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业余做到专业——德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一瞥(系列一:俱乐部制)

 

看德国人如何把一项在德国并不是很热门的业余体育运动做成了庞大的系统工程...



由于笔者多年参与法兰克福华人羽毛球活动的缘故,家里的娃从出生起就几乎每个周日都在球场度过:小时候躺在婴儿车被放在球场边的寂静角落里呼呼大睡;五岁时开始抓起球拍,经过点滴启蒙,终于能够到球打上几个回合。。。偶然的机会,他有幸加入了所住镇上的一家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开始常规的训练。通过近距离的观察,笔者才慢慢发现,原来德国人的认真完完全全的渗透到了血液里,硬是把一项在德国并不是很热门的业余体育运动做成了庞大的系统工程!由此也渐渐的萌生了一个想法,尝试简单梳理一下自己和其他球友家长们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让读者们得以管中窥豹,一睹德国对青少年业余羽毛球选手的培养机制。当然限于笔者的视角和羽毛球水平,不免提一漏万,望各位看官海涵。



基石:城镇俱乐部制

VEREIN

德国的城镇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千到几十万居民不等,各种体育俱乐部也应有尽有。从最热门的足球,到网球,手球,曲棍球。。。相对而言,羽毛球在德国只能算小众项目,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全德国目前有2577个各级羽毛球俱乐部(只大约相当于全德国足球俱乐部数量的十分之一)(数据来源:http://www.badminton.de/Vereinszahlen.372.0.html)。



其中,北威州是德国人口最密集的州,拥有582个羽毛球俱乐部。接下来是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南部的拜仁州和巴符州。黑森州拥有278个俱乐部,在16个联邦州里位列第五。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俱乐部里都分工明确,以笔者儿子所在的黑森州的1. BV Maintal俱乐部(http://maintal-badminton.de/)为例,从主席到负责各个部门的副主席(竞赛部,青少年部,外联部,管理部等),专人专项负责管理这个大约200名成员的俱乐部。这些人长期自愿义务担任组织和教练的工作,完全凭藉着一股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每个俱乐部根据会员的年龄,大致分为成人和青少年训练时段,每周进行1-3次,每次1-2个小时的训练。训练的内容,通常从热身开始,体能训练,最后是技战术演练。孩子们的教练水平不一,有些俱乐部由业余选手义务担任(笔者和几位球友就在法兰克福一家俱乐部里共同担任羽毛球少年初学者的教练);有些则持有国家羽协正式注册的教练资格。法兰克福周边地区的几家规模较大的羽毛球俱乐部,比如TV Hofheim,SV Fun-Ball Dortelweil和1.BV Maintal等俱乐部内担任青少年训练的教练,更是成年队中的佼佼者,不乏黑森州单双打业余比赛的冠军选手,训练的水平之专业和内容之丰富,尤为值得称道。有趣的是,和德国教练交谈,作为中国人的我才了解到中式起跳(Chinasprung)和永波式吊球(Yongbo Drop),真正的出口转内销。



俱乐部每年一般还会为成员们举行各项内部比赛和联谊活动。竞技比赛按照年龄段进行,从U9(9岁以下),U11,U13,一直到U19,之后就是成人组,在一些地区超过50岁还会再分类比赛,以尽量确保比赛的公平。圣诞节前,Maintal俱乐部还为青少年们举行别开生面的“障碍类”比赛,根据参赛选手的水平高低,设置一定难度的障碍,比如脚不能离开呼啦圈,双手绑在一起,用左手打,用网球拍打,球拍上绑气球等等。



俱乐部制这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为每个城镇的居民提供了就近参与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家和联邦州层层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提供了非常畅通的渠道。

友人点评
德国的俱乐部机制非常的深入底层,即使来自一个苍蝇小镇的好苗子,都有机会被挖出来接受全面培养!

(未完待续)


    关注 法兰羽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