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  快乐教育的是与非

 

恺摩微课堂,是恺摩科技KidsMore的一个公益学习平台,不定期邀请知名育儿专家,通过微信语音的形式,为万千...



恺摩微课堂,是恺摩科技KidsMore的一个公益学习平台,不定期邀请知名育儿专家,通过微信语音的形式,为万千家长朋友们培养出更为出色的孩子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恺摩微课堂坚持贴心、专业的原则,以微信为平台,以微课为纽带,已经累计展开公益微课二十多期,受益家长一万人次,得到业内和媒体朋友的大力肯定。

本次讲座音频收录在喜马拉雅电台,点击以下地址收听:

http://m.ximalaya.com/45903375/sound/16289924

史上第一档育儿脱口秀《两个贾说》上线爱奇艺后引发了很大的关注,而最新一期的主题《揭秘快乐教育的真相》,播出后更是引发了热议。它讲的什么呢?



第一部分:快乐教育的误区
快乐教育源自《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强调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并拒绝暴力,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自从90年代传入中国,由于家长饱受应试教育之苦,很快得到传播和信奉,成为一些家长的育儿核心理念。

首先,快乐教育的这些主张是对的。但是远远不是教育的全部。快乐教育在教育中的分量,在中国被夸大了。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作者,是影响了美国教育界半个世纪的斯宾塞,Herbert Spencer。Spencer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亚里士多德,N所欧洲名校的校长,N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在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发表了《中等教育基本原则》,就是以斯宾塞的教育理论为蓝本。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强调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并拒绝暴力,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这些都是育儿的真知灼见。

但是,快乐教育的作用被放大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的英文原文叫《Essays on Education and Kindred Subjects》,直接翻译是《有关教育的论文》。快乐教育只是其中一个章节,中文把一个章节扩大为一本书,翻译直接译为《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在这本书的英文原文里,快乐教育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在中文书中,快乐教育被放大成为唯一的主题。换言之,英文原著认为快乐教育很重要,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中文译本则把快乐当成教育的全部了。

更有趣的是,大多快乐教育的信奉者并没读过,或没完整地读过这本圣经。他们只是从一些途径途道听途说得到一些断章取义的碎片理念:比如赞赏教育,比如成绩不重要,比如孩子要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等等。于是乎,快乐教育在中国的传播有点像太平天国传的天主教了。家长们唯恐不快乐的教育方式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于是,教育孩子时,打不得,骂不得,管不得,说不得;有家长说,我崇尚快乐教育,不给孩子报什么课外班,不想让他那么累;还有家长说,我信奉快乐教育,不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让他快乐就行了。

于是从来不对孩子说不的父母看到社会对他的孩子说不时,孩子崩溃了;小时上课外课全凭孩子兴趣,对于课外课想上就上、不想上就退的孩子在十六七岁时厌学了;快乐教育养大,不立规矩的孩子长大后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屡屡和同学冲突,找不到朋友。有的孩子被灌输学习是快乐的观念,一旦碰到困难,不快乐了,就有理由不学了。

在中国,快乐在教育中的作用被夸大了;快乐和舒服被画了个等号。两个贾说支持正确的快乐教育,勤勉的快乐教育,但是我们反对优哉游哉的快乐教育,懒散的快乐教育。

第二部分:快乐教育的真谛

快乐教育的一个主张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避免孩子在压力中学习,特别是拒绝暴力,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语言暴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都支持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主张。

人类的大脑经过几万年的演进,演化了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简单的讲,人类大脑由三个部分组成,爬行动物脑,哺乳动物脑和人脑。爬行动物脑进化最早,是人类的生存脑,负责基本生存功能,如呼吸、觅食、消化等,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系统,反应迅速,无需特别关注就自主运行。哺乳动物脑是情感脑,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丘脑,下丘脑,杏仁核,海马和垂体等,负责人类的情绪、记忆、注意力等。人脑是最后发育的皮层,负责抽象思维、语言、自我控制等高级功能。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条蛇,你的第一个行为不是害怕,而是不假思索地躲开,这就是爬行动物脑,你快速做出逃跑或战斗的决定。然后你会感到害怕,这是情感脑上线了。最后,如果你够冷静,你的智慧脑会上线,思索怎么对付这条蛇;或者在你的智慧脑上线之前,你已经逃跑或者对这条蛇下手了。

如果一个2岁的小孩子因为没有吃到糖而在地上打滚、嚎啕大哭,这就是他的爬行动物脑在起作用。这时你试着给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温柔而坚定地抱起来离开。爬行大脑关心人类的安全,因此,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让孩子自由活动身体对学习也有帮助。这就是快乐教育的爬行动物脑理论基础。

哺乳动物脑里面有几个重要零件,叫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英文叫HPA,对于人类处理恐惧情绪和压力很重要。在压力情况下,HPA系统会导致大脑分泌压力激素,压力激素使得人处于一个警觉的状态,对于应对压力很有必要。但是如果人长期无法缓解压力,大脑长期泡在压力激素内,则会导致一场灾难,抑制大脑神经细胞的生成、破坏脑的可塑性,并杀死负责记忆的海马。

如果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反复被老师责难、羞辱,再上数学课,HPA系统就会给大脑发出危险信号,导致压力激素的分泌,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什么也学不下去。因此,压力下孩子是学不进去的,负责记忆的海马被关闭了,甚至会被永久伤害。因此,在教育中不能羞辱、责难孩子。这就是快乐教育的哺乳动物脑理论基础。

因此,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核心理论是对的。但是,快乐教育的内涵更丰富,超越斯宾塞的理论。

抗挫折能力是快乐教育的核心

但是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对于大脑的压力系统来说,没有压力和压力过大同样糟糕。很多父母从来不给孩子压力,快乐教育走到极端,又是走入了误区。面对压力,HPA系统做出反应对人是有益的;能够舒缓压力,停止分泌压力激素也一样重要。压力系统需要发育,关键是经历适度的压力。正如你不能平时不运动,而只靠在每周五晚上举一次100斤重的杠铃来锻炼肌肉一样,你也不能平时不应对任何压力,而单靠偶尔应对极大挑战来打造健康的压力反应系统。

儿童应对适度的压力对他的发展极为有利,适度,指压力要足够强,以至于孩子能注意到,但是孩子又要有能力应对。这个恰到好处正是为人父母的艺术。

因此,父母不需要天天保证孩子快乐,而是需要给孩子一些程度适中可控的挑战,这样孩子应对压力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就算有一天你真的要面巨大压力也不至于崩溃。快乐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因为纯真而快乐,而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能力。孩子快乐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应对挫折的能力。没有得到压力的孩子,没有面对过挫折的孩子,谈何面对挫折?

延迟满足是快乐教育的重点

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位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比英幼儿园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32名成功参与了实验的孩子中,最小的3岁6个月,最大的5岁8个月。

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15分钟,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这也就是“延迟满足实验”。在那之后,先后有600多名孩子参与了这项实验,年龄范围也扩大到小学生。

这项实验最初的目的,只是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然而,追踪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宝宝,SAT(美国高考)的成绩更优秀,更快乐。2011年,当初参加实验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接受了最新的大脑成像检查,结果发现早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大脑前额叶相对更为发达和活跃,成人之后更幸福。

培养乐观品质是快乐教育的源泉

从婴儿时期走向成人,快乐不仅是学会了延迟满足,而且是投入比简单的快乐更深刻更复杂的事物中。这种状态比延迟满足更让人快乐,人们可以一整天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然后期待下班喝一杯啤酒,这是延迟满足的心态,而快乐的工作,则是更高的状态。

因此,能够自得其乐是获得长期快乐的源泉。

联接能力是快乐的大本营
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和父母建立联接,知道自己是被爱的;到2岁开始建立自我;3岁以后开始社会化,交朋友。这一切是孩子认为自己是珍贵的,会得到帮助,不是孤单的。

联接能力会让孩子在最困难的局面下,不陷入自卑自怜的境界。

第三部分:如何实施真正的快乐教育
基础版:遵循斯宾塞的基本原则
兴趣引导学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避免孩子在压力中学习,特别是拒绝暴力,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语言暴力。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如何夸奖, 也是门深奥的学问。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夸奖要具体:“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你一定轻车熟路了。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你已经习惯于对着宝宝说出“真棒!”“真好!”
可是,总是笼统地表扬宝宝,比如“你真棒”,会让宝宝无所适从,“我到底哪儿棒,怎么棒了?”而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宝宝更容易理解,比如,“宝宝把不玩的玩具放回了原处,玩具柜真整齐,看着真舒服。”这样的描述,会让宝宝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了。

夸努力不夸聪明:“宝宝真聪明”——是不是你的又一个惯用的评语?如果对宝宝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宝宝觉得好行为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有个研究,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宝宝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宝宝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宝宝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宝宝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宝宝也不例外。所以,夸宝宝时要强调他的努力,通过努力他有了进步,而聪明只是遗传你和家族的,这他可决定不了。

初级版:延迟满足
父母需要给机会让孩子练习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并不是孩子所有的需求都要延迟,对基本的生活需求,不适合被故意延迟,孩子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尿湿了就要换,困了就要睡。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和安全感,而这个信任和安全感就来自于对他需求的及时满足,经常得到及时满足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是受欢迎的”,“这个世界是可以信任的”。反之亦然。 而对于玩具、零食等非基本生活需求,则可以循序渐进地延迟满足孩子。比如,孩子一到商场的玩具区,很可能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这时,就可以延迟满足。在训练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或者跟孩子达成相应的约定。

进级版: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培养孩子处理挫折的能力。

美国顶级住宿高中,Phillips Exeter Academy,飞利浦.埃斯特中学的校长曾讲过:“为了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我们教会孩子怎么失败。我们提供给孩子很多失败的机会,就在他们要失败的时候,我们再想办法拉他们一把。”
扎克伯格就毕业于这所学校,年轻的他快乐、上进,抗压能力极强。

升级版:给孩子自己寻找快乐的能力

《两个贾说》主讲之一的贾松涛,女儿5岁的时候,在夏天抓住虫子,放到矿泉水瓶子里,没有空气死了。她满屋寻找,尝试了很多,最后找到爸爸的泡茶的飘逸杯,有网格,可以透气。琢磨出喂水,喂菜叶。出去旅行前才放生,养了足足一个月。放生就飞走了,似乎没有被关过。

整整一个月,她都在琢磨这件事。
当孩子进入这种状态,他会变得专注陶醉,精力充沛,更有动力,你走路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微笑;遇到麻烦,也想方设法克服,孩子变得既坚强又充实。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要为他烦恼。孩子正在学习一种心理状态,在反复地创造永恒的快乐。

终极版:快乐的圆环

快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对孩子来说,快乐的基础是父母的爱,但是这还不够,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在玩耍中练习,让孩子习得和精通一门或几门技巧,并获得认可。



玩耍带来快乐

孩子的任务就是游戏。现在的孩子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外班上面,完全没有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游戏。游戏能培养想象力,与同伴一起玩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自己玩儿也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学会独处。玩儿还教会孩子忍受挫折,当孩子搭积木失败时,或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的时候,慢慢培养出接受失败的勇气。白日梦是一种发挥想象力的游戏,大多数孩子都有着做白日梦的天赋,这种能力相当重要。白日梦做的栩栩如生的孩子,长大以后他的梦想更不容易破碎。 梦想和信念是尽情玩耍结出的果实。游戏使人快乐,它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不给孩子报课外课,是对孩子玩耍的一种剥夺。所以借口快乐教育,不给孩子报任何课外课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

练习:快乐的必经之路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少不了练习。玩耍中的孩子很快就懂得了练习的重要性。没有哪个孩子第一次骑自行车就能学会,难免会从车上摔下来。但是和学会骑自行车相比,即使摔倒,他们也觉得练习是可以忍受的,并且挫折也变得能接受了,所以,失败是通往精通和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你的家里有台钢琴,你的宝宝可能一开始只会“啪啪”敲打琴键。等到他长大一些,正式开始学钢琴时,就会明白不断练习可以让他弹得越来越好,也许他和许多人一样真的不太乐意练习,但是当他一想到练习的最终成果,就会坚持到底。

无论是骑自行车、弹钢琴还是学外语,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历某种程度上的痛苦。因为你必须经过一个正视自己失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觉得自己很笨拙,甚至有时即使费劲心机,结果可能一点进步也没有。不过,要是你鼓起勇气坚持练习,最终你会有所进步。

孩子上课外课,表现出不感兴趣,家长就放弃是对练习环节的轻视。孩子需要大人推动一下,有时过一个坎,就可以进入喜欢的境界。很多家庭在这个环节上放弃了。

精通:精通带来喜悦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孩子很快就能享受到精通某项技能带来的喜悦,他情不自禁地发出欢呼,“我做到了!现在我懂得了!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我们偶尔体验到精通带来的喜悦,一旦我们尝过了这个滋味,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来一次。

自尊的根源不在于得到赞美,而在于精通带来的感受。当孩子掌握了一项之前不会的技能时,比如骑自行车、弹钢琴或说外语,他的自尊自然会提升,不管他有没有得到别人的赞美。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高自尊,不会拼命去赞美他,你只需帮助他体验精通某件事带来的喜悦就可以了。

精通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尊,还能增强他的自信,提高领导能力、自主精神并培养出坚强的毅力。你会发现自己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而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好它,享受精通带来的绝妙体验。

认同 :认同产生联结

精通的下一步骤自然是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肯定,当宝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会兴高采烈地拿起相机记录这一个精彩瞬间。而宝宝也从父母的表情、语调中得到了肯定,他走路的欲望会更强烈。

当你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你一定会加入同伴的队伍,和他们一块开心地骑行。掌握骑自行车的技能能使你获得同伴的认同和肯定。同学会骑自行车一样,每一次精通都会让你得到更多的认同,无论来自父母,亲友,同学还是整个学校,或任何见证你掌握技能的人。

孩子得到重视和认同与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同等重要。许多孩子尤其是敏感懂事的孩子,容易为了取悦别人去做事情,而不是出于他的内心。久而久之,孩子压抑了自我,即使长大了他也不能认识自我,为了避免这个后果,孩子必须认同并重视真实的自我。

转自头条亲子。
这些文章也许你会感兴趣

微课堂 | “园长来了”张娟:和孩子做有效沟通微课堂 | 超级育儿师廖慧如: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秘诀

微课堂 | 答疑实录: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秘诀

微课堂 | 著名主持人王芳告诉你伶牙俐齿的孩子怎样培养微课堂 | 儿科医生来了2:宝宝生病了怎么办?

微课堂 | 疑问解答:宝宝生病了怎么办?

恺摩微课堂|父母和孩子的时间管理秘籍

曲韵微课丨课后答疑(讲座音频二)


枣妈和恺摩

Hi,大家好,我是枣枣,是一个刚上小学的大孩子了,家里住着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狗狗叫Floopy,是我的好朋友。

我也是钢琴、画画、手工圈里低调的小达人。

只不过我还没有微信,大家可以加我妈妈(枣妈:Julycheng),围观我跟Floopy的幸福生活。

lovekidsmore


    关注 枣妈和恺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