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不等于没教养

 

孩子,你可以不聪明,可以不优秀,但是,不可以没教养。​...



同事跟我说起一件事,她3岁的儿子头一次回老家,遇到没见过的亲戚有点儿害羞,躲在她身后。然后玩起来的时候不同于亲戚家的孩子直接祸害别人家东西,而是先细声细气的询问妈妈可不可以拿某样东西玩,就被他们家亲戚集体批“太娇气”。同事很郁闷,她觉得孩子确实有点儿内向,大概是不常跟同龄人接触的原因,但是如果因为在别人家比较守礼就被评论为“娇气”,她实在接受不了。
同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因为3岁的闺女拒绝跟头一次见面的亲戚单独坐在后座,非要跟开车的爸爸在一起,孩儿她爸耐心的哄闺女,就被批为“太惯着孩子”(那是要怎样?强迫孩子跟一个陌生人坐在后座看不见爸爸就是不惯着?)闺女和堂兄一起在亲戚家玩,闺女在征求我的意见被告知不可以乱拿姑姑的东西后就眼巴巴的看着不动手,小男孩各种肆无忌惮,看见什么拿什么,闺女不解问我“哥哥就拿了”,我没法解释,只好说那你和哥哥一起玩吧,被旁观的亲戚嘲笑“你老管那么多,孩子还是要放养”,直接无语。



在我看来,孩子在别人家拘礼是正常的,混不吝才是有问题。可貌似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混不吝的孩子外向,“将来到社会上也不吃亏”(某亲戚原话),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巴拉巴拉,我却始终不明白,难道懂礼貌、遵规守矩、有家教这些都已经要被弃为糟粕了吗?在我这种食古不化的人眼中,那种混不吝的孩子并不是放养的优秀典范,而是没教养的最佳代言人。
放养,是指让孩子到更大的环境里发展,给予孩子广泛的自由,将自主权,选择权大范围的交于孩子,减少家庭,学校,社会对其的约束。(来自百度百科)但是,减少约束并不是不约束,最起码的礼义廉耻总得教给孩子吧?在孩子明显不礼貌不得体的时候打着“放养”的旗号不加以纠正,只能说现在熊孩子越来越多,跟熊爸熊妈熊亲戚们这种奇葩的对“放养”的理解息息相关。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同样来自百度百科)但是貌似如今这个功利的年代,大环境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准确的说是分数,而非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闺女幼儿园的老师曾经非常苦恼的说过,她们教孩子见人要问好,自己脱下来的衣服要叠整齐放在柜子里,要有礼貌,不能抢小朋友手里正在玩的玩具,但种种努力往往败给家长的质问“你们都教孩子什么了,到现在孩子认识几个字了?”更有甚者,孩子家长送孩子到校接过孩子脱下来的外套就直接塞柜子里,孩子立刻就此有样学样,教过无数次的叠衣服敌不过爸爸妈妈的一个无心举动。



教养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言传”,更多的来自于身边人的“身教”,而今,在各种熊孩子充斥而家长还沾沾自喜的大环境下,真不知道我的“身教”影响力还有多少。



但是无论如何,我始终坚持,孩子,你可以不聪明,可以不优秀,但是,不可以没教养。


    关注 青青子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