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守望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愁”|大美涉县

 

“种一偏坡,收一萝萝”,我老家乡下的长辈会说:望天收啊。穷家难舍,叶落归根,异乡再好,也是泪眼迷离之地。桑梓水土上空的鸽哨,方是一代代人魂牵梦系的所在。...



度出两个词条刀耕火种和刀耕火耨。与第一个词条有关的是新石器时代,石斧,烧草木为灰烬以作肥,来年易地而种。“种一偏坡,收一萝萝”,我老家乡下的长辈会说:望天收啊。《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这个耨,就是造灰肥。如今想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词语,也当来源于此。而我的父老乡亲会抚着我的头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出去,别再回来。说实话,能不回来吗?穷家难舍,叶落归根,异乡再好,也是泪眼迷离之地。桑梓水土上空的鸽哨,方是一代代人魂牵梦系的所在。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29日-30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之所以用这个词,是我的一厢情愿,谁也无法回答,他们与它们谁更苦。在他们眼里,一个出苦力的牲口,比如一匹马,一头驴,一头骡子,驱使它们一生不停劳作,到再也迈不动四蹄,在那片土地上越陷越深,最后没入泥土。比他们要苦,要累。而夕阳渐渐落下,干净的黄土路上数千年来,归来或远去的驴蹄声嘚嘚嘚嘚。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29日-30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很多大叔、大婶,爷爷、奶奶,有的早年丧偶,本身又少儿没女的,余生的日子就是苦撑了。他或她的一日三餐里,早餐和晚餐没有盐。他们嘴里最多的一句话是:想死就是死不了,该走了不让走。这是名副其实的粗茶淡饭。嘴里的菜根再苦,也得咽下去。幽梦影里的那些话,对于他们来说,纯属扯淡。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29日-30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地里的红薯还没有熟。父亲荷锄从地里回来,撒给那头猪青绿的猪草,荆条篓子底上有时是一块红薯,有时是一块土豆,有时又是一把毛豆,都是自家地里的。母亲就在厨房的灶火边,锅底的木柴烧透了,正发出鲜艳的红色,母亲会把父亲带回的东西,埋进灶底,不一会就是满院子粮食的香味。田野上和村子里的街道上雾霭漫溢,同时家家的蓝瓦房顶上,一缕缕炊烟升起,这场景数十年来,萦绕在我有关乡村的每一个梦里。但终究是一去不复还了。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29日-30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秋风已经越过屋脊,吹上了山坡。一院子的秋光。南瓜的表皮已经开始金黄,起了一层绒毛一样的细霜。石榴树上,有一两个大个的石榴,裂开了,露出一肚子的珍珠和玛瑙一样的籽粒。奶奶就会在黄昏说,你爷爷等着我过去呢。他自己也不知道天凉加衣裳,地里的水已经寒气逼骨了。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29日-30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看见这个快销声匿迹的针线簸箩,就想起一个成语:敝帚自珍。还有几个也逐渐消失了成语,比如勤俭持家,节俭,耕读传家。也许这样的场面,有一天需要我们在泪眼婆娑中的灯影里,才能依稀映现。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8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岁月如歌,不觉间就到了孙子们给奶奶讲故事的时候。如果这是一个秋天,雨滴在外面淅淅沥沥,敲击着高处的黄叶,砸在那些瓦星上,露珠在黄昏的余光里闪闪亮。院子里的石板发着幽蓝幽蓝的光,家家的屋顶上空,炊烟袅袅,向高空飘散开来。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8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此刻安静到了极限。南瓜在暗处闪现彩色的光晕,如同穿越岁月而来。老人静默在这一个黄昏,随着黑夜一点点浸没,先是消失了他的影子,之后是整个世界,到最后,唯留下秒针的滴答,滴答。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8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如果有一天记忆在逐渐淡去,我想,唯一不会淡去的,是故乡麦苗青时的杏花白,野菜绿,是故乡向高空飘散的炊烟,炊烟下那个家,和厨房里母亲的饭菜的香味儿。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8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午后,小脚奶奶就会坐到巷子里的石条凳子上,静静的,没有言语。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8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年少轻狂时,把异乡当作故乡,优哉游哉,可时间一久,就想起了老娘做的南瓜面叶汤。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养而亲不待。几年前把父母接到身边。二老一到秋天,就想起老家乡下的房子,后园的那眼水井。小米饭啊南瓜汤。我听见他们轻轻的叹息,每每湿了眼角。

(图/文 谷渡

作者2015年8月8日摄于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来源:魅力涉县网)


    关注 神州涉县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