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怪下江南】--Say Go We Just Go ah~~~

 

第五回南浔扫盲篇...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考试前亲身体会到的徘徊在生死边缘的feel~~

在考试后终于变成了等待通知挂科(?)的漫长日子
坂田清时

行了考试周拖了这么久没有更新,今天来一发~

第五回

南浔扫盲篇
见面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南浔之于和顺,要更水灵一些,小桥流水是它的特色。



较之乌镇,南浔摒弃了那份喧嚣,更显得曲深径幽



而比之周庄,南浔则更显得小家碧玉一些,温婉细腻是让人着迷的情怀。



南浔在开发上比起周庄乌镇稍显滞后,然而,这也意味着其拥有着没有过多修饰的本色。有学者与原住民闲聊时谈及当地人面对旅游商机的心态,发现他们并没有急功近利之心,而是把这里看成了一个大家庭,物质的繁华远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生活的恬静安逸胜于一切。



传言传多了就不可不信了
南浔镇---江南六大古镇

中国十大古镇
南浔丝绸---辑里湖丝

丝绸之府
南浔富商---四象

八牛

七十二黄金狗
南浔民俗--湖州一个城 不及南浔半个镇
南浔文化---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
夸口--走遍江南九十九 不如南浔走一走
回忆是铺向未来的路
我们都知道大宋王朝是个很窝囊的土豪。而南浔镇就是建于南宋中后时期。正如所谓“苏湖熟,天下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南浔是一个凭借较为便利的水路交通和所在地发达的农业生产而兴起的集镇。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告诉我们,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于明朝江南地区,彼时各个行业开始趋向专业化专门化。而南浔呢?南浔人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丝织产业。从养蚕缫丝到丝织品加工到集散贸易,勤劳的南浔人为之后丝商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鸦片战争是一个FLAG,战前南浔丝商已经发展到瓶颈阶段难以跨越。而不列颠立下这么一个FLAG之后显然给他们带来了转机。国内与国外市场的结合、上海港口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传入,让丝商们把重心从国内市场转向国外市场,史称:“道光以后,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南浔七里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日众”。那个时候,南浔丝商在衰败的清王朝之下更显得耀眼夺目。以至于政府都得向他们借银子花。而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就是源于光绪时期的南浔丝商(4+8+72个千万富翁)



有钱人最会赶时髦了
综合了洋务运动的西化浪潮、丝商之万贯家财、政府的软弱无力等等因素,南浔迎来了富豪们掀起的全盘西化浪潮。

怎么个西(gan)化(shi)法(mao)呢? 显然他们用了有钱人的办法。西方建筑、西餐、生活方式等一大批洋玩意在丝商的贸易中渗入了上流社会中。嘉业藏书楼、小莲庄、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张石铭故居的舞厅、雕花水晶玻璃、进口吊灯,土豪用土豪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赶时髦.

嘉业藏书楼



小莲庄



张石铭故居



当然也土豪也不失一直这么开放的。南浔也有不少保守的传统建筑群。比如来自明朝前礼部侍郎董份的“百间楼”,还有南浔“四象”之一的张颂贤的次子张宝善建的现在称作张静江(张宝善的儿子)故居的建筑群,延续了清代传统建筑风格。

百间楼



张静江故居



对了,他们所花的钱不仅满足了他们自己的炫(zhuang)富(b)心理需求,还成为了咱们的可玩景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藉由温婉如玉的地理环境,南浔的文化氛围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嘉业藏书楼内部



像前面说过的嘉业藏书楼,来自于四象之首的刘镛,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刘镛


除了这个藏书楼,彼时各大富豪均很重视文化氛围的形成与维护,各家都有着一定规模的藏书楼阁,藏书之风盛行一时。

对了,明清两朝南浔出进士41人次。毕竟江浙一带的学霸之风是遗传,其在大清也是可见一斑的。

坂田清时

就这样吧。大晚上的如果安利美食会被揍的~~~~
南浔印象


水乡清梦调研支队

水小梦带你探访七怪的调研历程

微信号:THU_SXQM


    关注 水乡清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