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传说】“横城”村得名与赵南长城

 

感觉不错,请点赞↓↓↓...






成安县西部有几个名“横城”的村,如何横城、赵横城、孙横城、南横城,历史上还曾有李横城(今名义井庄)、张横城(今分为张武庄、张辛庄)。其中的何横城曾是闻名全国的间作套种科学种田先进典型,被已故周恩来总理誉为“河北大寨”。

      这些村庄为什么称做“横城”呢,这要从战国时赵国所修南长城说起。





       战国时有七大强国:齐、楚、燕、韩、赵、魏、秦,赵国是其一。赵国立国后,它的东面与南面分别与七强中的齐国、魏国及非七强的卫国相邻,赵国为了逐鹿中原,采取了以南进为主的方针,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与这些国家发生了 一系列战争,有时候甚至年年有战事。赵国有赢也有输,有胜也有败,最惨的一次是都城邯郸的陷落。





        赵国的都城原在中牟(在今河南),赵敬侯元年(前386年)迁于邯郸。据《史记》记载, 赵成侯二十一年(前354年),赵国出兵攻卫,迫卫臣服于赵。近邻魏国不愿意赵国强大,遂联合宋国救卫。时赵都邯郸距东南边界仅三四十华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无险可守,魏、宋、卫三国联军共十万之师长驱直入,一举包围了邯郸,于次年攻破、占领了邯郸城。赵国一方面拼力抵抗,一方面向楚、齐两国求救。楚国仅派了少量援兵,取敷衍和观望态度。齐国却全力出兵救援,采取军师孙膑“围魏救赵”之计,大军直捣魏都大梁,迫使魏军急速撤回。





        数年间频繁发生的战事,特别是都城邯郸陷落的惨痛教训,使赵国君臣深深感到了加强南部边界防御措施的重要性。于是,在赵肃侯十七年(前333年),赵国痛下决心,不惜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发民役在南部边界修筑长城。为减少工程量,尽量利用既有地形地物。在西段,沿山梁丘岭而筑;在东段平原地区,则将漳、滏河堤防连接扩建,夯泥土加高,历数月而成。于是,一条巨龙降落在赵国南部边界。





       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有了强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方可有安全保障。早在赵成侯六年(前369年),赵国就在北部边界筑起北长城,如今又修了南长城,赵国的边界得到了有效的护卫,为其进一步发展、立志图强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他的儿子赵雍继位,是为赵武灵王。这位雄心勃勃的英主继承前辈的大业后,采取“胡服骑射”的措施,大力实行改革,使赵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专家考证,赵南长城大体从今武安西南起,向东南延伸,至今磁县西南,然后折而东北行,由今成安县西南入今成安县境,沿漳河堤防,经今吴村、黄龙村、商城村到今横城村附近;在此又转而向东,一直延伸到今肥乡县南。古时习俗: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以后,在赵长城由纵向转为横向这一段城墙附近所建村庄,便以“横城”为名。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雄踞一百多年的赵南长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拆除了。历经两千余年岁月,如今在西部武安山区尚可寻到赵长城的残迹;而在东部平原,由于河流的冲埋,早已踪迹全无,但与赵长城有关的“横城”这一地名永远留存了下来,默默地诉说着那一段曾经的历史。





感觉不错,请点赞↓↓↓


    关注 花开成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