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毁人不倦”

 

在使用王平、魏延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刘备截然不同。刘备爱才重魏轻王,诸葛亮重德重王轻魏。...




导读:在使用王平、魏延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刘备截然不同。刘备爱才重魏轻王,诸葛亮重德重王轻魏。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

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

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在蜀汉的君子大营里,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魏延是公认的军事奇才,但“以德治国”的诸葛亮,却一直对他限制使用,理由就是“脑后有反骨”。

所谓“反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完全是乌有之词,遍览通体,潜台词无非是棱角、个性。而个性棱角恰恰就是人才的标签,如何反要撕下?

关羽攻长沙时,黄忠魏延同为长沙太守韩玄部将,韩玄怀疑黄忠通敌欲杀之,刀斧手把刀架到黄忠的脖子上,那黄忠都没有丝毫反抗之意,眼看老黄忠就将一命呜呼冤死在长沙城,是魏延危急关头奋起造反,血刃韩玄起义献城。

然而,如此在战长沙做出突出贡献的将领,就因为“造反”而遭到诸葛亮的排斥。而城陷后的黄忠,一不投降二不杀身成仁,只是在刘备面前苦嚎旧主,便博得诸葛亮好感委以重任。

这对魏延公平吗?魏延的个性里,的确有“造反有理”的成分,但魏延的造反,不是胡反乱反,总的来说,真的“有理”。不妨回放一下历史,个性突出、智勇双全的魏延,他反的主子,从蔡瑁到韩玄,哪个不是“顽恶”之辈?哪个不该反?这样的“反抗”精神,难道没有可取之处吗?

刘备麾下,再看王平与魏延,到底谁对蜀汉的贡献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接替马谡前,王平一直以偏将副手形式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魏延自领汉中二十载,威震汉中。他的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何等豪迈,捡漏将军王平,说得出此等豪迈之言吗?

在使用王平、魏延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刘备截然不同。刘备爱才重魏轻王,诸葛亮重德重王轻魏。刘备死后,诸葛亮碍于青黄不接的人才形势,不得不用魏延,但却时常把魏延纳入“普通战将”一员,甚至与陈式之流的牙将并列。对其始终不放手使用,助长战绩平平的王平爬到魏延头上。

从魏延的最终结果看,似乎验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脑后反骨,此人必反。但是不妨设想,如果按照刘备的重用魏延之才的思路走,魏延会反吗?怀才不遇是每个人才人心改变的发端,主帅总像贼一样防着属下,属下的心能不起变吗?诸葛亮在时,魏延是不敢反;而刘备在时,魏延是不愿反。

对人才,刘备看长处、容个性,而诸葛亮却不容有短、求全责备。世上人才哪有完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完人”王平算是人才吗?求全责备的结果,是“尽数庸才”。感化人才,令有个性的人才从心理上有归属感,这才是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最高境界!也是刘备高于诸葛亮之处,由是使得前者在识人的眼力上,远胜后者一筹!

蜀汉之盛,就在刘备诸葛君臣合力,谋取汉中大胜之时,蜀汉之衰,就在刘备白帝城死后。表面上看,蜀汉亡于魏将邓艾的一次偷袭,实际上人才的枯竭才是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源自:《逆淘汰》摘自《国学商道》

《国学商道》协助您萃取国学智慧,观今鉴古,启迪您“借鉴历史规律、把握当今大势、一扫天下……”

全国联系热线:400-886-6931

搜索"共好顾问",即刻关注

喜欢本文可点击右上角,关注公众号或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共好特别提供:“智慧”系列期刊,成功经理人的枕边书。

《经营智慧》,协助您把可控企业经营的“定位、方向、战略、启迪创新商业模式……”

《管理智慧》,协助您落地企业管理的“执行、实操、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人财智慧》,协助您“识人、用人、育人、留人、裁人、激励人、打造完美团队……”

《行销智慧》,协助您构建企业营销的“策略、企划、实战方案、扩大影响力……”

《国学商道》,协助您提升解决现代企业问题的水平。

《老板财务通》,协助您“解决财务报表、避免财务危机、提前锁定利润……”

这是能为”经理人“带来成功的,比公开课更实效、实操、实用的期刊!

拨打400-8866-931了解更多期刊资讯




    关注 共好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