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就真的输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只是被商家的广告功利化了。孩子人生的起跑线绝不是一开始就使出冲刺的力气那么简单,也不是放慢脚步所谓的“慢养”那么轻松,起跑线上的学问真的是父母们的必修课程。起跑线上输了,后面的人生就无从谈论成功...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只是被商家的广告功利化了,导致目前社会上针对这句话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种是困惑的父母们一方面对社会成功的取向倍感压力,另一方面又憎恨这种剥夺孩子快乐的方式,于是就出现了一大波口口声声要给孩子自由和快乐,行动上却强按着孩子坐在钢琴前的父母。另一种是抱着“人生不是短跑,赢在起跑线上没有用”的想法的父母,对孩子放任,任由其发展,不加规范和约束。

孩子的起跑线到底重不重要?



澳大利亚动物学家劳伦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象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就会认为人类是妈妈,在幼小时跟在他身后走,到了性成熟期,则向人类而不是自己的同类求爱。科学家们把这种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称为“印刻现象”。它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小鸡"母亲印刻"的发生是在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则是在出生后的3-7周。印刻发生的时期被称作“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形成的印刻行为作为动物的习性保存下来,并且是不可逆的,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和还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许多方面在错过特定的时机后,并不是一定不能弥补,所以儿童发展的时机问题,采用比较恰当的“敏感期”,是指在某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以后学习起来就相对困难,发展相对缓慢。

因此,孩子的起跑线非常关键。“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充分说明了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长期发展的深远影响。所以,孩子的起跑线在孩子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不是违背成长规律的知识灌输,也不是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带来的无兴趣才艺,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是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建立,社会化的发展,以及各种优秀素质的培养。



1、安全感的建立

很多研究表明,母亲在婴儿出生后积极回应并且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会给婴儿的情感和社会化行为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能够促进婴儿的安全性依恋。为将来和谐的亲子关系奠定基础。建立起安全性依恋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安全感,更容易与父母合作,使得父母用不着使用强制性手段就能比较轻松的造就孩子良好的内在品质。

这就是很多父母来咨询时,经常问到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说都不听”。一般有这类问题的父母,大都是在孩子出生的头三年没有很好的陪伴和回应孩子。有的妈妈会委屈的反驳“我是全职妈妈,孩子是我一个人带大的,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孩子转,谁也没有我陪伴的多。”

这里需要解释一个名词“回应”。母亲的回应是指母亲不断的识别孩子发出的信号,并且作用于这些信号的能力。母亲对婴儿积极的回应能带来良好的发展结果,会让孩子在亲子关系中更多的自愿性顺从,更少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



曾经有位妈妈咨询,说自己的孩子总爱粘着她,她连上厕所的功夫都没有。这让她非常的崩溃,经常情绪失控对孩子吼叫。这位妈妈其实就是没有理解回应的实质。一是没有识别孩子黏人背后的心理信号,二是给出了错误的回应。越发导致了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觉得自己不被关注不被爱,生怕失去妈妈,越发的离不开妈妈。一个心理上吃不饱的孩子,他就会不停得向妈妈索取心理粮食,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

所以说,婴儿早期安全性依恋的建立,安全感的获得,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起跑准备。这项准备没做好,无论中程多么注重技巧和战术,无论多么努力,都会暴露出后劲不足的缺陷。

2、社会化技能的掌握

平台经常有类似的咨询“孩子总爱发脾气怎么办?孩子爱咬人是什么原因?孩子总是去抓人怎么办?”每当询问到这些妈妈,一般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孩子3岁左右了,语言沟通还不是很顺畅,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不敢与不熟悉的人说话,也不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分享物品。

语言是孩子表达自己需求和想法的重要方式,是社会化开始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孩子习得语言的进程就会滞后,孩子的语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时,他就会着急用肢体语言或者情绪语言来表达。

经常有家长说,这么小的孩子跟他说了他也听不懂,于是就不跟婴儿交流。婴儿的语言中枢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也无从模仿大人的口型和发音,语言发展就会出现滞后。再就是有的家长嫌自己的孩子太能说,总是打断孩子的表达,或者孩子表达的时候经常收到家长不耐烦的反馈,那么孩子渐渐的就会不敢表达和沟通,最初的社交技能就被扼杀掉了。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婴儿听不懂话,婴儿的大脑就像一个程序,我们在不停的输入编程,程序编好了,孩子自然就能顺畅的输出了。同时语言也是思维的一个外化,如果孩子能够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下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语言就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它还伴随着思维,力量感,自我意志的实现。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能够顺畅的把自己的感受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情绪表达都非常关键。



跟孩子语言沟通其实就是语言教育课,不但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还要注重表达策略和技能。首先要把孩子看作是沟通交谈的对象,而且为了适应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要贴近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采取诱导注意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和兴趣,比如叫他的名字,运用感叹词,说话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等。与孩子说话时,语速减慢,句子简短。必要时,还可以辅助动作,游戏,演示等。研究表明,1.5-2.5岁的孩子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孩子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就基本掌握了人类的复杂语言。过了这个最佳敏感期,孩子语言发展的滞后就会影响到孩子思维的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

3、良好习惯的建立和优秀素质的培养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优秀的人往往做任何事情都很优秀。不是他们本身就是天才,而是他们具备了优秀的素质。

比如达尔文,大家都知道的是他的《物种起源》,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另一部著作《一个婴儿的传略》,是达尔文根据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长期观察所著,被认为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天才,更重要的是他对待科学、婚姻、生活还有自己孩子的态度。无论在哪一方面,他都有一个好的习惯和行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好爸爸,更是一个好丈夫。达尔文在他女儿出嫁时告诉她:“我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要完全归功于你的母亲——你应以母亲为榜样,你的丈夫将会爱你犹如我爱你的母亲。”看!人家达尔文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种高觉悟了,啧啧~~可见这素质不是一般的优秀!

再比如“娘娘“孙俪,电视演的好,油画画的好,同时也是健身达人,她的育儿观念也被朋友圈广为传播。不是她有多幸运,而是因为她具备了勤奋、耐力、善于学习的优秀素质,幸运才有可能降临。



由此可见,所谓人生的起跑线,重要的是各种良好习惯和优秀素质的细化和培养。

  • 兴趣。强迫孩子去阅读去学习,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不如给孩子培养起阅读和学习的真正的兴趣。


  • 毅力。有了兴趣没有毅力,遇到困难时兴趣很快就会丧失。所以保护好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在孩子“他律”转“自律”的过渡期,家长的鼓励和引导对孩子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 复原力。人生的长跑中,决不可能一路顺风顺水,磕磕绊绊常有,大风大浪难免。每一次跌倒,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能不能站起来重新开始新的征程,要看孩子具不具备复原力。
 

复原力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曾经有国外的学者说过,人一旦拥有了复原力,人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复原力强的人拥有3个明显特征:冷静接受眼前的事实;在艰难时期依然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有惊人的临时应变能力,擅长利用手中一切资源。

复原力的习得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这个跟最初的安全性依恋有直接的关系,安全性依恋的孩子更容易具备复原力。

除了有一个良好有爱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外,要想具备高复原力,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孩子对自己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调控能力,避免过度敏感的情绪感知,减少对情感的过度压抑。多与孩子一起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培养耐受力。平时面对孩子的挫折和失败,要练习从多角度去解释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并尝试让孩子习得把困难和失败化成动力的能力。

所以,孩子人生的起跑线绝不是一开始就使出冲刺的力气那么简单,也不是放慢脚步所谓的“慢养”那么轻松,起跑线上的学问真的是父母们的必修课程。起跑线上输了,后面的人生就无从谈论成功。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转发朋友圈,帮助更多父母。


    关注 恺韵妈妈心理育教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