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这么久,还是做不好

 

按照“无为”的学说,一个人应该把他的作为严格限制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围以内...



起初,世间万物,都有其本来应该成为的样子。后来,由于自身和外在的各种原因而变得和料想得不同。看看现在的你,是你理想中的自己吗?反观自己,反观社会,反观世界,离不开哲学这面镜子。《中国哲学简史》带你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让你逐渐走进自己应该的样子。


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

——《中国哲学简史》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中国哲学简史》



中庸之道,儒家的人赞成,道家的人也一样赞成。“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因为照两家所说,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好。因为太过河做得过多,都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中国哲学简史》



我们的活动,要取得外在的成功,总是需要这些条件的配合。但是这种配合,整个地看来,却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

——《中国哲学简史》



人们要满足欲望,是为了寻求快乐。但是他们力求满足的欲望太多,就得到相反的结果。

——《中国哲学简史》



所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禅师们所说的不修之修。

——《中国哲学简史》



人不一样了,因为他所做的事虽然也是其他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他对任何事皆无滞着。禅宗的人常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著衣,未曾挂着一缕丝”。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哲学简史》



为了达到与天地参,是不是需要做非常的事呢?不需要。仅只需要做普通而平常的事,做得恰到好处,而且明白其全部意义。这样做,就可以达到合内外,这不仅是人与天地参,而且是人与天地合一。

——《中国哲学简史》



新的制度和新的道德应当是自生的,这才自然。新与旧彼此不同是由于它们的时代不同。他们各自适合各自时代的需要,所以彼此并无优劣可言。

——《中国哲学简史》



按照“无为”的学说,一个人应该把他的作为严格限制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围以内。“必要的”是指对于达到一定的目的是必要的,决不可以过度。“自然的”是指顺乎个人的德而行,不做人为的努力。

——《中国哲学简史》



一个人,一切欲望和情感都满足和表达到恰当的限度,他的内部就达到和谐,在精神上很健康。一个社会也同样,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的一切欲望和情感,都满足和表现到恰当的限度,这个社会的内部就达到和谐,安定而有秩序。

——《中国哲学简史》



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统一,在其中,有各种才能、各种职业的人都有适当的位置,发挥适当的作用,人人都同样地感到满意,彼此没有冲突。《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中国哲学简史》

下载新版有书共读APP
早读晚读打卡不限时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有书共读app


    关注 有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