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的“无名英雄”

 

驮运之路,并不是一路畅通。除了需要走一段堆满砂石的小路,还得穿越一片树林。林中没有路,茂密的树丛中,蜿蜒曲折的小道上乱石嶙峋,杂草丛生,最窄处仅够马儿通过,行人通行,经过此路段时需要弯下腰,避免头发被树枝挂住。...



‍match‍



近日,位于毕节城区的南山公园正“闭门”改造,不久的将来,市民们就可以在改造好的公园里休憩、娱乐。行走在山间新修的栈道上,或许还能感受到施工时工人们热火朝天的那股干劲。可是,有谁知道,除了辛苦的建筑工人,还有一群“无名英雄”在公园的改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山林中的“马匹驮运队”

7月11日11:30,南山公园凤鸣湖畔,两位赶马人正往马背上的驮子里装载砖块,其中一位赶马者名叫吴常武。今年50岁的他,家住在离南山公园约5公里的七星关区大新桥魏家屯。

平日里,吴常武靠种庄稼为生,日常的生活开销都是靠售卖余粮。最近一段时间,因南山公园改建需要,他便参与其中。每天早上8:00点左右,他都会带着家里两岁的马儿开始一天的工作。据吴常武介绍,马儿每天帮忙驮运铺路所需的青石块,一天“收入”上百元。

“快到中午了,我们将这些青石块驮到铺路的地方,就先回去休息一会儿。就算人不休息,马儿也是要休息的。”中午12:00点左右,吴常武决定带干活一上午的马儿回马棚歇歇。



赶马者正赶着驮砂的马儿往山下走

驮运之路,并不是一路畅通。除了需要走一段堆满砂石的小路,还得穿越一片树林。林中没有路,茂密的树丛中,蜿蜒曲折的小道上乱石嶙峋,杂草丛生,最窄处仅够马儿通过,行人通行,经过此路段时需要弯下腰,避免头发被树枝挂住。

在树林里行走需要6分钟左右,之后便是泥泞的山间小道,接着又是一条陡峭的登山小道,山道上全是被撬起的烧结砖和一些废弃的砂石。



赶马者在路边休息

到了目的地后,吴常武和另一位赶马者从马儿身上将青石块卸下。之后,两人坐在小道旁的草地上,从包里拿出烟点上,边休息边聊天。

这位赶马者不是别人,而是小他7岁的亲弟弟吴常闲。与哥哥不同的是,吴常闲养的是匹骡子。他说,骡子力气大,走路稳,在山路上驮东西比较安全。



吴家发骑马返回山上驮砂

休息大约10分钟后,两人带着各自的马和骡子一起向马棚方向走去。

去马棚的山路也不好走,原本林子里没有路,马和骡子常走,便踩出了一条小道。阳光无法直射这片林子,加之正值雨季,人在这样的小道上行走,双脚沾满稀泥不说,稍不留意便会摔倒。

走过这段泥泞小道,临近13:00点时,吴家两兄弟到达南山半山腰上的一块空地,那里并不是吴家两兄弟真正的家,而是他们和其他赶马者的临时住处和马棚。

原来,每当有地方修建需要马儿帮助驮运物资时,赶马者就会带着马儿从不同的地方相聚在一起。为了工作方便,大家会找一个既适合人休息,又能让马休息的地方来搭建临时住处和马棚。

所谓临时住处,其实就是简易的帐篷,方便睡觉就行。而马棚,则是将几块帆布拴在树干上,马儿在树下休息,篷布的唯一作用就是避雨。帐篷外的草地上共有10人,四周的树干上拴着10多匹马和骡子。有的人正在给马匹备料,有的则坐在草地或石阶上,边抽烟边与其他人聊天。



马队“业务”远及外省‍‍‍‍



赶马者们聚在一起休息

4个帐篷掩映在树丛中,帐篷只是赶马者平日居住的地方,而吃饭问题,则要到公路边的小饭店解决。

他们当中,有一位较“德高望重”者,现年53岁,名叫吴常林,是这群赶马者中最年长的。

“我们马队共18个人,平日里大家都住帐篷里。”吴常林指着远处的一处帐篷说,队伍中除了他外,其他人多为40多岁,其中最年轻的只有28岁,是他的儿子吴家发。

通过吴常林的讲述,记者得知,18人中,15人来自七星关区大新桥魏家屯,有1人来自对坡镇,另外有两父子则是云南镇雄人。他们因为日常买卖马匹相识,后来利用自家的马匹,组成“驮运队”从事驮运工作。

吴常林说,平日里他们就在家里干农活,遇到有的工程因山路崎岖无法使用机械化运输时,就会有人联系他们,他们便赶着马队到工地驮运物资,赚取劳务费补贴家用。

“南山公园这个工程从7月开始,预计两个多月完成,这项工程结束后,若能接到类似的工作,就会辗转到下个地方,若没有接到其他工程,就回家帮忙做农活。”吴常林说,在做工期间很少回家,除非是遇到大雨天没办法开工,才会乘机回家一趟。

据吴家发介绍,这几年,他们的驮运工作曾远及温州,那也是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次驮运经历。当时是到温州某大型陵园驮运修建物资,他们花了几天时间把马从贵州运到温州,一去就是两年多,离家远,车费贵,期间从未回家,一直吃住在工地。



路边休息

赶马者除了白天要工作之外,晚上休息时还要上山割草喂马。他们夜间休息8小时,第二天又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能补贴家用,他们认为值,“总比在家种地赚得多。”吴家发说。

当然,赶马者也有着最单纯的希望:能获得更丰富的报酬,回报自己,也“答谢”辛苦付出的马儿们。





“马儿心情好的时候,它还会笑”



兰万奎牵着驮运沙子的马在未修好的步道上走着10多匹马中,马龄最大的那匹有18岁,它的主人叫兰万奎,云南镇雄人。

兰万奎说,5年前他从一个朋友那儿买来这匹马,一直喂养至今。

18岁的马,算是壮年马。据兰万奎介绍,这匹马到过很多地方,除了参与过毕节多处公园的修建外,还去过温州、昆明、重庆等地的多处景点,可谓“见多识广”。

“人们去景点多是去游玩,但马匹去景点却是为景点的建设出力。”兰万奎说,这匹马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感觉马儿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它在我的心目中就是我家庭成员。同时,它也是我家的经济支柱之一。”

谈到马儿的习性,兰万奎表示:“马表面看着凶,但其实很温顺,如果马心情好的时候,它还会笑,笑起来的时候嘴唇往上裂开。和主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主人给它下口令,它都能听懂。”



兰万奎还说:“一般情况下,马儿很少生病,如果它年纪大了,没有什么劳力的时候,我们养马人可能会转手卖掉,卖到景区给游客骑行,但不会卖给屠宰场。”说着,他指了指身后的一匹马说,“这匹马买回来一段时间后,我转手卖了,但听说买家要把它拖去宰杀,我又花钱把它买了回来,之后就一直养着。”

与兰万奎边走边聊,越往上感觉山路越崎岖。弯曲的山路上全是杂乱无章的砖石,马蹄踩在上面发出了“哐哐”的响声,路面上不时可见马匹留下的印记——马粪、马蹄印。在一个台阶较陡的地方,马匹走得小心翼翼,但马匹的前蹄还是打滑了一下,往后滑了两个台阶的距离,但万幸的是马匹没有受伤。

赶马者摸了摸马头,然后牵着马继续前进……



微信:wmxbxw



编辑:王艳  宋琴

本报热线:0857-8945669

投稿邮箱:wmxbxw@163.com

毕节人,毕节事,新报为你讲故事


    关注 毕节城事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赶马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