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声|渔光互补知多少

 

光伏产业新发展技术创新助力新型城镇化...



位于桐乡市洲泉镇湘溪村和夜明村的“渔光互补”项目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大棚式结构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生产电量可以解决洲泉镇农村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

该项目与央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合作,每500亩发电量为政府增加的财政收入相当于一个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所产生的效益。

来到湘溪村的渔光互补项目现场时,眼前的景象却令团队成员大吃一惊。不同于想象中发电工程钢筋水泥、纵横交错的场景,洲泉渔光互补的“造型”却有独一番

若是静静站在一旁,偶尔还能听到鱼塘内的鱼儿在游动时鱼尾与水面碰撞发出的声响。

湘溪村

渔光互补

太阳能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湘溪村

渔光互补

太阳能板倒映着天空,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浅浅蓝光。

◎图片来自   浙江传媒学院『洲泉绿色经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当然,渔光互补岂是一个“美”字就能讲完的

这里的鱼塘

上可发电,下可养鱼

为洲泉的绿色发展增添了一份动力
1


什么是“渔光互补”项目

“渔光互补”是光伏农业的新秀,让现代农业朝着“类工业”方向发展。它将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在水面上设立太阳能板,水面下规划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的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

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发展新能源和大量占用地的矛盾,为新型循环生态养殖和太阳能 发电相结合提供了示范参考。
2
独创大跨度钢结构 将申请国家专利


洲泉镇渔光互补的一期项目占地约500亩,发电量几乎可以负担桐乡地区所有农村村民一年用电,增加洲泉镇将近三百多万财政税收。

与传统渔光互补项目采用密集水泥打桩支撑结构不同的是,洲泉镇副镇长钦志强独创的大跨度钢结构和农业光伏大棚类似,在鱼塘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减少了光照,适宜于不喜光的特色鱼类养殖,大片太阳能电池板的集中分布,节约线路成本。

“我们采取大棚式的钢梁结构,比一般的水泥打桩面积更小,减少对村民养鱼的捕捞活动的影响。”我们采访的中电建(桐乡)光伏发电此外光伏公司的技术人员这样说道。发电还可以直接用于养殖用电,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洲泉镇湘溪村的新型渔光互补为其他地区的渔光互补建设提供了优秀的绿色发展经验。镇长钦志强说,“我们的钢梁结构正在准备申请国家专利。”

◎图片来自   浙江传媒学院『洲泉绿色经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在太阳能板上,有一条供维运工人清洁检修的通道』
3
多晶硅光伏组件   高效发电

多晶电站组件总投入比单晶电站低,单瓦投资比单晶电站低,理论上电站发电量衰减率也比单晶电站低。

洲泉镇湘溪村的光伏发电项目主要是多晶硅光伏组件,光伏发电效率比一般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发电项目要高。

“我们湘溪村的“渔光互补”项目技术上与其他村子并无太大区别,但我们采用了多晶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比单晶硅光伏组件高,大约高2到3个百分点。”湘溪村“渔光互补”项目一技术人员向小编介绍道。
早在农耕文明兴盛的时代,古人就发明了“桑基鱼塘”。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形成栽桑、养蚕、养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今,走过工业时代,渔光互补的模式同样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理念,闪耀着资源利用、收益倍增的智慧。

而洲泉的渔光互补项目,在传统渔光互补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以改良,在节约成本和提高效能的同时,充分考虑养殖户的利益,助力洲泉镇的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浙江传媒学院『洲泉绿色经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原创
公众号ID:xxqn0573

更多精彩请关注 『湘溪青年』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湘溪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