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9期上旬刊(教师版)目录

 

为什么学生一提到鲁迅就头疼,一见到古诗文就发怵,一写出作文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贫乏苍白、幼稚可笑或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可以订阅哦!


本期要目

实践证明,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集知识(认知)、技能、思想、情感、思维、审美为一体,而不只是表现于知识和技能。语文始终和精神相伴,与思想同行,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下与思想水平和精神品位的高下是分不开的。

——杨先武《课改是否应冲破“工具论”的障碍 》

为什么学生一提到鲁迅就头疼,一见到古诗文就发怵,一写出作文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贫乏苍白、幼稚可笑或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为什么我们许多语文老师还在包办代庖、乐讲不疲、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把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了无情趣,语文课堂的成效总是如此低微?

——刘忠《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牡丹亭》整部剧作贯穿的是一个“情”字,杜丽娘是情的化身,最好地体现了汤显祖“情”的思想。当然,这“情”也始终是在“生”的层面上展开的。杜丽娘自始至终,生生死死,都是以“情”来实现她的人生价值。杜丽娘的“情”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是由生到死,后面是由死到生。杜丽娘无情而死,秉情而生,情贯穿她的生死。

——吴芳勇《〈牡丹亭〉的“情”及“生”与晚明个性思潮》

范进为什么会疯,为什么只有一个耳光才能治他?范进最后的结局是高兴还是不愉快,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什么选这两个问题而不是另外的问题呢?因为这两个问题指向了文本最为突出的特性,也是学生阅读文本最为纠结困惑之处。

——李卫东《〈范进中举〉备课手记》

焦点〉〉〉

课改是否应冲破“工具论”的障碍 杨先武 004

文本·解读〉〉〉

智慧阅读文本的有效途径 何静 009

文本解读教学切入点例说 袁国超 张艾功 011

苏轼《定风波》的症候解读 谈胜轶 014

《墙上的斑点》的解读策略 张怡春 015

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刘忠 018

关于课堂“教学超载”问题的思考 王超 022

古代“乐教乐学”教育思想管窥 陈练雄 024

语文新锐〉〉〉

《牡丹亭》的“情”及“生”与晚明个性思潮 吴芳勇 027

高频词列表提示下的文本解读 曾国英 031

教材〉〉〉

反其道而行之 邵自泉 034

自我生存困境的寓言 张玉玲 036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符号的语言表达分析 李雯璐 038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雪与湖 段会莲 040

名师手记〉〉〉

《范进中举》备课手记 李卫东 043

课堂·教学〉〉〉

境界:让课堂的“浪花”涌向纵深 潘瑞祥 047

审美视野下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田宁宁 049

让思维在层层追问下轻舞飞扬 吴永君 051

语文教学,要展示学生的灵性 谢治平 053

浅谈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王祥富 055

为何称“项王” 马焌 057

写作〉〉〉

好文章贵在有“气”场 王克章 059

作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的沃土 林玉棋 063

在教材中挖掘写作教学内容 吴施意 065

语言〉〉〉

文言文翻译要强化“踩点得分”的意识 邱建农 067

案例〉〉〉

“零背景”先行的文学经典教学探索 汤见光 069

用《伤怀之美》解读《荷塘月色》 胡先利 073

撷英〉〉〉

“柔桑过村坞”辨 何欢兰 田源 075

不该忽略的注释 李翔翥 076

不只是冬景 余 芳 077

“青出于蓝”的喻指 徐红钢 078

“自悟”“得趣”与“裸式阅读” 李娜 079
【我们的投稿邮箱】

上旬刊(教研天地):ywjy@mail.ccnu.edu.cn

中旬刊(综合天地):ywzh@mail.ccnu.edu.cn

下旬刊(读写天地):ywdx@mail.ccnu.edu.cn
语文教学与研究

微信号:ywjxyyj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语文教学与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