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村落中寻访竹编

 

今年暑假,杭州大热,小编去杭州附近桐庐的古村落实习。这几个古村位于富春江边,对,就是那个可以看到黄公望《富春...



今年暑假,杭州大热,小编去杭州附近桐庐的古村落实习。这几个古村位于富春江边,对,就是那个可以看到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实景的古村落群。现如今大家都在呼吁保护古村落,小编认为,古村落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的古建筑,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传承下来的手艺活,这才是古村落的魂。恰好小编喜爱竹编工艺,何不趁这个实习机会,寻访一下村落里的竹编工艺呢。

小编住在荻浦村,这是周围若干古村落中的一个,现在成了旅游景区。根据调查,荻浦村是没有竹编的,但附近的村落都有人制作竹编。在传统社会,竹编是生活必须品,荻浦人应该都是去邻村购买的吧。不知道在物质大为丰富的今天,江南农村的竹编工艺怎样了。如果你有兴趣,就跟着我走一趟吧。

第一站是天子岗,这里位于大山的半山腰,交通极其闭塞。四周有很多竹子,可以就地取材。首先来到一个看起来像是废弃了的工厂,一个衣着朴素的老篾匠,正在一根根地劈着篾丝。老篾匠一直不说话,好像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又似乎对周围的世界不感兴趣。

篾匠用原始篾刀制篾


穿过工厂来到了一个篾匠家,他正在编竹篮,旁边摆着由他制作的各种竹制生活用品,体积比较大,工艺以挑压编和圆面编为主,没有装饰性的编法。这位艺人给我们介绍了他使用的工具,是很原始的篾刀,篾丝要劈得一样粗细,需要很熟练的技艺。小编也体验了一下,还真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他说他每天只能编出一件作品,价格在50到80元。这里因为交通闭塞,大家对竹编还有需求,篾匠在村里还是被尊重和认可的。
篾匠正在编制竹筛


从天子岗下来,来到了墇坞村,几经打听,发现这里的篾匠都转行了。但村里的妇女还会制做一些日用品,以草编较常见。

下一站是徐家村。小编在徐家祠堂拍照时遇到了一群村民,据他们说他们都是篾匠,村里最好的篾匠就住在祠堂旁边,于是小编就去了他家里拜访。这位篾匠大约六十来岁,他说已经很久没做了,剩的几件都是自家用的,经过一两年的使用,上面有一层黑渍不容易清洗,这也是竹编制品被塑料替代的一个原因。工艺比较精致,用青篾和黄篾穿插做出了彩色效果。有些还结合了玉石和木雕作为装饰,价格在100-150元。老人说儿子在外地工作,他这个手艺儿子不想学,因为不赚钱,所以估计到他这也就结束了,听着有些伤感。
 
青篾与黄篾穿插的效果


接着来到了附近的环溪村。这里交通比较发达,游客也很多,只有一个篾匠,并且也不经常做竹编了。在他家里小编看到了一种比较先进的制篾工具,是半自动的机械结构,做起来比较省力。但工艺比较普通,没有装饰性编法。价格很贵,需要200-350元,体积很小,适合携带。
比较先进的手摇篾刀


最后要说的是离荻浦最近的深奥镇的竹编艺人。深奥经济比较发达,但只有一位竹编艺人,他自己开了个小店叫老街客栈。就在小编去拜访他的前两天,竹编艺人突然去世了,留下很多没卖出去的作品。一个看店的人说他的子女都在外地,这项手艺也没人继承。小编从他留下的作品能够看出,他具有很高的审美素养,技法也很娴熟。作品中有一般的日用品,也有很多装饰性的作品,例如小鸟笼(木制品)、竹编饭盒。这些作品把竹编工艺与漆艺结合,红黑相间,中间还有很多木雕工艺,实用并且美观。他的去世不仅带走了祖传的手艺,并且附近几村再也没有竹编艺人了。估计再过几年,这项技艺将在这几个村中消失了。





竹编与木雕相结合的饭盒
中央美院的张欣老师在《遗竹川西》中说:有些东西迟早是要进入博物馆的,不如让我们趁它还在的时候去深层次看一看它。小编觉得这些传统的东西被剥夺了实用价值,就这样退出日常生活真有点遗憾。除了实用价值降低外,竹编样式过于传统,题材和造型缺乏新意也是年轻人不再关注它们的原因之一吧。反观日本和西方,竹编技艺与艺术设计结合,出现了很多审美和功能俱佳的产品,受到人们的喜受和市场的认可。小编认为,中国竹制器源远流长,浙江竹编曾经十分发达,留下了众多类型的竹制用品。这种自然而雅致的美是塑料制器无法代替的。希望年轻的设计师们关注竹编,既传承技艺,又能融入新意,让这种优美的产品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吧。

欢迎关注绮华馆
绮华馆,关于古代文物——那些逝去的绮罗繁华;关于设计——我们眼前的旖旎风华。绮华馆所发表的文章、信息和作品以原创为宗旨,关注的领域包括古代文物、近代设计、传统工艺、当代文化创意产品等等。这里也将发布我们的研究成果、教学信息和相关知识,并不定期推出我们的设计作品。我们一定会尽心耕耘好这片园地,希望大家能关注我们,给我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谢谢。
关注绮华馆,更多原创文章等着你。


    关注 绮华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