”每天晚上,在龙首村十字路口的夜市上,都能看见杨铮父母忙碌的身影。



一米见方的小“灶台”上,被米饭、拉条、河粉还有蔬菜摆的满满当当,各种调味料也一应俱全,从装盘到炒熟再到递给客人,像是一道流水线作业,两个人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往往忙活到后半夜才能收摊。

十几天前,杨铮和姐姐刚被爸妈接到西安来过暑假。

和其他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一样,杨铮和姐姐也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只有在假期的时候才能和父母短暂团聚,但即使来到西安,父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他们。

杨铮的老家在河北西土乡西寨子村,8岁的他今年刚上一年级。记者在龙首村夜市上见到杨铮和姐姐时,他们正蹲在路边玩手机,来西安这么多天,他们哪儿也没有去过,每天下午都按时“陪”爸妈来夜市出摊。

“爸爸妈妈很忙,晚上本就回来晚,第二天不仅要休息,还要准备好晚上出摊需要用的食材,下午太阳落山后,早早去夜市占个好位置,有时候半夜两三点才能忙完,根本没有时间陪我和姐姐。”杨铮说,除了玩手机,他和姐姐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长期的留守生活,让杨铮和姐姐与城里的生活格格不入。

对于8岁的孩子来说,他可能并不明白留守的含义,但因为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也不能及时掌握他的心理、思想变化,在杨铮的身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城里孩子好幸福”

“香瓜,又大又甜的香瓜,买点香瓜吧……”最近几天,总能在建国门内的市场里,看见一个吆喝着卖香瓜的小姑娘,遇上来买的人,她手脚麻利的扯了塑料袋,装一袋香瓜,称重之后递给客人。这个小姑娘名叫张莹,一个星期之前,她刚从老家河南鹿邑县来到西安。



一直在家乡读书的张莹,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虽然父母从小就不在身边,但她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名列前茅,一直排在全校的前五名。

提起留守儿童,张莹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些家人都不在身边的孩子才算留守儿童,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并不算是留守。”

从小,张莹生活学习就非常独立,也比一般的孩子懂事。“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住校,到周末才会回到奶奶家。”张莹告诉记者,父母当初准备外出打工时跟她商量过,她并不反对,反而是自己提出要住校,每天和学校的同学、朋友在一起,她一点也不觉得孤单。

这次来到西安,张莹不仅体验了给父母帮忙做生意,父母还专门抽时间带她玩了不少地方,“大雁塔、钟楼、兵马俑还有兴庆宫公园等等……以前我只在书里见过,这回亲眼看见了,真的比我们那小地方好多了,而且城里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块生活好幸福啊。”张莹兴奋地给记者描述着,说她真羡慕城里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环境这么好的地方。

长期与父母的分离,并没有让张莹像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内心封闭,她非常的乖巧懂事,同时也特别的要强,当记者问道她以后的理想时,张莹毫不犹豫地说道,“我的理想是考上清华,并且留在城市里生活。”

孩童“双城迁徙”对亲情的培养非常不利

尽管不愿意孩子在城市乡村来回“迁徙”,但想留在大城市并不容易,“我也想把孩子接到城里一起生活,但城里的学费太贵,生活成本也高,每个月挣的钱甚至连吃饭都不够,还要交300块钱的房租,孩子来了咋生活。”杨松的母亲无奈地说道,能在假期把孩子接来城里转转就不错了。记者采访时,许多进城团聚的孩子家长都这样表示。

据记者了解,我国有2.3亿的农民都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增长,“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据全国妇联不久前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目前至少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针对留守儿童假期和父母团聚,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西安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国琪认为,此事有利有弊,甚至弊大于利。从亲情关爱来说,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父母利用假期,把孩子带在身边,增加父子母子感情,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怀,让家长弥补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缺憾,确有益处,也很有必要。但是,在农村生活惯了,一下来到城市,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城里孩子生活条件富裕、优越,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会给这些农村孩子留下差距和自卑感,一旦暑假结束,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不但有一种失落感,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难以适应,甚至有的小孩不想回老家,与其这样,倒还不如保持原状。

不过,也有不同意见,陕西省青少年儿童教育专家周永乐认为,留守儿童到城市里过暑假,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城市、了解城市,“并且让孩子们来到城市里,看到家长的生活状况,也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的辛苦,对孩子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

孩子在城里上学未必比在农村好。”周永乐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教育配置、师资并不落后,在农村上学,有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城市里短暂的生活,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短期学习目标,所以这样的两地生活,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


    关注 长安人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