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心智”健全的人吗?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如果想要做到自我管理,就要动用心智的力量,那么继而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心智究竟是什么?...

你是“心智”健全的人吗?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如果想要做到自我管理,就要动用心智的力量,那么继而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心智究竟是什么?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心智其实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的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我们在日常将其称之为“开窍”,佛语又叫做“顿悟”,而在现代心理学术语中,表述为:“打破旧的格式塔,重建新的格式塔”。

心智可以慢慢积累,,不断发展、培养、重建甚至反复重建,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差错,心智也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心智之间的差异。

李笑来老师曾经在书中举出一个及其平常的例子去表现心智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记得他在初二暑假的那一年,他花费了10元钱报名参加了一个计算机兴趣班,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那时的10元钱可能要超过现在的1000元。第二天他去找同学一同报名的时候,同学却不愿去了,原因就是父母说学那个没用,所以整个班级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去参加了学习。李笑来老师坦言,在暑期的学习之后,摆弄计算及给他带来了无数心灵愉悦,其中一件事——他在写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时,就是因为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而完成了海量工作,因此节省了时间并保证了书籍的质量,进而保证了销量,收入超过了100万。在30年的时间内,回报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千万……



看完上面这个故事可能你会觉得很神奇,亦或者说很荒诞,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李笑来老师在初二时候的学习只是凭着个人兴趣,用他父亲的话来描述或许更恰当:“多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他并未料到自己在几十年后写书需要用到这项技能。如果当时他仅仅认为这门知识没有用而放弃学习,在之后出书时也未必获得那么大的成功。

那么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也是相当惊人的:人们往往会因为一模一样的原因做出相反的决定。

有时候当我们在学习一项新东西时,我们会在心里产生疑问:这东西有用没有?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不知道的,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选择了不去学习,然而因为同样的原因,一小部分人选择继续走了下去。

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坚持去学习的人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所学知识的用处,并享受到了这项技能带来的种种好处,这种经验也因此成为了他们心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因为从来没有使用过这项技能,所以就永远无法体会这项技能的妙处。

然而更严重的情况是,当他们在某一时刻因为不具备此技能而尴尬时,才会后悔当初没有对此进行学习,不过有意思的是,当他们再重新面对新的知识时,他们还会选择放弃,除了“不知道有什么用”以外,还会说“反正也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是心智的差异使得两种人差距越来越大。

想要看穿这一切并摆脱这种局限就需要动用心智的力量。比如说做和时间做朋友。

 

和时间做朋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是没有搞清楚正确的事情。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效率越高,结果越糟,但是当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即使我们每天只做一点,也都是进步,一点一滴地持续积累就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走下去。而判断事情的正确与否也是有标准的:现实能否接受。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现实,就会出现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的状况,因此不能心平气和地走向既定的目标,这个看似朴素的道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懂得。比如说:

速成绝无可能:有时候我们的内心浮躁,是因为我们欲望太多,想要做成的事情太多,希望满足的太多,因此期待找到速成的法门:然而没有哪一件事情的达成能够突破时间的束缚一蹴而就。

交换才是硬道理:不成熟的人经常会思考“我要”,但是因为没有积累和经验方法而使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而稳健的人却可以通过“我有”进行交换。当你在想到“我要”时,接下来要提醒自己去思考“我有”什么,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你也还有时间、精力和正常的智商,然而这些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完美并不存在: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只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我们在做事情时也需要忍受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我们在完成事情以后,也会出现各种不完美,遗憾是注定存在的,我们只能接受。

未知永远存在:因为我们无法做到全知全能,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如果不能接纳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徒增很多焦虑,焦虑也正是时间浪费、效率下降的根源。有时我们需要将问题去做记录,并继续前进,如果没有记录,我们很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将问题遗忘,而我们的成长正是源于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当我们在日后了解答案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获得了“重生”。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对现状不满并急于将其摆脱是很多人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他们越是不满足,那么欲望就越强烈,导致方向的迷失,其实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就是最优策略,这样的人心无旁骛,身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每时每刻也都在进步。

以上的五点“现实”既清楚又简单,你需要接受、牢记和坚信,书中说过的“既勤奋又懒惰”的人正是因为无视这些现实才时常做出荒唐的决定,最终落到那步田地。

我是一飞

一个业余时间爱看书的大学生

希望能把看到的东西分享给你



    关注 悦读30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