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是非

 

李银河认为,传统观念、宗族意识等等,在现在的农村里也是存在的,但是你不能理解为它们保存在个人的头脑里。实际上,它们是保留在村落文化这个半封闭的大匣子里。...





隆冬的上午 ,刺眼的阳光照在新打的水泥地上泛起白哗哗的光,鸟儿也冻得挥不开翅膀,停在干枯的老榆树上叽叽喳喳,不远处的广场上也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

田家大娘扯着喉咙,“有啥见不得人的,你看你鬼鬼祟祟的样儿”。

“你这个人啊,你小点儿声”,桂珍拽了拽围在头上的红头巾,借机回头瞄了一眼,压低了声音道:“有一伙说是拍电影的人,抬了个大棺材进了大脑袋他们家了”。

“啥?棺材?”田大娘耳朵有点沉,嗓门却很高。

靠在一米外栏杆上的年轻媳妇小凤耳朵却灵得很,赶紧往前凑了几凑,“没听说大脑袋家有谁死了啊,抬棺材干嘛”。

桂珍见她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被风吹得发红的脸,显得更红了。“跟你们说的就是这个理啊,谁家没死人,愿意往家抬棺材啊!”

这时候王老六顶着个洗掉了色的破蓝帽子走了过来,“我说你们这几个老娘们在这叽歪啥呢,是说大脑袋家那事啊?”

“老六啊,赶紧让你媳妇儿给你买个新帽子吧,看你这破帽子烂成啥了”田大娘打趣着。

“别管我这帽子咋破,我肯定不干那种让人笑话的事啊,大脑袋那大脑袋算是白长了”,王老六边说边从口袋里抽出根大前门叼在嘴里。

小凤一把从王老六嘴里把烟夺了下来,“六哥,你赶紧说说是咋回事,这烟等会儿再抽啊”!

王老六露着满嘴的黄牙,冲着小凤嘿嘿乐了两下,“还不就是........”

“还不就是为了那一千五百块钱”,桂珍看大家都把注意力转向了王老六,脸上明显有些不快。“那些拍电影的,把棺材抬进他家,然后再抬出来,拍个出殡的景儿,给他一千五百块钱。”桂珍简单的把事情的始末说了出来,免得被王老六抢了先。

“哎呀,这是啥事啊,你说这棺材是大头朝里还是朝外啊”田大娘是个急脾气,喊了一嗓子,惹得旁边摆摊的小贩和正在讨价还价的村民都往这边瞅。

李四媳妇儿就冲这边踱了过来。李四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李四媳妇儿围在人群旁,似乎不经意得拽了拽自己新买的湛绿的棉袄,不紧不慢地说,“要我说啊,这也没啥,就那么一进一出就是一千五百块钱啊,这钱来得多容易,可比这寒冬腊月卖苦力强多了”。

“他四婶子,这可不是一进一出啊,这棺材要在他家放三天,大脑袋他们还不能在家里住”,桂珍解释道。

“搁三天就三天呗,这啥事也不用干,一千五百块就装进口袋了啊”,李四媳妇儿仍旧不紧不慢。

“四婶,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要是搁你家,你就愿意?”小凤呛了李四媳妇儿一句。李四媳妇儿被噎得憋红了脸。

“这大脑袋媳妇不是最忌讳这些了吗?咋能干这种事呢?”田大娘摇着头感叹。

“您活这么大岁数算是白活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王老六叼着那根大前门,晃荡着走了。

“你说说啊,他们拿到钱了,这整得我们家也不安宁,一大早就一堆人来来回回的,摊上这种邻居也是倒霉了。”桂珍撇着嘴抱怨。

这时,小凤偷偷拉了拉她的衣襟。

“呀,大脑袋,买这么多菜啊,这是要招呼客人?”李四媳妇儿故意尖着喉咙叫着。

“哈哈哈,是啊,人多,得多买点”,大脑袋红光满面,趿拉着一双黑布棉鞋,两只手提得满满的,有烧鸡、炸鱼、香肠、各式蔬菜,还拎着两瓶二锅头。

广场上,田大娘他们还在冲着大脑袋渐渐远去的背影指指点点。无论他们如何指点,棺材还是在一片喧闹声中抬进了大脑袋家,又在一片哭喊声中抬了出来。

两天后,电影剧组拉着那具红木大棺材离开了这个小村庄。


    关注 听轩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