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看看古人是怎么玩香的,比我们溜的多!

 

中国古人的生活中似乎处处都离不开香,那种深广的薰香的氛围,跟那时的缓慢的生活节奏很相合,使生活充满了宁静和温...






中华古国是“礼仪之邦”,万事不离一个“礼”字,亲友相敬是礼,朝堂行止更是礼。“香”也跟它息息相关。



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就有了燔香祭祀的礼,以表对天地人神的谦卑和敬意。自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



文臣含香的典故:东汉恒帝时,有一位名叫刁存的侍中,年纪大而有口臭。一天,汉恒帝赐给刁存一个状如钉子的东西,命他含到嘴里。刁存不知何物,便以为是赐死的毒药。

他没敢立即咽下,退朝后便急忙回家与家人诀别。恰好有人来访,觉此事蹊跷,便让刁存把“毒药”吐出来看看。刁存吐出后,却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朋友认出这是一枚上等的鸡舌香,是皇上的特别恩赐。虚惊一场,遂成笑谈。



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曾将鸡舌香送与诸葛亮,并修书一封写道:“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暗示:我曹操希望能和你诸葛亮一起口含鸡舌香,同朝为官。



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名曰荀彧。此人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忠孝廉义。这位重臣仪容严整,风度翩翩,有美男子之称。他善薰香,据称他身上的香气,百步可闻;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



六朝及唐代时,上层社会熏衣、熏被褥已成习俗。女人的衣裙熏香自不必提,士大夫的衣袍也要熏染一番。唐代的上层极其喜爱焚香与使用香料。大臣们在会上“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西晋权臣贾充的小女名贾午,聪明美丽,贾充十分喜爱。贾午常看上了贾充的幕僚——韩寿。于是背着家人与韩寿私定终身。贾充家中有御赐的奇香,贾午偷出一些送给韩寿。谁知这香气一旦染身,多日不散。贾充被惊动后,拷问贾午的左右侍者,再问贾午。贾午态度坚决,非韩寿不嫁。贾充无奈,只得让韩寿入赘贾家。



无香不成礼,香在古代社会是美好与尊贵的象征。

元代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就有:“相逢没话说,不见却思量,全不肯惜玉怜香,则他那古敝性尚然强。”这里的词语情感还算褒义,到了今天,这个词愈加走向低俗,多用于拈花惹草寻花问柳之徒。



香,从高处跌落,香消魂断化为尘。词义的变异难道不是古往今来道德风尚变异的反映?香气馥郁的中华之礼仪噎远逝,礼之不存,香之不再。但那些香的礼仪、香的文化、香的人依旧令人充满遐想。

原来,中国人曾经这样潇洒的活过!




@微炫客技术支持


    关注 天元地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