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艺术与南京

 

唐诗宋词,代有文学;楹联对帖,岂属小道?...



[b]楹联艺术与南京

袁裕陵

[/b]
 
“唐诗宋词,代有文学;楹联对帖,岂属小道?其孕于秦汉,产于六朝,广于宋元,盛于明清。复振兴于当代,终荣光于今时。两行文学,无愧文苑奇葩;独门艺术,堪称艺坛瑰宝。高雅通俗,犹宝剑之双面;向日倾葵,实大众之一心。精炼简约,纳须弥于芥子;绣虎雕龙,遣妙思于笔端”。此为笔者于《南方楹联》报发刊词中关于楹联文化艺术之概述。

楹联,又称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大家庭中的一种最短文学形式。又称“两行文学”、“独门艺术”。它集传统诗词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精华于一身,典雅通俗,言简意赅,收放裕如,应用广泛。它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炼和艺术化的反映,它更富生命力,经千年而不衰,历百劫而犹存。可以说,只要汉字存在一天,楹联艺术就不会消亡,有变化的只是随着时代前进步伐而越来越兴旺。

考其产生,应始于秦汉时期先民质朴的阴阳相生之说。老子《道德经》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刘勰《文心雕龙》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苏轼言:“世界之物,未有无对者,皆自然天成之象”,日人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中更言:“凡为文章,皆须对属。诚意以事不孤立,必有匹配而成。至若上与下、尊与卑、有与无、同与异、去与来、虚与实、出与入、是与非、贤与愚、悲与乐、明与暗、浊与清、存与亡、进与退……并须以类对之:一二三四、数之类也,东南西北、方之类也,青赤玄黄、色之类也,风云霜露、气之类也,鸟兽草木、物之类也,耳目手足、形之类也,道德仁义、行之类也,唐虞夏商、世之类也,王侯公卿、位之类也……”。由此观之,楹联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瓜熟蒂落、顺理成章之事了。

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副楹联,当产生于六朝时期梁代。徐州人刘孝绰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因厌恶官场倾轧而辞职,于家门上题了“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一副联语。此联语一出,众皆争睹仿效,“亭台柱壁,莫不题之”(清人谭嗣同《石菊隐庐笔记》)。它比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联早了四百多年。又说它的兴起与发展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清代陈云瞻《簮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由于皇帝提倡,以圣旨形式推广并身体力行,楹联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朱元璋也由此搏得了“对联天子”之美称。在楹联文化发展史上,是朱元璋这位封建帝王的一大贡献。逮至清康熙、乾隆时期,楹联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日臻完美之程度。它被广泛应用于名胜古迹、官府衙门、驿舍茶馆、庙宇道观、婚丧喜庆等各种场合,而这些佳联再通过书法形式表现,本身又成为一种胜迹,供人观赏,乃至万口传颂。发展至今,更是异彩纷呈、气象万千。

楹联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格律性、广泛的实用性五大特点。它的种类繁多。如以其用途来分,就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名胜古迹联、嵌名联、集句联、诗钟等,遑论其它!一副成功的楹联,需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对。

名胜古迹配以佳联,可使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交相辉映,可使人们对景观的文化背景、历史沿革的了解和欣赏起到化龙点睛之功用,更可推动旅游观光事业兴旺发展。如昆明大观楼,凡去过昆明的人很少有不去参观的,因楼悬挂着孙髯翁的“天下笫一长联”。虽然只有一百八十字,但其所表现的深刻思想性与高超艺术性是其他所谓长联达不到的。再如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太白楼等遍及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建筑,可以这样说,如无那么多的佳联妙对来装点,很可能会默默无闻,湮没在荒烟衰草之间,至少不能象现在这样有如潮的游客,经济效益也谈不上了。

随着现在人们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其审美能力也提高了。这就给各地城市景观、园林、旅游管理者提出一个严肃问题:如何正确征集、选用、书写、镌刻以及悬挂楹联?作为文化大省首善之区的六朝古都南京,就有上百副不合联律、行文规定甚至是胡编乱造的所谓“楹联”,镌刻、悬挂在各处名胜古迹景观、闹市商家、亭台楼阁之上,现略举数例:

一、鼓楼大钟亭联:

西北东南,天象当楚尾吴头;

左右中间,地势接龙蟠虎踞。

(此联对仗不工,平仄不符,上下联位置巅倒)

二、夫子庙桃叶渡联:

细柳夹岸生;

桃花渡口红。

(此联词性不对,夹岸不能对渡口,平仄也不合律,上联尾应仄而平)

三、某渔港餐厅联:

品美味佳肴;

享鱼水之欢

(此联平仄不符联律,词性不对,且鱼水之欢有特定含义)。

看了这几副联,真可谓“煮鹤焚琴”,大煞风景!另如玄武湖、夫子庙商业街、邓府山、阳山碑材公园、溧水周园、瞻园、绿博园、中山陵景区和某知名大学校园等处,皆有不合律之错联、病联悬挂,极大地损坏了古都的城市形象,以至于前几年就有台胞毛先生致信我市领导,直言南京人不懂楹联,更谈不上创作楹联了!这真令我们赧颜相向,无言以对。我们也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呼吁,提出整改意见,但皆无功而返,至今那些所谓的“楹联”,依旧“春风不改旧时波”,堂而皇之地镌刻、悬挂在那里,对我们这座“楹联发祥之地”的古都南京而言,真是一个不小的讽刺。希望笔者这篇小文章,能引起各位方家的共鸣,从而携手共进,革故鼎新,将南京的诗词楹联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更上层楼,不辜负南京“诗国、联都”这一光荣称号。



  • 【江苏当代联家】李行敏楹联选
  • 【江苏当代联家】谢孝宠楹联选
  • 【江苏当代联家】陈树德楹联选
  • 【江苏当代联家】陈凤桐楹联选
  • 【江苏当代联家】袁裕陵楹联选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十丨扬州个园: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九丨常州古桥:三吴襟带,百越舟车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八|泰州乔园(日涉园):亭轩多掩映,泉石足留连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七|镇江北固楼: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六|南通剑山:登山求慧剑;望海拜文殊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五|南京阅江楼:吴楚名楼今则四;水天明月古来双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四|陶都宜兴的桥联:一幅画图,开浪罨花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三|太仓南园:信斯文之未坠,驾鸾鹤而来翔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二|南京莫愁湖:湖楼凭远眺,胜地快清游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一|扬州瘦西湖(2):长堤春柳醉游人
  • 【跟着楹联游江苏】之一|扬州瘦西湖(1):湖山信多丽,天地本无私




公众号名称:江苏省楹联研究会

公众号:jiangsuyinglian

本期编辑:高扬


楹联大省 文化江苏


欢迎关注江苏省楹联研究会


    关注 江苏楹联研究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