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老街

 



老街
我的老家泗洪,是洪泽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大湖西侧,而她的心脏县城青阳镇又被濉汴河水环抱,古老而又年轻的城镇,如今高楼林立,街衢纵横,宽敞明亮,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香飘四季,是美丽的湖滨之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倍感幸福安康。

而三十年前的旧城老街,又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候人烟稀少,街道不多,小城仅限于汴河与濉河分流的半岛中间,住着上千户人家,过着简朴安逸的生活。街坊邻里亲如一家,昼不关门夜不闭户,没有人为半句话就争得脸红脖子粗,也没有人为二毛钱的利益就打得头破血流,虽不富裕,关系亲密,其乐也融融。


时候县城没有现在这么大,总共只有十二条街。各大街小巷都可顾名思义,最著名的要数西大街,在最西面,它是全县经济文化中心。西大街又分主街与小巷,小巷
里住着密密麻麻的几百户人家,大街为东西贯通的长街,自西向东南北两面分别建有城隍庙,老戏院,银行,邮电局,市管会,派出所等部门和单位。

西大街最热闹的地方应该是城隍庙与老戏院,那时电视尚未普及,互联网更不要想,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逛庙会,听书看戏,看电影是最佳选择。年轻人谈恋爱大多都在戏院影院悄悄进行,请女朋友看电影就像现在请吃饭的确是最大奢侈,往往一场电影就促成一段美好姻缘。


巷街相比其他街较为宽敞,故叫敞巷街,它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商贾云集,小商小贩遍布的地方。街两边一律是石灰刷成的白墙,整个大街不长,从北大桥到南
大桥,南北总长不到一里。那时北大桥是用灰砖砌成成的拱桥,南大桥系木桥,比现在要狭窄许多,两面没有人行道。敞巷街两边分布着旅社,澡堂,饭店,商店,
门店两边是众多摊点,有卖针头线脑的,有卖鱼钩钓具的,有卖水果的,还有炸油条的。这大大小小的摊点与为数不多的商店满足了人们不太丰富的物质生活的需
求。

牛市街位于城东又叫东大街,这里是牛羊买卖的市场,乡下人从几十里外把牛牵来卖与他人,是重要的农贸集市。集市分逢集与闭集,逢集街上人山人海,闭集撂棍子也打不到几个人。

那时机械化程度很低,耕地主要用牛,收割庄稼大多靠人拉肩扛。牛不仅用来耕地也用来拉车,因此,牛是重要的交通载体,老牛拉着咕噜咕噜响的大车,也载着农民渴望丰收的希望。勇往直前从无怨言的老黄牛精神在那个年代得以发扬光大。

瓦摊街不大,只住着百十户人家,是小学校上下学的必经通道。小学只有一个大门向西,放学的钟声一响,孩子们像挣断了线的风筝蜂拥而至,直往大门外跑,狭窄的街道被挤的水泄不通,上下班的大人们只能望洋兴叹,年轻的生命无以阻挡。

豆腐是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食物,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佳肴美味。做豆腐的人家大多住在豆腐巷里。豆腐巷有两个巷,分豆腐一巷和豆腐二巷,一律的灰砖灰瓦,古色古香,每一巷就住着几十户人家,老远就能闻到豆香。

还有一条富有特色的的小街,叫湾子街。小街弯弯,小路长长,犹如故乡的一弯新月悬挂于小城的南侧,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另外还有南小街,桥南街,洼大路等街道,不再一一累述。总之,古老的街衢,有着我的童年与少年的足迹,载着岁月华年的记忆。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拆迁,改造,发展,建设,老街的模样已荡然无存,高楼大厦取代了低矮瓦屋,宽阔的大街小巷再无往日被击得水泄不通的狭窄景象。


们怀念老街,铭记过去,不是为了固守贫穷,裹足不前,而是为了呼唤真情,留住乡愁。那些生活在低矮屋檐下淳朴善良的人们,用爱与温暖为极其贫乏的艰难岁月
谱写了美丽华章,那些住在老街里的街坊邻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相互关照,疼爱有加,和睦相处,患难与共,为人性的完美无缺抒写了绚丽的诗篇。

老街,永远是我心上抹不去久远记忆。


    关注 宿迁范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