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成长的故事  物理学家,丁肇中

 

物理学家——丁肇中...

物理学家——丁肇中
人物简介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中国,不过当他父母在访问美国的时候,他提早出生了,因为这个小意外,丁肇中具有了美国公民的身分,在出生的两个月后,丁肇中随父母回国。由于中国那时处于战乱时期,丁肇中童年时并未接受传统教育直到他12岁,而主要由他的父母在家里教育他。丁肇中12岁时到了台湾,经过不足一年的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台北市成功中学。一年后转学到建国中学就读。1955年高中毕业后,丁肇中考进台南市的台湾省立工学院(今国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由于其中一个科目被当,心有不满的他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修习工程学、数学和物理学。1959年,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

1974年,丁肇中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伯顿·里克特几乎同时各自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1976年,两位教授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及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他是首次用中文在颁奖典礼发表演讲的科学家。他在演讲中强调实验和理论工作同样重要。

人物经历

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2000年受聘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2005年6月18日,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

2005年6月18日,蜚声中外的物理学大师丁肇中携妻将子回到故乡山东日照寻根祭祖。

2011年12月21日,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2012年12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咨询委员会主席。

2013年3月9日受聘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特别顾问。

2014年10月18日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名誉教授。

丁肇中的思维与交流方式极其独特,初次与其交流会让人觉得他思维混乱。但仔细听来就会了解到,他的思维并非混乱,而是他想说的事情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用语言合理表示出来。这点是想必听过他讲座的人都深有体会。

2013年4月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丁肇中团队借助阿尔法磁谱仪已发现68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可能来自人类一直寻找的反物质。

研究领域

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折叠    

 热心培养高能物理人才                                          

 量子电动力学                                                           

 领导“阿拉法磁谱仪”实验探索反物质                                



获得荣誉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
丁肇中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香港中文大学(1987)、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是曲阜师范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校长。

1977年 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

1988年 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奖章。

2005年 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质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折叠

责任编辑:刘欣桐
图文编辑:侍  琳
实习编辑:咸钟月


微信ID:xbsdwd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关注 西北师范大学物电院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