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式友情

 

话说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一个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一个是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



话说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一个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一个是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歌风格迥然不同。两人之间年龄相差十一岁,性格迥异,生前也见面次数不多。但是二人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赠和的诗歌也传为经典。今天我们就八一八李白、杜甫之间的那点儿事儿。

时光穿梭到公元744年,那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两个代表唐代诗歌最高峰的人物历史上第一次会晤,地点是在河南洛阳。那时的李白,已经名闻天下了。他到过长安,诗歌在上层人士中广为传诵,做过官并且在沉香亭畔写过歌颂杨贵妃的诗歌,是名副其实的家喻户晓的明星。而这时的杜甫还没有什么名声,两人一见面都非常欣赏对方,无论是在交谈的言辞中还是在诗歌创作的才华方面,都觉得对方是了不起的人物,顿发相见恨晚之情。于是,二人结伴而行,游历了如今的河南、山东那一带的地方,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诗,还一起去寻访那些会长生之术的所谓“仙人”,相处非常愉快。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了第二年(公元745年),两个人要分手了,因为杜甫还年轻,人生事业还没真正开始,他决定要去长安谋求发展,不能再和李白一起游山玩水了,于是分别在山东。杜甫坐船离去,李白暂时仍留山东。对于这个分别没几日的年轻朋友,李白心中牵挂思念不已,于是写了一首诗: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反过来,杜甫也非常的思念李白。当时没有手机,没办法发朋友圈实时应和。所以,时隔一年,杜甫进了长安,李白飘荡在如今的南京一带,杜甫非常想念江东的好友李白,于是写了一首诗: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诗歌的颈联衍生出一个成语“春树暮云”,就是来形容一对知心朋友分别生活在两个地方,他们隔着千山万水,但依然互相思念对方。



纯粹的友谊是经得住风雨的考验的,即所谓的患难见真情。李白杜甫亦为患难之交。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白因为站错了队伍,得罪了朝廷,于是被判流放夜郎。一路上李白虽也遭受些困苦,但确也相当幸运——慢吞吞的走了大半个年头,到了第二年的春夏之交正好遇见朝廷大赦,他就不需要到夜郎去了,于是脱掉囚装,就地开心地在长江边的奉节古称白帝城的地方游赏起来,创作出家喻户晓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由于受到信息传递的阻碍和交通的阻隔,等到杜甫知道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听说李白被流放,杜甫担忧,于是三个月里创作出三首诗来思念李白,并且都收入到《唐诗三百首》里了。

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梦李白》也好,《天末怀李白》也好,这些诗充满着对李白的理解,充满着对李白的同情,同时对李白的无辜获罪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可见二人友谊之深厚。英雄惜英雄,在唐朝那个开放自由的时期,友谊已经超越了年龄、地位和性格的差异。于是,“李杜”也就成为了唐代的丰碑,在诗歌领域中闪烁着最为璀璨的光芒。



(文章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关注 大小青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