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铁炉—曾经规模巨大的冶铁中心

 

(图片源于网络)铁炉村,位于郑州市区西部、西四环与陇海铁路相交会的立交桥东南隅,是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管辖的一...





(图片源于网络)
铁炉村,位于郑州市区西部、西四环与陇海铁路相交会的立交桥东南隅,是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管辖的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自然村,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钢木家具专业村,产品畅销全国。陇海铁路在该村北设有“铁炉车站”。

铁炉村的名称来历与冶铁有关。据史载: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将煮盐、冶铁和铸币归官营,并在全国设置铁官49处。相传,河南郡官办冶铁除在古荥阳县城西门外建大型冶铁作坊外,还在今铁炉村至百炉屯一带建了一百座冶铁炉,使该地区成为一处规模巨大的冶铁中心。220年,汉王朝覆灭,该冶铁中心毁于战火,百炉倒坍,荒凉不堪。幸存下来的冶铁工人为了生活,只得在作坊废墟上清除垃圾,开荒种地,定居下来,人口繁衍,形成村庄。为了缅怀鼎盛时期百炉通红的冶铁盛况,村民决定取“铁炉”为村名。意为冶铁工人在此屯田生息。

铁炉村有赵、廉等7姓,赵姓居多。据现存村东桃园“八棱碑”记载,西夏时期赵姓先祖从山西迁居此地,村名叫槐林村,后因子孙繁衍,人口增多,部分迁荥阳贾峪境内,村名仍叫槐林。这里的槐林与铁炉村由于人口发展,村落不断扩大,两个村连为一体,合二为一,对外统称铁炉,而槐林村由于历史久远,渐渐被人们遗忘了。该村为防盗匪,于清同治五年(1856年)由附生赵师文、赵景星倡义修寨墙,新中国成立后被铲平。
了解更多中原典故  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


    关注 郑州市中原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