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秋拍] 戰後及當代藝術精選|走近奧拉維爾• 埃利亞松

 

10月22日,佳士得上海秋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將呈現一系列戰後及當代藝術類別的重量級拍品。...






10月22日,佳士得上海秋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將呈現一系列戰後及當代藝術類別的重量級拍品,亮點包括羅伊 • 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靜物紅蘋果》、安迪 • 沃荷(Andy Warhol)的《發條熊貓鼓手(玩具系列)》及KAWS的《無題》等。其中KAWS,伊夫 • 克萊因(Yves Klein),露絲 • 阿薩瓦(Ruth Asawa),奧拉維爾 • 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均為首次亮相內地拍場。



拍品編號 224

奧拉維爾 • 埃利亞松(丹麥,生於1967)

《黑色活動球》

不銹鋼  黑色玻璃  電纜  單頻燈泡

120 x 120 x 120 公分

2009年作

人民幣 1,000,000-1,700,000

美元 150,000-250,000

丹麥及冰島籍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擅長探索觀感、錯覺與現實本質之間的縫隙,其作品巧妙營造光影效果,配合複雜難懂的幾何結構,營造令人親歷其境的感官體驗。《黑色活動球》起伏多面的表面透射出光線,在四周的牆上投下如萬花筒的圖案,充分體現以上特質。為了創造出非凡的光影作品,埃利亞松致力研究多個年代的藝術家,包括研創創新科技和揭示世界和宇宙內部結構的達芬奇。

《黑色活動球》是埃利亞松首批創作的同類作品之一,其構思早見於他意念大膽的《天氣項目》。作品於2003 年冬季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大型展廳Turbine Hall展出,微型的太陽散發出猛烈的黃光,觀賞者也淋浴在投射燈光的暖和橙色光線之中。作品營造驚人的幻覺效果,敢於走近太陽的觀賞者,能一窺作品結構的奧秘——由200 多個工業用黃色燈泡在背後照亮的一塊半圓形螢幕。埃利亞松解釋自己「最初對燈光感興趣,因為燈光與空間的互動強烈,換言之,燈光可以是獨立的東西,可投射到牆上,但也是基本的光源,照亮整個房間。」(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引自《Your Lighthouse》展覽場刊,德國沃爾夫斯堡藝術博物館,2004 年,第45頁)這個藝術裝置令數以十萬計的參觀者歎為觀止,因此有幸得到美術館邀請,加入匯聚全球最前衛創新藝術名家作品的《Unilever》系列,更成為當中最受歡迎的裝置之一。

完成《天氣項目》後,埃利亞松開始創作能安放在房間內的藝術裝置,在房間中央設置由幾何形切面組成的球體,內部設有照明裝置,在四周的牆壁上投下精緻的光影圖案。早期作品包括2004 年的《五重球體投射》,埃利亞松把球體設置在三腳架上,所用的阿曼式網狀結構,與1998 年為丹麥一個公園設計的《五維亭》建築專案相同。在2005 年創作的《倒置柏林球體》中,埃利亞松摒棄三腳架,把球體懸掛至天花板上,使投影圖案不受裝置機關干擾。新增的旋轉功能營造萬花筒的光影效果,而從不同角度觀賞球體,也會改變觀賞者對其複雜結構元素的理解。

後來,埃利亞松的球體和多面體越來越精美複雜,他不得不與冰島幾何學家兼建築師埃納爾•索爾斯泰恩(Einar Thorsteinn)合作,以實現精准的幾何結構。埃利亞松曾提及,他設計的大部分球體其實並非球體,而是複雜的多面體。除了建築層面,埃利亞松的球體也啟發哲學思考,規模比裝置更龐大。他曾說:「我愛把球體視為行星的模型。人類近年對『人類世』的研究令我很感興趣,我們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和大氣造成的影響,這改變了我們和所有行星事物的關係。我們不再以抽離、『穀歌地球』的角度遠觀地球,我們知道自己和地球密不可分……這些球體讓我們觀看世界,同時觀看自己。」(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同上) 他又指:「觀看自己的意識,或意識到自己在觀看的想法,嘗試建立一種關係:在經歷的同時進行評價,與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之間的關係。重點並不在於經歷與詮釋,而是在詮釋行為中的經歷,亦即經歷本身也是一種詮釋行為。可以說我正嘗試把身體放進意識裡,以及把意識放進身體裡。」(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克裡斯•吉伯特(C. Gilbert) 訪問,〈Olafur Eliasson by Chris Gilbert〉,載於《BOMB》第88 期,2004 年夏季,無頁數)

因此,埃利亞松的作品類似天文學家由十八世紀初起製造、展示星球運行的自動運轉太陽系儀。他成功營造獨特的錯覺,令觀賞者覺得自己從地球外觀望太陽,突破身處地球的視野界限,為觀賞者在宇宙中重新定位。



拍品編號 204

奧拉維爾 • 埃利亞松(丹麥,生於1967

《投影燈》

鏡像鍍層玻璃盤  鹵素燈  變壓器  木頭  金屬  三腳架  金屬絲

2004年作

裝置尺寸可變

三腳架與玻璃盤:219.7 x 80 x 93.3 公分

人民幣 340,000-470,000

美元 50,000-70,000

巴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曾說:「藝術是一個讓我們瞭解真相的謊言,起碼是讓我們去理解的真相。」這句名言也適用於埃利亞松的藝術手法。他的《投影燈》探索光、影和反射之間簡單而深刻的關係。玻璃圓盤的一面塗上反光的同心圓環,當前面的燈亮起時,反光圓環便會反射光線,在對面牆上投下同心圓環圖案,而玻璃後的牆上則出現圓環的影子。

埃利亞松的作品運用光線與空間的互動刺激觀賞者的觀感,在形式與概念上近似拉茲洛•莫霍利•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的實驗性燈光雕塑,特別是這位匈牙利現代主義藝術家在1930 年的作品《電動舞臺的燈光道具》,作品同樣以穿孔的大圓盤讓光線穿過。哲學家米克•巴爾(Mieke Bal)形容道:「埃利亞松的作品就如莫霍利•納吉的一樣,把空間作為動態的座標,迫使觀感認知其動態的本質,並運用機器以戲劇性的手法展示效果,讓觀賞者除了欣賞作品,也能參與其中。」( 米克•巴爾著,〈Light Politics〉,載於《Time Your Take: Olafur Eliasson》,三藩市,2007 年,第166 頁)這些想法在《投影燈》中顯而易見,並通過同年創作的《不確定的博物館》放大。這件裝置由杜克大學納希爾藝術博物館的收藏,同樣使用同心圓環圖案,四個與現作相似的圓盤在裹上投影屏的結構上旋轉,光線投射在觀賞者和玻璃上的反光圓環上,投射出自然而隨意的光影輪廓。在現代主義藝術家畢加索和莫霍利•納吉專心創作之際,埃利亞松的《投影燈》以此方式重新演繹不同的光影效果和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的投影技術,包括運用法國皮影戲、以魔法燈籠作為投影器的雛型,以及電影院的前身——活動畫景。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其他戰後及當代藝術精選拍品



拍品編號 205

 KAWS(美國,生於1974)

《無題》

亞克力  畫布

2013年作

直徑:243.8 公分

人民幣 1,400,000-2,000,000

美元 200,000-300,000



拍品編號 209

羅伊 • 利希滕斯坦(美國,1923-1997)

《靜物紅蘋果》

油彩  麥格納牌丙烯  畫布

45.7 x 50.8 公分

1993年作

人民幣 6,700,000-10,000,000

美元 1,000,000-1,500,000



拍品編號 210

羅伯特 • 勞森伯格(美國1925-2008)

《蒜頭灰燼( 發光體)》

亞克力  金屬網  鏡面鋁材

119.7 x 121.9 x 25.4 公分

1989年作

人民幣 700,000-1,000,000

美元 100,000-150,000



拍品編號 221

安迪 • 沃荷(美國, 1928-1987)

《發條熊貓鼓手(玩具系列)》

合成聚合顏料  絲網印刷顏料  畫布

35.5 x 28 公分

1983年作

人民幣 540,000-800,000

美元 80,000-120,000



拍品編號 225

伊夫 • 克萊因(法國,1928-1962)

《單色藍  無題》

幹性色粉  合成樹脂  紙板

17.8 x 14.8 公分

1956年作

人民幣 1,400,000-2,000,000

美元 200,000-300,000



拍品編號 226

湯姆 • 韋瑟爾曼(美國, 1931-2004)

《海景與雲(3-D)(填充)》

油彩  切割鋁板

78.5 x 321 x 19 公分

1991-1994年作

人民幣 2,000,000-3,400,000

美元 300,000-500,000



拍品編號 227

露絲 • 阿薩瓦(美國,1926-2013)

《無題(S.073,懸掛球體,一個形狀內的五層連續形狀)》

氧化銅絲  懸掛雕塑

62.2 x  91.4 x 91.4 公分

約1962年作

人民幣 2,400,000-4,000,000

美元 400,000-600,000


    关注 佳士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