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中的元宵盛事
祝颂各位元宵美满团圆。...


银烛影中明月下
相逢俱是踏灯人
相逢俱是踏灯人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算是中国书画史上最出名的一幅记载元宵盛景的作品,画中描绘的是明代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在紫禁城中欢度元宵的场景。从白天到夜晚,画面用红墙隔开,分三段描绘了节庆场面。今天就以这幅画为起点,来看看过去宫廷中的元宵盛事。

点爆竹
爆竹作为各种节庆中的必备品,元宵节里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太监们放爆竹的场景。胆子大的拿在手里,胆子小的放在地上点燃,当时还有了窜天猴儿和手持的烟花。


看杂耍
钻圈、蹬技、魔术等杂耍玩艺,都是民间常见的表演。但在元宵这天,宫中特地请人来模仿,把民间街市场景搬到宫廷之内,在乐队的伴奏下,为紫禁城带来许多欢乐的气氛。






戏货郎
古代的货郎其实并不是以卖货为营生的小商贩,而是一个在节庆时出现以供妇孺们玩乐的角色。货郎的货架上放的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食物和妇女们喜爱的绣品、丝线等,玲琅满目十分丰富。这样一个仿若中国版“圣诞老人”的形象,宫中也自然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行乐图中画的就是孩子们围着货郎玩闹的场景。





闹花灯
汪曾祺在《故乡的元宵》中写道:“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对于成人们来说,灯会是未婚男女相识的好时机;对于孩子们来说,玩花灯则又有一番孩子的乐趣。






清代恽冰的《百童游戏图》,画中有儿童持花灯,还有大型龙灯。



婴戏图常以儿童闹元宵的喜乐场景为主题。

太平鼓
康熙皇帝的八子允禩在《上书房消寒诗录》中有咏《太平鼓》诗:“六街击鼓散春声,茧纸团圆熨贴平。不比花腔传乐府,只需信手打愁城。饧箫远近来相合,竹马前头韵自迎。腊后大酺刚十日,果然雨点落轻轻。”非常形象的描绘了冬日京师玩太平鼓的景象。孩子们在元宵节时的玩具,除了花灯,再有就是太平鼓了。



吃元宵
最后,吃元宵是最不能错过的一件事。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尽管做法和口味不同,但取的都是“团圆美满”之意。不过这种糯米团子吃多了会积滞不消,所以千万可别贪吃。


最后祝颂各位元宵喜乐
新的一年太平长安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果核设计」
拥有先进设计方法和设计管理理念
融合创新技术与文化传承的现代设计管理品牌

关注 果核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