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月影灯考据

 

是年复看《雾里看花》,及至月影灯一段,颇感风物人心,惜者孤陋寡闻,古籍或田野皆无从考察,唯网络搜索之,笔墨少加,拙作劣文以记之。...



电视剧《雾里看花》第八集中,出现了一对很有趣的文物——月影灯。点亮此灯,灯罩内的贴片会像走马灯一样开始旋转,在特定的条件下,周围会投射浮现出贴片上绘制的各种图案形象,深邃奇幻。其中奥妙,关键在于灯罩里的贴片。



看到这里,我特别好奇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器物存在过,网上搜了一下,相关资料寥寥无几。曾有一位网友打电话向故宫专家咨询过,专家表示确实有。

据传,月影灯大约开始于隋朝,大约公元609年,隋炀帝亲征吐谷浑,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由于长途跋涉,孤独和思念,霸业和辛劳都在西部高原的空旷的夜,让炀帝才情大发,长叹: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那时西部和中亚荒芜,离京都相隔万里,惆怅难免,独望高空,仰月思都,此时身边有个宫女,翩翩月下舞,随影摆烛灯。炀帝顿然惊曰:沙漠皆空,心有月下女,足!于是命臣子做了两个月影灯,要求烛灯一亮,帐篷墙壁上都得有宫女舞蹈摆弄的影子。经过2个多月的试验,通过灯罩里的高温和外面的稀薄空气的低温,对流反复折射出了月影变幻莫测的效果。月影灯并是不所有房间都能出现此效果,非要空气密度和温度不均匀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后来,炀帝建国天下王,美女多如云,再也用不着月影灯了。

传说,现在月影灯在江苏江都和泰兴珊瑚还有保存,现在老人大多管它叫孤灯。
月影灯,孤心寒,树上叶,落有声。
月影灯,衣身寒,帐篷外,风有声。


相比于月影灯,另一种相近的器物存在更为广泛,名号也更为人所熟悉,那就是走马灯。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正月15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外形多为宫灯状 ,内以剪纸粘一轮 ,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 。燃灯以后 热气上熏 ,纸轮辐转 ,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 、物换景移的影像 。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 ” 。元代谢宗可咏走马灯诗云 :“ 飙轮拥骑驾炎精 , 飞绕间不夜城 ,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去无声 。秦军夜溃咸阳火 ,吴炬霄驰赤壁兵 ; 更忆雕鞍年少日 ,章台踏碎月华明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从上述定义来看,走马灯和月影灯的区别在于,走马灯点亮后只是会产生图画转动的景象,而月影灯则能在四周投射出阴影形成转动的图案。

相比于月影灯的难寻踪迹,中国历代对走马灯的描述还是比较多的:

  •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
  •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         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映光鱼隐现,转影骑纵横。
  •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玉壶光转(另一说指写月光)
  •         南宋·姜夔《感赋诗》: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
        走马灯尚存,月影灯的工艺多半已经失传。古代失传的瑰宝巧技远不止月影灯这一样,也许他们再也无法现世,但至少,不要被遗忘在浩瀚历史烟尘之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总有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个民族、一片土地的风物、匠心所在。

是年复看《雾里看花》,及至月影灯一段,颇感风物人心,惜者孤陋寡闻,古籍或田野皆无从考察,唯网络搜索之,笔墨少加,拙作劣文以记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将它转载到朋友圈。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遐思」并留言与我交流。长按下面的图片,选择识别二维码。


    关注 遐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