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了解吉他乐团的风采

 

最近世界最重量级的吉他比赛——美国GFA吉他大赛宣布2016年要开设吉他合奏比赛了,今天小编带大家领略下吉他合奏团的风采。...



最近世界最重量级的吉他比赛——美国GFA吉他大赛宣布2016年要开设吉他合奏比赛了,这个消息让吉他艺术界哗然。很多保守者持有反对意见,认为吉他独奏最美,合奏实为取宠。此消息在“古典吉他咨询与赏析”订阅号发布后也受到国内吉他爱好者热烈辩论,一些觉得合奏适合中国国情未来发展为必然趋势,也有人坚持认为吉他合奏无法体现吉他音色之美特点,无法演奏美妙音乐。

Look!,jiuGFA首页已经是合奏团做封面了


我认为每个乐器都有优缺点,多数乐器都有自己家族的合奏团,如提琴类、木管类、口琴、尤库里里、曼陀铃等,吉他合奏团的发展只不过是吉他家族一位成员归位。抵制吉他合奏这种偏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了解,就像当年人们对着年轻的塞戈维亚耻笑吉他是沙龙乐器怀疑吉他能否在音乐厅演奏一样。我今天写此文也是想科普一下吉他合奏团。以下,猪博士将从五个方面简述下:

一是专业乐器与曲谱。吉他合奏团有两种词汇,第一种是Guitar Ensemble(吉他合奏团),第二种是Guitar Orchestra(吉他交响乐团)。后者对演奏乐器要求很专业,分为高音吉他(Alto吉他)、中音吉他(大家平时演奏的)、低音吉他(BASS吉他)、倍低音吉他(吉他隆)。通常的吉他音域只有3个半八度,在合奏很多作品时会遇到困难,比如低音不够低得把第六弦调低;或者高音太高在15品后演奏乐手不仅演奏困难而且音色干瘪。2015年我为上海吉他乐团参加沈阳国际吉他艺术节改编创作《多瑙河之波》时候,就遇到这个困难,为了第一声部在适合的音域演奏,最后被迫把整个作品调性移低了五度。然而高音吉他、倍低音吉他解决了这种困难。这些乐器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演奏出了非常宽泛的音域,可以直接演奏交响乐作品。因为乐器的特殊,乐谱也分高音谱、低音谱,专门定制,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乐团有这些资源。
合奏乐器
合奏乐谱


二是专业的技巧与表现。吉他合奏并不是四重奏的人数升级版,合奏声部可能超过8个,充分发挥人员数量优势,制造出各种吉他四重奏无法体现的效果。比如迪恩斯为吉他合奏团创作的《奥斯汀探戈》中运用到特殊敲击效果;布罗威尔为吉他合奏团作曲的《古巴雨景》利用大量的“巴托克拨弦”技巧表现雷电效果;比如林幻奇为吉他合奏团创作《调色板》中很多人一起自由滑音制造奇幻的效果,对于作曲家来说,合奏团也给出了吉他创作更多的艺术想象空间。下面视频中日本作曲家百濑贤午为吉他合奏团创作的作品《幻想曲:雨、水与光》开头利用吉他敲击效果模仿出了盛夏突如其来的阵雨的效果,甚为奇妙。需要说明的是,演奏这个曲子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的日本学校的吉他社。
百濑贤午《幻想曲:雨、水与光》



三是专业的训练。很多人觉得吉他合奏杂音混乱,非常难听,我想他们可能是听了艺校年会很多小朋友合奏《新年好》或艺术节闭幕式上参加者临时拼凑的大合奏后发出的内心感受。吉他作为一种声音点状乐器,和提琴弦乐、管乐有很大不同,吉他的声音无法保持,要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发挥其音乐效果。合奏团要定期在指挥的带领下训练,这和个人技术好坏并不是一回事。大多数没有经过合奏训练的人是无法在指挥的带领下演奏的,指挥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停挥着手的摆设而已,换句话说“都看指挥咋看谱啊!”。合奏中乐手不能像独奏那样太过个性,比如发挥自由速度,个性只属于指挥。下面我给大家贴出一个来自日本神奈川(很熟悉的地名)的高校的吉他社演奏的视频,巴赫的勃兰登堡第三组曲第三乐章,这个视频应该有超过60人合奏了,弹奏者全部是普通高校吉他社团成员,就学了两三年,高校在日本语相当于我们高中,高中生学业很忙,应该练琴时间不会那么多,但是在指挥训练下,弹出的非常不可思议的作品。我贴这个视频就是为了说明合奏的训练和教学是有专门一套体系的。
日本多摩高校演奏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多摩高校感觉已经很牛叉了,然而他们参加前年全日本吉他合奏团大赛时却没有夺得最后的冠军,妹子们多伤心啊,或许有人拥抱着哭了一夜,他们被一匹黑马北杜高校吉他乐团击败了。补充一句,日本吉他大赛全国参加队伍有50余支,共1000多高中生参加,比赛有大赛专门创作的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
日本高校(高中)吉他大赛进行中


四是专业的演奏和音乐素养。专业素养其实对很多吉他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挑战,独奏时候的节奏随意与不精确会在合奏中暴露无遗。因为古典吉他的小众性,很多地区专业演奏者寥寥,不像小提琴手、管乐手人才那么充沛,所以很多时候吉他合奏团大多数为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团队,业余爱好者音乐素养或许有所欠缺,这可能就是吉他合奏团给人难听印象的根源。实际上,我听过一次业余爱好者组成的交响乐团,也是有些杂乱的。那么国际上有没有全部都是专业演奏家组成的乐团呢,答案是“有”。美国有个太平洋吉他乐团,他们的成员好多都是著名演奏家,比如首席Michael Bautista,大家应该有看过他弹的《小星星变奏曲》,还有一位Marc Teicholz我记得也得过GFA大赛冠军,他们的乐团各种吉他都有,巴洛克吉他、鲁特琴、民谣原声吉他、木贝司,我们来欣赏一个他们的视频,第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听完这个你就知道,合奏其实并不杂乱,只要队伍里每个人水平高。
太平洋吉他合奏团演奏巴赫《第六号勃兰登堡协奏曲》




因为每个订阅号只能贴三个视频,接下来只能贴音频一个了,来听下塞格雷-阿萨德编曲,太平洋吉他合奏团演奏索尔《伟大的独奏》,贝多芬要是当年听到这样的作品,可能就会认真向他好友朱利亚尼讨教下吉他到底怎么回事了。

五是专业的文化和观众。最后我想谈谈的是在西方团队参与和配合是一种传统文化,比如合唱团、唱诗班、小型交响乐团、管乐团是很多孩子从小必须参加一种锻炼,就像我们的奥数班一样。在音乐欣赏上,西方人交响乐也时常能接触到,哪怕是被动的。而吉他合奏团主要面对的作品就是交响乐,对音乐学习者来说,可以接触到伟大作曲家作品无疑是幸事。中国的吉他艺术起步较晚,我认识的大多数吉他爱好者并不听交响乐,有些勉强能接受室内乐,很多人是从流行音乐、轻音乐慢慢转化为古典吉他爱好者的,卡伐蒂娜、十一月一天之类的器乐独奏作品是真心大爱。从审美习惯上来说,要接受交响性质的音乐的洗礼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想想当年贝多芬赞美了一句“一把吉他就像一个小型交响乐团一样”,很多人就奉若圣经,而如今吉他可以直接弹交响乐时候却止步不前了。如果有一天我的吉他乐团要演奏我喜欢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我都会兴奋的睡不着。

1970年日本新崛吉他合奏团去伦敦演出,英国人看完震的在《泰晤士报》评论为“神奇的日本人”。日本的吉他教师都因为学校开设合奏课程,生活来源稳定,这同时还带动了日本的吉他作曲、吉他制作等行业,巨大吉他爱好者基数增长又为专业选拔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美国GFA基金会相信也是关注到了吉他合奏团这种新的形式在亚洲突然开花结果了,终于启动了合奏比赛,作为权威学术机构,GFA或许能带动更多的教育机构建设乐团,更多的人参与到吉他之中,对吉他来说是为利好。

作者:徐鸣鹤(猪博士)

单位:上海吉他艺术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吉他乐团副团长

欢迎扫一扫关注“上海市吉他艺术协会”


    关注 上海市吉他艺术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