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笔记:未来企业增长和竞争,要什么样的组织架构

 

2.0时代的人才共享经济,才是真正撬动社会经济的核心武器。...





有一天,当我要做一个双十一营销项目时,我们可能快速地在企业内部,召集不同岗位的专业同学来组成项目团队,一起打这场仗。

在现有资源里面,要考虑商品组合策略,考虑营销方式,考虑平台大的营销玩法,共创一个有爆发力的营销idea等,然后细分事项分人负责执行和推动进度。

那一个双十一项目,最考究的是什么呢?

1. 商品组货的精准度,选出好卖的款。

2. 撬动更大的品牌曝光和粉丝参与度。

3. 足够高效的物流配送能力。

……

作为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每一个方案出炉,都是经过几轮PK锤炼拿下来的结果。

然而,我们总希望再好一点,再好一点。未来,怎样更快地打造出更有创意更优秀的方案呢?以下老方有一些心得和思考,与大家探讨:

    UBER式人才共享的思考   

共享经济,带起了很多行业的重新想象。




有一键叫车,一键众筹,一键叫外卖,就是没有一键双十一。一个行业背后是人的打拼,通过人和工具结合实现高效,而未来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更多是在人才竞争与知识能力的共享,从而为社会人才分工、效率增速提供支撑。

比方像双十一,并不是没可能做到“一键呼叫”。个人认为,服务外包仅仅是共享经济的初级阶段,解决了专业度的问题。人才共享经济,更有望撬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高效率。

a)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今天各行各业新增的工种合计,比前十年总和还多。

b) 社会商业效率不高和人才的高效引用有关.像中国大部分的人才在机关单位、大型企业、甚至流失在海外.以致中小企业的市场效率普遍偏低.

未来企业组织管理,与以下几个方面连接更加紧密:强大的整合协同能力、业务信息数据化,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和筹备能力等。

进而延伸到企业内部的前中后台三部分。一部分人在建设共享体系制定机制,一部分做流程分工和优化管理,一部分在保持与用户和市场信息的互动。
去年集团内部年会上,我提出了一个思考:

以我们汇美集团十几个时尚品牌,做的又是非标产品,但消费者对服装款式需求越来越多元、个性化、上新速度要更快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大把大把的加人,肯定不是出路。

我在思考如何借助更多社会人才、社会资源的使企业组织迈进新一轮的自我蜕变。

到今年我们已经开始了探索落地,把设计创意部分的需求向社会开放,让社会上各种创意设计人才参与到我们产品开发的共享平台来。

在茵曼+千城万店项目中,我们将O2O创业平台开放,邀请粉丝一起创业,也是在整合更多懂得经营社群人才。试想一下,若是仅仅靠我们一个集团里的力量,要想实现1000个城市开10000家店,估计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要做的是,把供应链、结算、激励机制搭建好。让他们在创造过程中受益。
     理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   

专业精尖,和复合能力出众的人才更吃香。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在共享经济里面将承担不同角色。

像我们做服装的,需要设计师、版师,需要运营、策划推广、平面设计、形象搭配师、商务合作等等。这些工种的区分,实质上,也对未来社会化的人才共享提供了流程模板,除了获得更多优秀人才资源,也能激化社会的创新力。

未来的人才,要么是非常专业的,要么是复合能力非常强的。而通过人才共享经济,创业型的中小企业,也可以整合和启用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很多人才并不用以依托公司购买医疗、失业、财产方面的保险,和享受相应的福利政策。也就说,你不一定要在公司坐班,照样能赚到不小的收益。

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多资深专业的人才,以顾问或者其他非全职方式(按需)在企业任职,这就是属于知识能力共享的一种。

打个比方说,一个做衣服的版型师傅,要经过数十年的操练,可能眼力、手力、视野上达到熟练程度,而站在企业角度,花十几年去培养或等待一个熟练师傅,恐怕大多数企业等不起。

人工成本是商品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如果企业因此而加重负担,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说明社会在退步。而人才经济共享,有可能解决企业吝啬使用高端人才、高资历专业人才的难题,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帮助企业大大的提高行业竞争力。

我想对很多创业型的公司而言,你除了可以练好自己的团队,也不能忽略了社会上很多可以和你一起创造的人。
老方的其他文章 欢迎点阅
要想成功,请先打动你自己
无粉丝不经济!未来品牌就是偶像
在中国创立设计师品牌 为何就那么难
独角兽“魔范”:红人经济新玩法



    关注 茵曼老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