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赵非谈《让子弹飞》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为人低调,做事要求尽善尽美,他就是赵非。...





赵非,《让子弹飞》摄影指导,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78班成员之一。全面参与“第五代”电影,并曾任伍迪·艾伦多部影片摄影,主要作品包括《盗马贼》《大红灯笼高高挂》《荆轲刺秦王》《甜蜜与卑微》《手机》《太阳照常升起》等。



作为北电摄影系78班张艺谋、顾长卫、吕乐的同班同学,赵非也是第五代一鸣惊人的参与者之一,而与伍迪·艾伦的多次合作,更让他在一众华语电影摄影师中,具备了罕有的好莱坞修为。这两方面赋予的经历和资历,让他在点评电影及电影摄影时,不仅言简意赅,甚至带有几分箴言的味道。



这位在镜头面前感到不适的人,却是中国最好的摄影师之一 

●赵非口述实录●
■视觉立场:主观现实主义

《子弹》跟《太阳》相比,是现实主义的,《太阳》的时候用了很多滤镜,这一次倒基本都没有用。但即便是现实,也做些个加工,跟那种写实主义还是不一样,我和姜文都不喜欢那种脏乱差的“现实主义”,所以《子弹》是一个主观的现实主义,坚决反对脏乱差。首先这个是个商业片,明星很多,戏剧性很强的那种。不像《太阳》叙事啊结构啊都不同,摄影上风格上也算做出了很大的调整。



《让子弹飞》视觉:“坚决不要脏乱差”的“主观”现实主义

风格也要丰富,不能确定一个风格,没有必要。其实很多东西是相加(得分)的,你看姜文在要求演员的时候,他也不是说只要一个风格、或者一个状态。一场戏,他会要求演员演很多种状态出来,这样就能很饱满,摄影上也是一样。
因为这个片风格肯定是一个商业片,戏剧结构、光线结构都要求结实的电影,但是并不排斥其他的东西,比如特别主观啊,特别写实啊,有些时候运动特别强烈啊,这些都是元素,都是不排斥的。



这是一部“特别脆特别有劲儿”的电影

■节奏:特别麻利特别脆

我们也拍了一些长镜头,但最后还是用的短平快,成片两个小时十分钟,节奏非常快。姜文他要的是那种特别脆特别有劲儿的风格,剪接得特别麻利,所以这个片里长镜头几乎没有。



“超过一半是在棚里面拍的”,“灯光方面完全根据故事和人物的要求来走”

■拍摄阵地:内景与外景

现在从完成片来看,有超过一半是在棚里面拍的,也就是内景拍摄,那么(处理)光线,是我觉得特别过瘾的一个方面:灯光方面、气氛方面,完全根据故事和人物的要求来走,特别有意思。



比如“鸿门宴”(记者注:指片中姜文葛优周润发三人彼此斗智斗勇的一场戏)那场戏是用环轨拍的,当时导演对环轨很早就有一个想法,不过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尺寸问题:这个景必须有一个提供铺设环轨的空间,再一个就是光线——因为三个机器,再加上一环(轨道),没有地方布光了,布光也得在灯光板以上。我要解决就是这两大问题,最后做出来,就很过瘾。



马拉火车是本片中的一段奇景 

(马拉火车一场)有仰拍的,有机器架在山上用长焦拍的,还有机器在火车上摇着跑的,还有一直跟拍的,手段很丰富,因为我们摄影组的摄影师本身经验都很丰富,能够做各种各样的拍摄手段。别人看着很辛苦,但是你为了找一个角度,会很自觉,不觉得有什么辛苦,反而非常会有满足感。



■影片类型:大家还没见过

《让子弹飞》确实是一个特别有劲儿的电影。非常意外,但又一点不意外,拍《太阳》的时候很意外,完全想不到姜文鼓捣这么一个(东西),那么这回也是很意外。结构啊故事啊都非常丰满,编剧的功力特别强,导演能够驾驭这么一个电影,非常不容易,非常有实力。



成片给我冲击很大,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难拍的一个电影,我们也看过很多剧本、小说、电影,但这个(题材)很难驾驭,很多地方不好处理,包括空间,一定要在脑子里想很久。片子人物线索非常多,但最后控制得非常好,而且特别有意思。



胶片就是作家姜文“手中的笔和纸”

■高片比:来回涂改很多回

对姜文来说,胶片就好比是作家手中的笔和纸,为了一个好作品,可以来回涂改很多回,所以他要拍特别多的素材,他还会停了以后再拍,他经常讲一些很有意思的事例,比如你喊停机了以后,没准那时候演员的状态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在拍的时候也是这样,(喊停机之后)他还要求“接着拍接着拍”,或者是演员的台词明明已经说完了,结果你没喊停,但是他又知道你那个机器开着,一下子他就不知道该怎么演了,那个时候的状态没准特别好。



留白/留黑:“光线结构上,区别要非常大”

■工作诀窍:留白和留黑

画面要都亮了,就不亮了——所谓“灯下黑”。要明要暗,虚实结合,很多暗的地儿,要把重要的东西突出出来。不能一览无余,光线结构上,区别要非常大,很重要的一个是留白,要让人去想象,那么我们就安排了一些黑暗的地方,那就需要你用想象去丰富。



 姜文“是做演员出身的导演”,摄影环境不能“限制”他对表演的调度

姜文是做戏剧、做演员出身的导演,所以他对演员的表演非常地自如,这就是他的才华所在。所以他的戏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特别有活力,所以摄影师在跟他合作的时候,一定不能对他的戏剧、他对场景、人物的调度加以限制,不能说你的光线、你的机位让他没法走,所以我在做这个的时候,特别注意了,所以光线的范围尽量做大,让演员走到哪儿都合适。



“见过世面”的姜文“出手很高”

■导演其人:他有天生优势

我跟姜文共事是从《大太监李莲英》开始的,那是1989年——众所周知,姜文不是一个纯粹的演员,他对导演(工作)、对表演的那些追求和判断力,很早就表现出来了。



1989年的《大太监李莲英》是姜文赵非的首次合作

他是见过世面的导演,所以他出手就很高了,关于枪战啊、马戏啊、动作啊,这些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他的优点很多,人物、故事、镜头上,他很有才气、才华。故事本来很简单,但是经他嘴一说,就变得不一样了,这个他有天生的优势。他是一个有水准的人,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如果你提供的东西是有意思的,他就很快能意识到。



赵非和伍迪·艾伦在《玉蝎子的诅咒》片场

■伍迪·艾伦和姜文

跟伍迪·艾伦拍电影是非常轻松的,因为他不管(笑),他问你你觉得哪个方向好,然后你给他提供好了以后,让他调度,他就很少管其他了。姜文就特别知道技术,虽然本身他不是摄影出身,但是他有这方面的好奇心求知欲,他特别有一种要把这个搞清楚的脾气。



《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和赵非玩得最尽兴的一次,光影上的变化更是讲究

姜文他是没有直接说过,但他是很懂美术的,我们去法国给《太阳》配光的时候,我们去卢浮宫啊、蓬皮杜啊,那些个色彩啊、光线啊,他都是非常敏感的。他有很高的绘画基础,所以在影像方面他就很有想法。



对空间、透视、光线、色彩的把握,电影摄影师与画家是共通的

■电影摄影就是画画

其实摄影师的工作就是布光,这个在西方也是常识——纪录片可能是另外一方面,但是(故事片)摄影师主要是要做光、要做戏剧性,演员的气质啊形象啊、场景的气氛啊、(画面)空间啊,这些就特别有技巧,要有动手的能力。怎么样最快最好,适合这个场景。



外景你就是选择,就像是真正的摄影师——拍照片的那种摄影师——怎样选择一个时间段,一个方位,一个角度来拍摄;但是在棚里吧,你什么都没有,把灯一关全都是黑的——这个就像画画了。这个就是完全不同的了,想清楚哪多点哪少点。(记者:其实摄影做到“高级”,玩的就是光?)——对,可以这么说。这个戏一半是在棚里拍的,你要不会做光,那你做什么呢?
北电78级摄影系毕业照,二十多人中,来自西安的张艺谋、顾长卫、赵非、侯咏都成为日后中国电影最成功的摄影师

●赵非作品集萃●



1986:《盗马贼》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9:《荆轲刺秦王》



1999:《甜蜜与卑微》



2000:《业余小偷》(《暴发户》)



2001:《玉蝎子的诅咒》



2003:《手机》



2003:《天地英雄》



2007:《太阳照常升起》



2009:《铁人》



2010:《无人驾驶》



2010:《让子弹飞》



2012:《黄金大劫案》



2015:《太平轮·彼岸 》



2015:《左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拍吧PAIBAR》

paibar.cn 聊聊与拍摄有关的事情


    关注 拍吧paiba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