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北大状元之争背景下看历史上的状元

 

关注“书圈”:如果知识是通向未来的大门,我们愿意为你打造一把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在清华北大状元之争背景下看历史上的状元

文/ 陈绿春
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北大的状元之争登上了很多媒体的热搜榜,由此对跟状元相关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对历史上跟状元相关的一些文章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出处大多来源于网上,仅供大家赏读。

1状元情结的来历

状元崇拜的心理是逐渐形成的,主要是人们对状元的地位和待遇以及日后在官场的发展前途的向往。

在唐、五代直到宋初的时候,状元还那时即使是状元也不能立即授职,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要参加某种名目的制科考试(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录取了才能进入官场,而且起点官阶很低(32级官阶的倒数第二阶),所以那时的状元只是一种荣誉。那时候有条件的读书人也争当状元,但是竞争还不是很激烈。没有什么特殊的实质性的政治、经济地位,依然有人有争夺也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知识分子的竞争意识很强烈,大家都争强好胜。

我国同胞的“状元情结”应该是从宋中期宋仁宗时候开始的。因为太宗钦点的第一个状元吕蒙在不到7年的时间内就当了副宰相,很快又提拔为首相,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各种优待都随着中状元而到来,这自然使大家非常羡慕。

《儒林公议》卷上引用北宋著名文学家尹洙的话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而这也正是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人的一种表现,一个代表。中国读书人本来竞争意识就很强,加上有如此巨大的实惠,所以人们就使尽浑身解数去争夺“状元”桂冠。

状元是进士里的第一名。从宋代中期开始,进士的地位已经很高,而状元的地位又比进士高很多,而且名次一宣布就成了举国瞻目的对象,当上状元以后最快的几年内就可以当宰相,人们觉得状元是前途无量的,所以崇拜有加。这种崇拜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各个朝代。

2 状元一词的界定和人数统计
金、明、清政府对“状元”一词的界定都很明确。尽管金代对“乡试”、“解元”等词的界定跟明、清相差很远,但是金代“状元”一词的含义跟明清是一致的。虽然金朝有时没有殿试,但其帝王对省试的关注程度非其它朝代可比,已经接近殿试了。再说宋代有若干次“谅暗榜”,也是不搞殿试的。

其实,如今人们心目中的“状元”概念的含义基本上都是来自明、清的界定,只是很多人不了解其他各朝,特别是唐、五代科举的实际,误以为整个科举时期,只要是被称作状元的,都像明、清时期一样是经过殿试之后由皇帝“钦点”的。从理论上讲,状元指称进士第一名,“状元”、“榜元”、“状头”、“榜头”、“状首”、“榜首”是同义词,民间可以随便用。

据百度百科认证用户平川(文史类行家,参与出版《肃贪通鉴》 )统计,历史上有据可考证的状元共914人,其中唐代252人、五代121人、宋代118人、辽代57人,金代74人,西夏27人,伪齐2人,元32人,大夏2,明89人,清代114人。大西4人,太平天国22人。 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数应为682人。

3关于殿试
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一级考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在皇宫里进行。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开始实行,此后便形成制度,历代沿袭。此时离科举考试开始之年(605年)已经368年了,这就是说,这以前368年都没有殿试制度。有人说武则天举行了中国科举史上首次殿试,这其实是个误会。武则天搞的不是殿试,只是突然心血来潮,在没有任何章程的情况下代行了一次知贡举的职分而已。真正的殿试是宋太祖时期开始的。

此后,科举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世则榜开始,将新进士分为三甲,一二甲称“赐进士及第”,第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并赐宴琼林苑。

4状元的前途



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状元并不都是那么有光明的前途,例如清代状元的官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而“榜眼”、“探花”二人,则会被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之职。

状元的职位从唐代到宋初(618—976)一直在低位徘徊,自宋太宗起突然大幅度提高;与北宋同时的辽代变化不是很大,他们学的是唐代;但与南宋同的时的金朝状元的地位却较高,甚至超过了宋朝。

至元代,状元的初始官阶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整个科举制的作用则大为下降。明清状元的初始官阶大体承元代之制,其前途开始光明,而进士科乃至整个科举制又恢复到宋太宗以后的情形地位而略有下降,宋代118次考试,共取进士约42577人,平均每次约取361人,总数及平均数都大大超过明朝与清两朝朝。

5考第一的一定都能当状元吗
在历史上,科举考了第一的,不一定都是状元,还是有不少例外的。

明洪武十八年的状元本应是花纶,但皇帝朱元璋却说自己梦见状元姓丁。最终排名靠后的太学生丁显,因为应了朱元璋的梦而成为状元。

永乐二十二年第一名名为“孙曰恭”。“曰恭”两个字横着写没问题,但竖着写就很像一个“暴”字。而朱棣因为夺他侄子的皇位,杀了不少人,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第二名,梁禋(音同“因”),“禋”字不适合众口相传的,于是,本来第三名的邢宽,因为名字皇上喜欢,被提拔成了状元。而原来的状元孙曰恭,则落到邢宽的位置,拿了个探花。

顺治十六年的昆山仕子徐元文,科举成绩并非优等,但顺治帝看中他仪表翩翩,便将其定为状元。

清光绪三十年举行殿试,位居第一的本是朱汝珍。可惜慈禧太后憎恶光绪的珍妃,便因朱汝珍名字中有个珍字将其一笔勾去。加上其时逢大旱,最盼甘霖,原本位列第五的刘春霖便被钦点成为状元。

6关于招为驸马的状元
“铡美案”中,陈世美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的故事流传甚广,这让人们误以为“娶公主”的有很多状元。事实上,据考证,中国古代的900多名状元中,真正娶了公主的只有唐朝的郑颢一人。这是因为古代仕子大多早婚,而历朝状元的平均年龄在29岁到32岁之间,换言之,状元们高中时一般都已结婚生子。至于郑颢,他亦与一名卢姓小姐早有婚约,并不愿意迎娶公主。无奈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派人多番威逼利诱,郑颢最终被迫与公主结婚。

7历史上的真实女状元
中国古代的状元大多都是男性,但也不是没有例外。1853年,太平天国定鼎南京后开科取士,还专设女科,当时的考题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一位名叫傅善祥的19岁女子旁征博引,不仅以花木兰、梁红玉等女英雄为例反驳论题,同时指出男子在外建功立业,也与家中女眷的支持分不开。此文获得主考官洪宣娇的赏识,傅善祥因此成为太平天国的女状元,后来被委以重任,官至殿前左丞相。
热 门 文 章
点击下面文章标题,可以直接阅读

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

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

老师们的“花式点名”方法盘点,点名方式哪家强?
-END-
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分享给他人
如果你意犹未尽,请在下面留言

如果您希望把您正在阅读的优秀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请在公众号后台把文章标题发给我们,或者微信推荐给我们(微信号:itbook8)。对于积极推荐者,我们会赠送最新出版的畅销图书以示感谢!

*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处理。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更多精彩文章,请单击“阅读原文”


    关注 书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