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er心得|(114)赵绵璐:实践内心的自己-读《麦田里的守望着》

 

某一刻内心深处的声音叫得太过于响亮而触动了肉体上的自己时,都会有想去做些什么的冲动。但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我们背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越来越多,对自己的压制发挥得越来越熟练,对自己的无视进行得越来越容易,这些时刻也会越来越少,来得也越来越淡薄。...



曾经和现在到将来,我们都有想要,却最终依然未去完成的事。

许多评论,有名的默默的,大都把《麦田里的守望者》视作一部稚嫩但内心满满的年轻人向成年社会的宣言。诚然,这并不错误。因为通篇来看,主角霍尔顿按照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他在对校园生活的忍耐达到极限后,离家出走若干天的故事。全文充斥着霍尔顿对这个成人世界不满的心理活动,不论是指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还是他观察到的事。当然了,脏话少不了,这也能多体现主人公对成人社会到底有多不满,而他又觉得自己有多直面内心。

故事不长,不过这不妨碍它让许多读者联系起自己,回想起曾经地像主角一样意气风发,看透周围一切的虚伪、不屑、视为粪土,极想逃离。在学校的生活,都是一些大脑被荷尔蒙激素充斥的同学——他们不务正业,获取评价的手段卑鄙低俗,却又轻易取得了主角做梦都想要的东西。霍尔顿十分愤然,想靠打架来力争,但很多时候却因为自己的懦弱和身体上的劣势放弃。被学校开除后霍尔顿靠着攒下的来自于祖母对自己疼爱的钱,过上了放纵的日子。他想过不同于孩子的生活,混迹酒吧,甚至是出入声色场所,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老手,但还都是失败了。遇见修女,毫不犹豫地捐钱。在私自奔赴远方前偷偷回家看望最为挂念的妹妹,却因为妹妹一心想跟着自己离开而生气苦恼。最后的最后,在游乐场的一场雨中,面对旋转木马上的妹妹,忽然明白些什么,放弃私逃的念头,回到那双亲如果知道觉得自己被开除自己就一定会被杀了的家。

其实我并不很理解为何作者给这个故事取名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依照故事里的内容,霍尔顿在同妹妹的聊天中提及一首诗,写的就是一位麦田里的守望者,而霍尔顿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位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边,守护奔跑的孩子们不会摔下悬崖。或许是是塞格林想要守护那些依然愿意遵循自己内心的年轻孩子们远离虚伪,不知为何要遵守莫名其妙规矩,同时因为背负对家人责任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成人社会。

最终霍尔顿在游乐场淋了雨后还是选择带妹妹回家了,回去那个他觉得双亲在知道被开除后一定会把他杀了的家。他最终依然没有去往那个遥远的远方,过一个他想过的安静生活,哪怕贫穷到在农场里务工。他又不得不再回去面对那些虚伪的周围同学(虽然成年后他面对同事或许也会是这样),那个号称文明却天天发生着不公平地方。可能因为他看着妹妹理解到了什么,那些东西迫使他放弃曾经自己想要的念头。不论如何他回去了,慢慢压抑曾经的那些想法,顶着责任的压力对抗,最后磨死那个曾经内心无比想追寻的去往远方的自己。

霍尔顿相比还是有勇气的,当我看到他在面对四肢粗壮的同学的欺负时,坦言坦然承认自己的懦弱不敢抗争的时候。或许我们有些人在曾经面对这些场景时,只好找无奈何各种各样借口蒙蔽自己。他依然善良的,在他捐钱给修女的时候。他也依然是爱着亲人的,在他决定在走之前一定要偷偷回家看望妹妹的时候。然而回去之后,不清楚他能明白自己内心还有多久。不敢断言在他面对的成人世界里,这些东西都已经泯灭,但或许最后他会变得麻木接受,别说抗争和冲动了,或许再最后都会模糊了自己和被迫的自己,了了一生。

曾经现在和将来,我们都有想要,却最终依然未去完成的事。某一刻内心深处的声音叫得太过于响亮而触动了肉体上的自己时,都会有想去做些什么的冲动。但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我们背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越来越多,对自己的压制发挥得越来越熟练,对自己的无视进行得越来越容易,这些时刻也会越来越少,来得也越来越淡薄。即使无法将这种变化断定为好或坏,希望读者回忆起甚至是去实践内心的自己,都是塞格林想要唤醒读者心中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因。

文/灵便型船部赵绵璐

图/企业文化部林于暄


    关注 香远悦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