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卢龙胜境,狮岭雄观

 

你很好,只是没想像中那样美...



阅江楼,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位于南京市内狮子山,紧靠长江,故名阅江。



门票:40。姐姐我新办的年卡正好用上

阅江楼的历史可追溯到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在阅江楼附近的下关龙湾,以少胜多,大败劲敌陈友谅,奠定了大明江山的基础(我记得《明朝那些事儿》中对此战有很形象的描述)。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朱元璋决定修建阅江楼。

但!是!地基刚打好,却突然停建了。原因是朱元璋得上天托梦,告诫他不要急着建阅江楼;他自己也觉得应该先做更为紧迫的事;那时凤阳和南京都在大兴土木建都城,正是劳力匮乏之时。后来,阅江楼建造之事就一直被搁置,没有建起来。

然!而!虽然楼没有建起来,但朱元璋早早地给文臣出了命题作文,让大家以阅江楼为题,每人写一篇文章。其中,大学士宋谦写得最好,加上朱元璋自己写的,一共两篇阅江楼记流传后世。阅江楼也成了有记无楼的建筑,只存在古人的文章中。

现今的阅江楼,是2001年建成的,使用的是钢筋水泥,而不是木结构,纯现代的产物了。

从阅江楼东门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牌坊,正面曰“卢龙胜境”,背面曰“狮岭雄观”。卢龙,为狮子山的曾用名,因山体蜿蜒如龙、又似连翅飞鸿而得名。其实我想说,狮子山海拔只有78米,是座小山,怎么看出来如龙似鸿的……朱元璋称帝后,将其改名为狮子山,是不是他也觉得这山不太像龙呢,哈哈哈。





牌坊后面的桃花,花瓣落了一池,相当梦幻



朱元璋像



阅江楼游览图



经过阅江楼售票口后,就能看到直通山顶的电梯,付费可用。狮子山并不高,这电梯的必要性真不大,而且会错过一些景点。不过我倒希望泰山这种高山能按上电梯,每次坐电揽车我都心惊肉跳的。



半山腰有座玩咸亭,里面有碑说明亭的由来。此亭建于明嘉靖年间,建造者为方克。方克在南京做过守备,当时玩咸亭旁边有一片水池,水池西片有一座旧亭,方克在这里新建一座亭子与旧亭相对。因为“山上有泽” 在《易经》中属于“咸卦”,故名玩咸亭。





玩咸亭不远可见古炮台。炮台建于清,为长江的军事防御,现存这座是道光二十五年铸造的“振武将军炮”。



快到山顶的地方,有孙中山观江亭。孙中山任北伐军总司令时,多次来到狮子山查看炮台等军事设施的情况。



经过一个长廊,就到了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正反两面刻写了朱元璋和宋濂的阅江楼记。这个书法作品征集于全国,写得真叫一个好,强势点赞!





阅江楼前有阅江楼鼎,是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后母戊鼎,重达四吨。鼎上刻的字特别有气魄:

狮梦觉兮鬣张
子孙骄以炎黄
山为挺其脊梁
阅万古之长江
江赴海而浩汤
楼排云而慨慷
鼎永铸兹堂堂
这七句话首字连起来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这里的连字个人觉得没必要,太讨巧了,反而破坏这七句话营造出来的大气。



之后正式进入阅江楼。阅江楼明四暗三共七层。

第一层有一把龙椅的仿制品,后面一壁刻有朱元璋的阅江楼记。



房上有匾曰:得水载舟。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差不多。但我没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也不确定它与朱元璋有什么关系。



一层还有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画像,朱元璋还是被画成了鞋拔子脸,已经有人为他平反了,说他长得其实没这么差。



二层展览了一些明代的文学、书画等作品。



三层有反映郑和下西洋的巨型景德镇瓷画,也是中国最大的瓷画



还有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型。制造郑和下西洋所用船只的明代宝船厂正是位于南京,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造船厂。郑和下西洋也正是从狮子山下的龙江湾出发的。



四层可以观景,不过景色没有我预期的好。可以看到卢龙湖、长江及南京长江大桥,但是中间好多地方在施工,大煞风景。而且站在楼上有点恐高,拍了张照就赶紧撤了。



五、六层都是纪念品摊位。

七层的楼顶金壁辉煌,上面的龙身用的是24K纯金哦!



还有绣有四大名楼的屏风



以及刻有一百只狮子的百狮台



出了阅江楼,就可以沿路下山了。

从山上可以看到附近的天妃宫和静海寺。

天妃又称妈祖,是保佑出海平安的神。郑和第一次出海归国后,感觉自己受到了天妃保护,于是请示朱棣修建了这座天妃宫。

静海寺是朱棣为纪念郑和平安归来而修建的,同时也是为了安置从海外带回来的佛牙、罗汉画像和奇花异草等物品,取“天下安宁,四海平静”之意。



写有政通人和的大门



名为狮岭阅江的青铜浮雕,描述了天下大定之时,朱元璋携众臣在狮子山揽胜的情景。



江南第一楼牌楼。江南四大名楼,除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第四楼是谁其实还有争议。阅江楼自称江南第一楼,个人认为是过誉了。虽然它是皇帝亲自下令修建的,虽然它有皇帝写的记,但毕竟没有建起来过,提供的历史价值有限。



寓思亭,出处不详,也没有看到什么介绍性文字



狮岭雄观



五军地道经过了清军、太平天国军、日军、国民军、解放军的修建,故名。



出南门,就离开阅江楼了。



阅江楼没有我想像中那么美,名字虽然一样,但楼变了,风景也变了,楼内的陈设也没有古时的味道;各处景点所描述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光一个狮岭雄观就在好多地方出现了。

钢筋水泥用得娴熟,老祖宗的技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传承。

但我仍庆幸后人复建了此楼,让我们有实体可以去瞻仰,去感受,去了解其中的故事,已经走了很好的一步了。


    关注 走遍南京古建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