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来了:一个资深影迷眼中的黑泽明与《乱》(上)

 

在黑泽明之前,日本以至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之林中一直处在追随和从属的地位。而日本能够率先成为亚洲的电影大国,黑泽明的电影功不可没。...



也许你熟知,也许你陌生,但我要告诉你!

2016北京·日本电影周(4月16日-4月24日)即将盛大开幕!本届电影周将放映8部日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电影,让人充满期待。这其中有一部电影,冠之以旗舰作品或压舱之作,恐怕都不为过,那就是黑泽明的《乱》。

也许对今天的观影主体青少年来说,《乱》显得陌生,但是对上了点年纪的观众,以及影迷朋友来说,这是一部足以让心头涌动一股热流、腾起观看冲动的电影。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恐怕还要从大名鼎鼎的黑泽明说起。

中国第五代导演群体在采访中几乎都提到,对他们艺术道路的选择影响比较大的导演,黑泽明总是位列其中。
 年轻时的黑泽明 


在黑泽明之前,日本以至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之林中一直处在追随和从属的地位。当然,这个诞生于法国、兴旺于美国的新的艺术门类,一开始就由西方人主导也属正常。奉行着“拿来主义”的亚洲人很快就让这个既时髦又普罗的艺术品种在东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最先导的日本也率先成了电影大国,这其中,黑泽明的电影功不可没。当他的《罗生门》在1951年的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上放映时,评委和观众都被东方的神秘叙述和娴熟的电影表现技巧震惊了,最佳影片金狮奖毫无悬念地授予了恰值风华正茂的黑泽明。

《罗生门》获得金狮奖
一次大奖对一位电影导演是很重要的,不单是指荣誉的激励会使创作更加旺盛,跃升的知名度让你在电影工业中更加游刃有余、心想事成;更让导演通过与评委和观众(电影节观众的阅历、修养、鉴赏眼光那可是不一般)的互动,使导演对自己未来艺术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更加坚定。自《罗生门》之后,黑泽明在将古老故事、传统文化、现代手法、创新技巧、影像风格的融汇上,做到了世界级,成为圈内公认的大师。
《乱》就是这样一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影像与内心结合的尽善尽美的作品。


评论家说过:伟大导演拍出大师级作品是必然,但是拍出具体的某部作品却可能是偶然的。黑泽明事后回忆说:在《乱》面世前十年的某一天,我在翻看有关日本战国时代军阀家族兴衰的寓言故事,一则故事吸引了我,当霸守一方的军阀对三个儿子说,一支箭一折就断,而三支箭攥在一起是折不断的。这句话很生动,但我持强烈的怀疑态度,这也是我开始构思影片的起点,一个家族富庶兴旺,儿子们骁勇善战,多么令人羡慕啊!可是如果这其中有一个甚至不止一个儿子品行不端呢?

黑泽明被这样的故事和念头激动起来,立即开始着手撰写剧本大纲。在大纲进程即将过半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四大经典悲剧之一的《李尔王》进入了他的视野,日本的古代寓言与西方戏剧圣人的经典居然如此相似,这让黑泽明坚信,他在为上帝代言,创作一部跨越时空的伟大作品。然而,很快就有一只拦路虎蹲伏在创作的道路上,黑泽明原先构想的是,三个儿子在父亲交出权力后都露出狰狞面目,而且一个比一个恶。虽然这样的剧情极具震撼力,但人物描写则显得单一,缺乏对比。而让一个儿子具有高尚情操,则与《李尔王》严重雷同(只是性别不同,《李尔王》是三个女儿),为此黑泽明十分纠结,举棋不定,在完成剧本大纲后就没做进一步展开,让剧本整整沉睡了七年。

但是,黑泽明对《乱》的创作一点没有停止,在这七年中,他按照剧本顺序构想了所有的拍摄场景,并一幅一幅绘制了所有主要镜头的分镜头草图。(往期文章推荐:《黑泽明画人间 不求宁静求痛苦》)

黑泽明为《乱》画的人物设计草稿
这个巨大的工作量让黑泽明实际上完成了一次虚拟的拍摄景地旅行和考察,以致黑泽明在《乱》实施拍摄的270个日子里,面对千军万马,都是胸有成竹,从容调度。这些草图后来随着完整的电影剧本一同出版,更重要的是,在拍摄现场,这些草图竟然起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关键作用,这个我们稍后提及。

后来,黑泽明成为了日本乃至亚洲的电影领军人物,国际电影大奖拿到手软,在五、六十年代,如日中天的声望和令人敬畏的艺术才华,国家支持,电影圈优先,同辈敬重,后辈追随,黑泽明顺风顺水,推出了二十余部电影,一直被光环环绕。如果说,黑泽明一直是这样春风得意,我们真怀疑他拍出的《乱》是否能达后来的水准!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由于创作欲望强烈,出片数量太多,黑泽明在六十年代初的几年里,影片质量明显下降。从1965年开始,他为拍摄电影获得资金变得越来越难,常常需要到海外寻求投资。

在执导完《红胡子》后,黑泽明发现他已经被日本电影界看做老派导演的代表,在此之后将近五年没有拍片。在电影圈遭到冷遇,而圈外的电视作为更强悍的对手不断掠走电影的领地,这直接导致日本的电影观众从1958年高峰期的11亿人次跌到1975年的两亿人次。1968年,黑泽明被20世纪福克斯从电影《虎、虎、虎》项目中解聘了,他解释是因为的创新性的理念未被认可,而别人的说法是:他的完美主义已经到了愚顽、疯狂的边界。这之后,黑泽明联合其他三位导演成立影业公司,尝试独立制片,但是他在1970年拍摄的《电车狂》票房遭遇滑铁卢,导致公司破产。那些比他年轻很多的竞争对手直言他的电影生涯已经结束了。确实,一年后,由于未能在国内筹措到拍片资金,以及疾病的严重困扰,黑泽明割腕自杀,虽然经抢救没有了生命危险,但他的厄运似乎还看不到尽头。

黑泽明后来说过:“《乱》中的父亲一文字秀虎就是我。”

他的助手一段话也可以佐证这一点:影片中父亲在荒原中踉跄奔走的背影,常常让人想起黑泽明在筹集拍摄资金时希望与绝望并存的状态。

明天继续为您讲述不朽的影片《乱》是如何诞生的。

作者:潘跃

感谢潘跃先生为中日电影节提供的优质原创文章

美编:由伊、琪琪


    关注 中日电影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