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九九艳阳天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
惊蛰。从这个时候起,身上的衣服,脱了一层又一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甩下了厚重的羽绒服,就连内心,也是将冬日的阴霾一扫而光,换上了躁动不安的心境。


“惊蛰”本身就是一段有趣的故事。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立春为“春”之始,“惊蛰”迎仲春来。

仲春时节,天气回暖。睡了整个冬天的虫子,仍沉醉在自己的梦境不能自拔,突然一声春雷,搅了它的美梦,像解禁了千年封印,惊醒后伺机而动。与此同时,万物生长,一派生机勃勃。

《说文解字》驚,马骇也。本意是马受惊了,从简体字看不出来,“惊”的繁体字是“驚”。

马受惊了会是什么反应呢,尥蹶子,不停地折腾,如果你不幸骑在了一只受惊的马上,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想起了当年志玲姐姐坠马事件,摔断6根肋骨,心中不免一颤。

《说文解字》蛰,藏也。本意为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冬眠是某些动物必备的生存技能,实际上,惊蛰的雷声是叫不起这些动物的,真正叫它们起床的是暖暖的春天,热得不愿多睡的躁动。



蛰伏整个冬天,在春意盎然之际,开始忙碌,动物如此,人也如此,为来年的收成做着准备。

正如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节选):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雨水带来朵朵春花,惊蛰一声春雷,田家的清闲日子到了头,春耕开始了。家中的壮汉都在地里干活,回家时天色已晚,还要牵着牛犊去西边饮水。这样劳累饥苦的生活却不自知,每当看到自家的禾苗在雨水滋润后焕发生机,心里欢喜得不要不要的。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在此时绽放,翠绿的树干,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像害羞的姑娘,用暖声细语说着“春天快乐”。



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风和煦,阳光灿烂,仓庚从一条枝桠跳到另一个,唱着“春来到”。何为仓庚?黄鹂也,是最早感知春意的灵物,最为讨喜。



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鸠即今之布谷。仲春时节,树木茂盛,鹰飞返北方繁殖,只剩下布谷、斑鸠在中原地区飞翔。古人以此比喻万物开始生长。

这个习俗来自哪里不得而知。

有一种说法是“惊蛰吃梨”有“离家创业”之意。在明代,山西有一位买卖人,叫渠济,靠着卖梨在祁县有了自己的一方田地,到了雍正年间,渠家的第十四子孙渠百川打算效仿先祖,走西口闯天下,临行前,他的父亲拿出梨子告诫他,要向先祖学习,好好发展光宗耀祖,而这一天正好是惊蛰。渠百川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靠经商发家。后来,想要走西口的人纷纷效仿,在惊蛰这天吃梨,来表示自己想要扬名立万的决心,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惊蛰雷动,蛰虫“惊而出走”,一些害虫出来祸患人间,各地有很多不同的除虫仪式,江浙一带用扫帚扫虫,湖北土家族有“射虫日”,客家人吃“炒虫”,这个“炒虫”不是炒真正的虫子那么恶趣味,而是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者是炒豆子、炒米谷,以达到驱虫的目的。



人活在世上,难免会运气不好犯小人。

化解小人的绝招就是“打小人”喽。而最合适的日子就是“惊蛰”,又名“白虎开口日”。

冬天的蛇虫鼠蚁在惊蛰日即将苏醒过来,谋害世人,而小人也会在此时惹事生非,言语伤人。所以在惊蛰一天打小人更能驱赶霉运,保全家幸福安康。

香港的湾仔鹅颈桥底是打小人的圣地,每逢惊蛰,这里都是人满为患,排着长队等着打小人。
 
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在惊蛰日祭白虎的风俗,祈求用白虎的力量镇压蛇虫鼠蚁,以免招来灾祸。也有一说是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到惊蛰这天就会出来吃人。根据五行学说,白虎代表西方,就是我们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具有辟邪、祈丰等神力。如果按此来说,那么第一种说法更靠谱一些。

当然不论哪种说法,祭白虎目的都是为自己赶走霉运带来好运。祭拜时,一般是使用小块生猪肉粘上猪血,放入纸老虎口中。



吴承恩《仲春偶书》 
吴承恩因《西游记》作者的身份被大家熟知,其实他的书法作品也是值得品味的。只是他的作品留下的不多,仅有一幅字、一扇面、一碑刻。这幅字就是《仲春偶书》,仲春时节,偶有所感,写下这串文字。个别的字有残缺,但并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一句“岁月人间几度圆”道尽悲凉,人间世事圆缺无常,曾几何时我们把酒言笑,如今你身在何方?仲春时节,易伤感呀!



韩滉《五牛图》 
惊蛰,忙碌的一年由此开始。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春耕必不可少的帮手就是耕牛。立春有打春牛的习俗,到了惊蛰,打过的春牛已经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劳作。

这幅《五牛图》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作品,是现时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为题材的纸绢画。在这幅画中,五头牛一字排列,形态各异,或俯首食草,或抬头仰望,或直立呆萌,或回首吐舌,或徐徐前行。每头牛被赋予了不同的个性,活泼的、可爱的、傲娇的、傻白甜的、憨厚的。画家将耕牛的骨骼线条画得十分明朗,表情细致入微,眼神炯炯,如此鲜活,顿感身处田园,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      ——《黄帝内经》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节气过后,万物复苏,适合早睡早起,多散步走动,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身体顺畅,精神饱满,保持健康。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黄帝内经》

冬虫夏草性平,味甘。能补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之功效。

随着天气渐暖,惊蛰前后饮食喜温和平淡,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多食升发阳气的食物,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非常重要。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元·丘处机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村琼葩堆雪。静夜沈沈,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惊蛰时节,气候干燥,乍暖还寒,不利于喉咙舒适,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故民间有吃梨的习俗。生梨味甘、性寒凉,微酸,汁多,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滋阴清热的功效。春天肝气旺易伤脾,食生梨以养脾,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关注 青春深呼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