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2016上海书展#文学对谈之《朝霞》:为同代人写作

 

本次文学对谈的主题是“朝霞:为同代人写作”,吴亮老师将与各位嘉宾共同分享长篇小说《朝霞》的感悟。...

上海国际文学周

文学对谈

朝霞:为同代人写作
8月22日下午,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文学对谈活动请来了文学批评家、艺术评论家吴亮老师、文学评论家黄子平老师、上海海派文学批评家程德培老师,由同济大学教授张屏谨作为本场活动的主持人。本次文学对谈的主题是“朝霞:为同代人写作”,吴亮老师将与各位嘉宾共同分享长篇小说《朝霞》的感悟。
首先,吴亮老师向在场观众介绍了长篇小说《朝霞》,并邀请黄子平先生先来在本场对谈中发言。黄子平在发言中表达出自己对同代人的理解,他说,“我以前理解得比较狭窄,同年龄的人或是同时出道的人,八十年代的出道的这些人。这是我们比较狭窄的理解。到底什么是同代人?”黄子平就此引出意大利哲学家的一篇文章,“第一,它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恰恰镶嵌在这个时代中但是又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如果跟时代贴得很紧,反而不是同时代人。第二,是能够凝视这个时代黑暗之光的人,其实所有经历过当代的人,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能体会到所有的时代都有他的黑暗,所以当代人是像蘸着黑墨水一样蘸着这个时代来写的人。其实所有人都不是直接走进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是由不同的代来到这个时代的。有些人北宋进入这个时代,有些人像我的大师兄非常固执地要从鲁迅进入这个时代的,吴亮非常固执地从青少年时代进入当代。”
吴亮和黄子平


张屏瑾对《朝霞》这本小说也有自己一番见解,认为为同代人写作这样是“不容置疑的口气”。她说,“作为历史的后来者,我们现在要来读《朝霞》这个小说,有一个前提要认识同代人,就是这段历史里面的这些人。以不同的前世的进入你小说的人,要面对一段在你的小说当中被表述得非常强烈,非常宏大的历史。但是你又是很细腻的,我自己的读感也是非常细腻的,其中有个人的表达。”
张屏瑾


程德培从吴亮的作品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韵味,并对其有所期待。在他看来,吴亮笔下的人物鲜活立体,对话有促于推进叙事,另外一点就是吴亮写得很极致。程德培将吴亮与金宇澄对女性的态度做对比,他们的女性观或是某一部分的人生观不太一样。程德培说,“吴亮八十年代有一句话经常讲,他说一个人如果在路灯下掉了钥匙,怎么走?他说只能在路灯照到的地方才能找到这个钥匙,这使我想起我对他写的评论非常满意,后来我想一篇评论你写得再好,再花功夫也无非是开了一个路灯,只能在这个路灯下找你的钥匙,其他的还有别的光束。期待吴亮有更多的路灯亮起,照亮他的《朝霞》。”
程德培


说起自己写这部小说的初衷,吴亮说自己写作的面向应该是作家与评论家,因为它有很多难度。吴亮说,“文字叙事都是必须对那个时代有兴趣的人,里面涉及的信息、知识、观点、多样性,对形势有研究的对小说风格有点了解的人他们才能够不把它作为一种障碍,而作为一种乐趣。甚至我还有这样的说法,今天在这里说也无所谓,我年轻的时候他们说我很狂妄。我对当代文学并不满意,包括对写上海的文学,对写那个年代诸如此类的东西,我觉得我写一个给你们看看,有这样一鼓气在里面。”
吴亮


对谈最后,现场观众对嘉宾黄子平进行了提问,“无论是自己写还是评论别人的写作过程中,你看这些文章也好或是看这些生活也好,看人来人往突然觉得对这种生活没有一种感悟了,您是否有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您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对此,黄子平说,“感悟越来越少,曾经有过感悟。现在年纪大了以后,写东西很少像吴亮那样充满激情,我是非常燃烧不起来的,你看我的文章可以看出很慢热的,这是我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感悟。”


    关注 书香上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