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他成了无法逾越的高峰

 

他对霍洛维茨说,我不写了,钱退给你。霍洛维茨却不肯拿回那50英镑,“我不要钱,只要书”...

肆艺|周末荐书

“艺术还是有意思的

让所有艺术展文案去死吧”

借用乌云装扮者一篇文章名

作为今天这篇荐书的前言吧


1935年,贡布里希26岁,艺术史毕业的他,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年轻时的贡布里希(1935年)

他的一位出版商朋友给他提供了一份差事,让他为儿童写一部世界史,要在一个月之内交稿。

谁也没想到,这本应急的小书《世界小史》一出版就大受欢迎。很快,它被翻译成五种语言,很多人误以为他是一位资深的教授。



"如果你想知道埃及到底在哪里,我建议你去问一只燕子。每年秋天,当天气转凉,燕子们飞向南方。它们越过群山飞临意大利,继续飞过一片海域,然后到达非洲离欧洲最近的地方。"贡布里希通俗优美的写作风格,从《世界小史》就开始奠定。

当然,今天要说的不是这本小书,而是他另外一本举世闻名的艺术史书。这本书的出现,改变了他整个人生,也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史的写作和教授模式。



《艺术的故事》,全球再版16次,中国最早翻译引进是在80年代

这本书的面世经历,与贡布里希第一本书一样偶然和离奇。



《艺术的故事》的内页

他能够完成此书,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个英国出版社老板。这个人名叫贝拉-霍洛维兹,是费顿出版社的创始人。这位出版社老板把贡布里希写好的两章书稿拿回给自己女儿看,他16岁的女儿看完后说:“老爸,你一定要出这本书!”霍洛维茨给了贡布里希50英镑预付款,让他一定写完这本书。

然而,二战开始了。

犹太家族出身的贡布里希疲于奔命,他对霍洛维茨说,我不写了,钱退给你,霍洛维茨却不肯拿回那50英镑,“我不要钱,只要书”。



贡布里希,出身犹太家族的他,在二战中为英国BBC担任监听,监听纳粹广播,“希特勒死了”的消息由他第一个发出。二战期间的经历,使他的一生都具有悲悯情怀。

1950年,《艺术的故事》出版。精明的书商老板,用50块买走了版权,他在这本书上赚的比贡布里希要多得多。

当然,贡布里希的熠熠才华也得以为世人所见,他很快成为世界上最著名艺术院校包括牛津、剑桥、哈佛、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伦敦大学争相力邀的客座教授。



贡布里希享有美术界最高荣誉
65年来,这本书被译成40种文字,卖出超过500万,被誉为“西方艺术史的圣经”。如何说这本书完胜其他专业书籍、成为艺术史学的“圣经”呢?也许就在于将“很难懂”的东西用大家都“看得懂”的话写出来。

《艺术的故事》印刻了贡布里希强烈的写作风格:他时刻将自己和那些想了解艺术却还不懂艺术的读者放在一起,抛弃了一切专业、艰涩、无趣的东西,而仅仅是告诉读者他自己觉得有趣、美好的地方。这种风格使得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书,而像是艺术品的观后感。

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这是毕加索为插图本《自然史》画的一幅插图。他画的母鸡和毛绒绒的小鸡十分逗人,的确无可挑剔。但是在画一只小公鸡时,毕加索就不满足于仅仅描摹出一只鸡的外形。他想画出它的争强好斗、它的粗野无礼和它的愚蠢无知。换句话说,他使用了漫画手法。然而这是一幅多么令人信服的漫画啊!”

那个“看不懂”的毕加索瞬间就瓦解了,有没有?
这就是《艺术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地方。





贡布里希介绍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在描述速写稿时,这样写到“他又作了另一次尝试,并且显然急躁起来,用好几个不同的姿势试画圣婴的头部”,你会忍不住去看那张面目模糊的圣母的脸……

在这本书,贡布里希几乎省略了一半以上会被专业学者提及的艺术家,他懂得,人们根本搞不清楚原来竟然有那么多艺术家。另外,他只写他看过的作品——亲眼见过才可信。像提香的《维纳斯》、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这类代表作,贡布里希并未提及,而是介绍他亲眼见过的其他作品,他信奉“现场的力量”。



莫兰迪作品

最末,不得不提贡布里希为现代艺术所增加的最后一章。他称现代艺术是一场胜利,但他本人却并不欣赏这场胜利。他没有为毕加索、达利、沃霍尔或霍克尼欢呼。因为他依旧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如果这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秒的东西是艺术品,那么我们还将如何有效地欣赏它们呢?有心思的读者会发现,在这一章中,贡布里希特别加入了莫兰迪的作品。这位20世纪的艺术家没有选择任何先锋或偏激的流派和表现方式,而是像塞尚那样安静地画着静物:而且几乎都是瓶子。贡布里希仿佛在提醒所有人——不管是一般观众还是专家学者:艺术并不是为了创新、突破才得以存活的。

贡布里希一生过着极其节俭的生活,在他眼里,坐拥大量的财富是愚蠢的。他家墙上没有一幅值钱的画。他认为,如果一件艺术品值得让更多的人去欣赏,那么就应该将它公之于众,最好是放在公共博物馆里。

对他来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毫无价值。有一次,沙特国王去拜访英国女王,女王便邀请他一同去看赛马。“他弄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看点,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匹马会第一个冲过终点”。



贡布里希2001年去世后,他四千多册藏书赠与中国。2008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特辟“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用来存放这批书籍

这本书,也映衬出贡布里希的双面人生。

“在那之前,我只是一名清贫的学者,和外界没有联系,在工作中也默默无闻。”而在此之后,他说:“人们都认识我,知道我是《艺术的故事》的作者,但他们都不知道我还是一名学者。另一方面,我的许多同事都没读过这本书。他们或许看过我关于普桑或莱昂纳多的论文,却对那本书视而不见。这可真是一种奇妙的双面人生。”

(肆艺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先联系)

艾媚

资深互联网媒体人



请联系41君

联系方式:13556041705

邮箱:siyi_art@163.com


    关注 肆艺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