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与“三班九老会”

 

“三班九老会”,是乾隆帝为恭迎其母崇庆皇太后七旬、八旬寿辰举办的。...



“三班九老会”,是乾隆帝为恭迎其母崇庆皇太后七旬、八旬寿辰举办的。他选出70岁以上的亲王及在任文职九人、70岁以上的在朝武职九人、70岁以上已休致仕九人,共计二十七人,各成一班,合称“三班九老”,统称一会。为使活动能够形成制度,还下“十年一举”的旨意。



“九老会”之举并非乾隆帝首创,而是在“昉唐继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只是唐代“九老会”、宋代“耆英”由九人组成而已,这种说法在乾隆御制的《九老会诗》序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九老会诗》序记载:“九老会昉于唐而继于宋,然宋自别名为耆英,而唐亦始以七后乃成九,且彼或朝野杂厕,文武错参,甚至缁流并预,益无取焉。我国家累洽重熙,渐摩培养,史称世如春而人多寿,信非虚语。”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崇庆皇太后70岁生日时,在香山静宜园举办了第一次“三班九老”宴游活动。参加庆典的“三班九老”亲王及在任文职九老平均年龄75.2岁,在任武职九老平均年龄80.2岁,这27人的年龄总合为2103岁,乾隆帝谓之“廿七人余二千岁,启祥七帙庆添筹”。



如此强大阵容的庆典活动使乾隆帝颇感荣耀,他一方面首倡三章,为“三班九老”各班写下赞扬和肯定的诗句,要求诸臣自纪其事,“有不能诗者,命内廷翰林代成。”另一方面就此举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洛中举办的“香山九老会”和宋代的“耆英”作了对比。他说白居易在洛中举办的“香山九老会”是:“七贤初作洛中会,增二才成九日须”,而本朝“三班九老会”则是“三班同祝嘏”;他说宋代“耆英”上,武臣仅“行已耆英才一老”参加,而本朝“三班九老会”中的武职大臣都是“据鞍矍铄宁当代,献爵从容合此辰”驾驭疆场的风云人物;他认为参加“三班九老会”的亲王及在任文职九老里不仅有履亲王、显亲王,还有年逾八帙的康熙间旧臣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宋时的“耆英”是无法相比的。特赋诗一首:“升平人瑞有天潢,会领文臣例柏梁。总沐列朝厚培养,共看难老効劻勷。元丰二相今犹在,履道诸贤讵可方。慈庆熙鸿欣锡类,群仙引进万年觞。



十年之后,迎来了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按照“十年一举盛会”的谕旨,在香山静宜园举办了第二次“三班九老会”宴游活动。

在这次“三班九老会”盛典之前的两年,乾隆帝就已经开始了周密安排和积极的筹备。其有关的活动及恩典慈仁之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寿档28卷中可见一斑

香山静宜园能够两次荣任当时国家最盛大的喜庆旷典之一的皇太后万寿盛典的“三班九老会”宴游活动,足以证实其在乾隆帝心目中的地位和自身的与众不同。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关于乾隆皇帝方面的历史,只需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香山日历


订阅号每天按时发布一条当天的日历消息,内容涵盖了年、月、日、星期、干,支、节气、宜忌,更集合了乾隆香山预制诗文书画赏析乾隆典故香山美景香山民俗及故事于一体,使您在每天翻阅日历之时,得到赏心悦目的舒畅之感。

《香山日历》真诚期待您的踊跃参与,投稿、文化交流以及各方面合作,欢迎您按照下面方式联系我们:

联合出品: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

北京东方润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010-84514791
客服邮箱:rinto@263.net


    关注 香山日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