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干涸的洛江(下)

 

走在桥上,回想其若干年前车水马龙、琳琅满目的泉州,而如今洛阳桥只剩下满目疮痍,行人稀少,唯有远处飞来的白鹭尚且可以给洛阳桥带来一丝惊喜。...



下车后沿着一条小路走,一路上没什么人,游客也很少。路边有渔家废弃的海蛎壳,非常随便的堆砌在路边,风一吹带来阵阵腥味。再向前看到两棵大树,然后就是千米长的洛阳桥。来的时候以为洛江这是应该水位挺高的,那样的话就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的情景,必定波澜壮阔。到了这才发现并非如此,江里不仅没什么水,还孕育着一大片一大片的小树林,远远看去倒像是一处世外桃源。





桥上人很少,除了一辆旅游车的游客外只剩下两三个当地的渔民,我猜他们准备到江里捕螃蟹。一个身着长衣长裤戴草帽的渔民从河的两个分叉口的中间处慢慢走上岸,手里提着一个大箩筐,到了水深的地方漂了漂自己沾满泥巴的衣服,然后缓缓地走上岸。他上岸的地方处伫立着一尊月光菩萨塔,北面写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常住三宝”,后来查了这几句话的意思,它是佛教的一句偈语,告诫人们要看破红尘,早日修道。可能是还没有什么经历,我对这些并没有什么感悟。







洛阳桥还有一处让人称奇的地方,那就是其首创的利用牡蛎来固定桥基的方法。因为桥基的石块之间有间隙,在海浪的击打下很容易冲散;而桥墩和桥基之间因为海水的腐蚀作用,也不宜用传统的铸铁水或腰铁来固联。于是,爱吃海鲜又善于观察的泉州人,想到了一种纯天然的方法:用牡蛎来固定大桥。牡蛎这种软体动物,一旦与石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那么多年来,洛阳桥就因牡蛎而屹立千年。



另外很容易注意到的是水位低的时候水底一大片整齐排列着的牡蛎和石头的混合体(应该是有名字的,但是我并不知道),据说是有利于预防洪水的,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泉州人的智慧。





走在桥上,回想其若干年前车水马龙、琳琅满目的泉州,而如今洛阳桥只剩下满目疮痍,行人稀少,唯有远处飞来的白鹭尚且可以给洛阳桥带来一丝惊喜。

原本想了很多,只是情感总是容易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淡,这次也不例外。


    关注 丫子的那么多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