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高中生涯杂记

 

高中生涯的回味。...





(陈森睿:初中毕业于安顺市实验学校,2013年中考611分,名列全市第4名;2016年高考理科677分,安顺市理科第1名)

随着几天前高考成绩公布,我的高中生涯总算迎来尾声。对这次的成绩,我有遗憾,但也可以接受。高考成绩是高中三年努力的凝结,但并不意味着高中的成败——这段时光远不能用“成败”定义。因此,不论结果如何,我都有必要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高中生活。

如果给高中生活找一个关键词,我会选择“成长”。这二字渗透在我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竞赛经历。我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接触信息学竞赛(OI),直到高二下学期结束。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想说说高二寒假的冬令营:那是来自全国各地的OI选手的一场聚会,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竟有如此多的同龄人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倾注着热血。我既被他们学习的氛围打动,又深深看到自己的贫瘠。我认为自己也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种信念(或者说热忱)伴随了我的竞赛学习,又伴随了我的高三冲刺,时至今日。我想,它还会伴着我进入大学,迈入社会。如果没有这样一段竞赛经历,我不会知道,此时此刻的自己就能做一个投入热爱事业的奋斗者。这可以算作一种视野上的成长吧!

其次想到的是高三生活。老实说,现在想来,仍是煎熬。记得杨燕鸣老师说:“高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谁都要经历。”可我觉得,就算人人都会经历,每个人身陷炼狱展现的勇毅,仍然值得喝彩。那是怎样的炼狱?习题,日复一日;考试,一败再败;情绪,跌宕起伏。我们又能展现怎样的勇毅呢?无非是一次次坚持练习,一场场考试失败后重新爬起,一次次失望而不曾绝望。真实的高三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欲上正轨,须殚精竭虑,但核心无非是在困境中的勇毅罢了。我想,高三时期的斗争,在今后人生路上一定还会多次上演吧。世界上并不缺少斗争,只是缺少敢于挑战的人罢了。这感悟也算我的一点成长。

当然,我能成长,不归功于我一人。师长学友,都给了我帮助。这一点,尤在高三一年有所体会。

高三,家人给了我很大帮助。每天下午,父亲在校外接我回家,母亲在家里准备晚饭,保证我最快开始学习。每个清晨,母亲比我早起二十分钟准备早饭,随后父亲送我去到学校。我坚持了一年,他们也坚持了一年。所以,高三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种团队合作。我在高三取得的成绩,也应属于这个小团队。在此,我向我的父母以及其他支持我高三学习的人致谢!

当然还有老师。高三时,我只是感到自己的学业艰巨。毕业后回想,老师们承受的工作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身为学生的我们尚可开开小差,为人师表者则必须负起责任、全力以赴。这一点,我的老师们确实地践行着——这是一中“做人做学问”之训导的体现。此外,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关注和认可。他们给我的许多鼓励,我将带出高中,在人生旅途上始终铭记。

再说说同学。身边的同学给我的感觉,即有慰藉,也有压迫。尤以一名喻姓同学为例,从“刷题”到考试,我们无不以互相为目标,几乎可以说剑拔弩张(不过表面上没表现出来);与此同时,我们又是特殊时期少有的可以相互理解的朋友,常也互相帮助或安慰。这样的友情是矛盾的,也是真挚而难得的。今天,终于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我还不禁怀念一年前的我们。同学还有许多,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少。我也愿意向他们致以真诚的感激。

最后,我想谈谈我的母校——安顺一中。母校之于我,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承载着我高中生涯的全部。我的快乐或悲伤,我的斗争与成长,无不在一中的熔炉中铸成我自身。百年古槐,巍然而立,乐观厥成。一中见证着每位学子的成长,亦实现着自身的成长。我祝福一中,祝福每一位一中人,也祝福自己。愿我们都能迈向自己的未来!

(图:张德俊)


    关注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