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电影来去兮---从谈起

 

从开始,徐浩峰把中国的武打片向回拉,他在电影中展示逝去的武林江湖,在热兵器到来后不得不退出的昨日世界。技击的胜负不需要那么多回合,一次得手就分出了输赢,这样的场面真实但画面不精彩。...





从开始,徐浩峰把中国的武打片向回拉,他在电影中展示的武术,不是李连杰的舞蹈招式,不是李安的武侠世界,不是成龙的功夫喜剧,不是徐克的漫天飞舞,而是逝去的武林江湖,在热兵器到来后不得不退出的昨日世界。技击的胜负不需要那么多回合,对抗的双方交手前不停游走,寻找攻击的机会,一次得手就分出了输赢,这样的场面真实但画面不精彩。 

是徐浩峰2012年的第二部电影,介入2011年的和2015年的之间,没有上映不是因为审查,而是没有机构发行,影院担心上映了没人看,借助和,徐老师在大众中积累了一些人气,几年后得以上映,两天100多万的票房,让这部“三无”电影在影院晃荡几天,全国的徐粉儿有机会坐在空旷的小厅内观看,然后它便会悄然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去它该去的地方。然而问题是,它该来吗?该去哪里呢? 

小众电影生来就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也注定只有少数人可以欣赏,导演拍出自己的想法,拍给“同类人”看。这部分友人对作者很宽容,看之前心理上已接受影片的风格或者导演本人,前后不连贯的情节可以自行深入挖掘,通过原著小说或者背景知识,分析其中究竟,因此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低。但是多数人直接忽视它,分都懒得打,他们看不懂,没有感情的触动,这样的电影放在商业影院中,浪费场地和电费,有这个时间,多排几个场次给、,岂不是影院经理更好的资源优化?如果把艺术片当作商业片来推广,大众上当后就会疯狂反扑,这TM是什么东西,还我时间换我电影票钱,那年的就是如此。 

是否有专门的艺术院线和影院来放映?提早确定时间预售,长期放映,或者采取众酬的方式,够30%的上座率再排片,这需要整个电影行业的支持,所幸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尚有一些生存空间,比如东面的百老汇、尤伦斯,西边的资料馆、中间影城,还是南面的百子湾。 

电影本身介于艺术和商业之间,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个作品,多元化的存在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如果都是商业影片,可以机器制作,工业化生产,就没有天才的进入,思想的深度将不复存在,电影也会变得无趣,弱化本身的魅力。千万人吾往矣,是英雄,没有人喝彩我一样前行,也是英雄,耐得住寂寞的英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往往需要更多的勇气。 

电影传递思想,电视剧讲故事,这是两者巨大的区别。观众花钱了,投入2小时的专门时间,安安静静坐在影院中,希望能有所收获,与家中随便可看的电视剧就是不一样。这也是一种仪式感吧?


    关注 东北电影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